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 葡萄沟【课前解析】关注课文:本文共有四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盛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沟的葡萄种类多、颜色美、味道甜、产量高,这里生产的葡萄干也非常有名。 关注生字:本课共有9个会写字,“份、坡、枝、收、城”是左窄右宽, “客”是上窄下宽,“市”是上宽下窄,学生书写时要把握整体结构的不同。要特别关注多音字“好、干、分”,可结合语境辨析字音。关注插图:本课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是人们喜获丰收的场景,第二幅是维吾尔族的老乡热情招待客人的场景,这两幅插图分别和第2、3自然段对应,在学习时可让学生结合插图。【教学目标】1.认识“沟、产”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产、份”等9个字,会写“出产、水果”等12个词语。(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重点)3.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难点)【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沟、产”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产、份、坡、枝”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1.教师出示葡萄的图片,谈话:同学们喜欢吃这种水果吗?在我们国家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它就是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2.板书课题(板书;葡萄沟)学生齐读课题。3.引导学生认识“沟”字。讲解字义:与水有关,指人工挖掘的水道或一般的水道。引导组词:水沟、河沟、山沟等。4.导入新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2.学习本课生字。(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提醒“产、份、淡”是前鼻音。(2)去掉拼音,学生齐读生字。3.识记生字。4.学习多音字“好、干、分”。5.识字游戏。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示学生把字音读正确,读的时候注意分析每一段都写了什么。2.学生交流汇报。四、精读课文,分析理解1.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相机纠错或范读。(2)提问: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预设: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3)提问: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 预设:桑葚、杏子、无花果、葡萄。(板书;出产水果 种类多)课件出示句子中提到的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认识这些水果,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4)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做葡萄沟?预设:这么多水果都很美味,但是葡萄仍然是人们最喜爱的水果,葡萄对这里的人们非常重要,也是这个地方叫“葡萄沟”的重要原因。(5)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教师相机纠错或范读。(2)请学生数一数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一句分别写了什么。预设:四句话分别写了葡萄的生长环境,葡萄枝繁叶茂,葡萄各种各样,老乡热情好客。(3)出示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①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②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茂密”的意思是“(草木)茂盛而繁密”。③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比喻:将“枝叶”比作“凉棚”。(4)出示句子: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①指名读句子。②出示不同颜色葡萄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③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颜色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葡萄的种类非常多;这里的确盛产葡萄。(板书;葡萄好 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④练习仿写,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出示第一句: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学生读一读,提问:你见过这些花吗?想象一下,这些花盛开的时候具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引导学生从颜色、姿态、味道等角度总结归纳。(5)出示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①指名读句子,注意多音字“好”的发音。②品析“准、吃个够”这两个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词写出了什么?预设:“准、吃个够”这两个词将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描画得淋漓尽致。(板书;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6)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五、生字教学,指导书写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产、份、坡、枝”,在书写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2.请同学们对“产、份、坡、枝”等生字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3.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4.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再临写一遍。5.提出要求: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水果、月份、山坡、枝叶、展开、五光十色、好客”7个词语。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整体感知了课文《日月潭》,学习了生字词,知道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3.课后作业。(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客、老、收、城、市”5个字。2.学习第3、4自然段,练习把话说完整。3.了解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认读词语,出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二、精读课文,分析理解1.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教师相机纠错或范读。(2)读了第3自然段我们知道,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了城市,有的制成了葡萄干,那么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3)出示晾房的图片,学生借助图片理解当地人民晾晒葡萄干的方法。(4)请学生借助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送到晾房 挂在架子上 利用流动的空气,蒸发水分(5)用这种方式制成的葡萄干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找一找。预设: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板书;葡萄干有名 颜色鲜 味道甜)(6)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2.学习第4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2)点拨:“真是”和“好地方”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3)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把“真是”和“好地方”这两个词语读得重一些,读出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板书;真是个好地方)3.分享交流: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葡萄沟。因为( ),所以我很喜欢葡萄沟。三、生字教学,指导书写1.分享交流:请大家观察“客、老、收、城、市”这几个字,想想怎么才能把这几个字写规范,写美观?2.重点指导“客”。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描红,一个临写,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再临写一遍。6.提出要求:抄写词语表中本课“老乡、城市、利用、空气、水分”5个词语。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叫做葡萄沟的地方,那里的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味道甜美,可见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课堂演练。3.课后作业。复述一下葡萄干的制作方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是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语言生动优美,词语丰富。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多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葡萄干的特点,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学生通过学习课文,领略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进一步了解了祖国的辽阔、美丽,激发了认识、赞美家乡的感情。成功之处:1.赏美景:在这节课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2.品美句: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我引导学生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沟“五月有桑葚,六月有杏子、无花果,到了七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一句,出示葡萄沟水果图片,充分体会“盛产”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沟水果真是又多又好。3.悟美情: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我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整个课堂是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