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3张PPT。56
年58
年66
年76
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49
年78
年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的状况如何?生产遭到破坏,停滞不前比较混乱拨乱反正的任务很艰巨政治生活:经济发展:思想领域:恢复高考(1977年)文化领域: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1977年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 思想领域:实质上:是“左”倾错误继续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影响:使“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在许多方面得以继续,继续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两个凡是”
错误主张目的: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结果:重申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理论上很本否定了“两个凡是”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意义:这场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历史的伟大转折奠定基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现代化建设阅读课本三则资料,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当时的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哪些问题?资料一:资料二:资料三: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科技贡献率低,人才缺乏。经济落后,物资缺乏,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劳动效率低 二战后,日本依靠美国的扶植和自身的发展,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新加坡、韩国等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型产业,随后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国虽然进行了“一五”计划,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科学技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根据资料,联系战后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各国发展的经验,谈一谈当时的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如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等等。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①全面纠正了 ? ,坚决地批评了? ,高度的评价了 ? ,确定了 ? ;
②停止使用“?”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历史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会议内容①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②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③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重大成就--实现三个转变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历史意义①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②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③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④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伟大的历史转折思想 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政治 路线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组织
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伟大
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文革:“阶级斗争为纲”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人把这次全会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请你归纳一下,全会从哪几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①从党的指导思想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彻底抛弃了长期以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②从党的工作中心看,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从经济体制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④从发展动力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闭门式的发展模式。⑤从文化方面看,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79年1月1日的《时代》,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三次 重大转折的会议: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2.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
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
设时期。3. 第三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 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影响:①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②滋长了“左”倾情绪。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④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对外对内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含义:前 提:
内 容:
根本目的:
实 质:“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共历史上的两次历史转折:
1、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伟大的转折知识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历史转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3、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伟大的转折中共领导开辟的两条特色道路毛泽东邓小平农村包围城市改革开放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堂小结思想基础内容意义: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