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课时
新闻阅读
消息二则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二则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背景链接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被消灭殆尽。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假意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接受国共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历时20天的和谈宣告破裂。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敌人”。
4月20日晚和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先后发起渡江作战。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
22日2点,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背景链接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占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毛泽东闻讯后,欣然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心: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夺取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并进军华南、西南,以摧枯拉朽之势完成了大陆及部分岛屿的解放,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从此彻底掌握在人民的手中。
消息
任务一:阅读17页“技巧点拨”,认识消息
定义: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点: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较短。
消息
任务二:默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消息常见结构。
1.借助旁批,找出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时电 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②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④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时电 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②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④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导语
消息
3. 比较异同
要求:阅读两则消息,按下表要求进行分析
标题 分析两则消息标题的特点及之间的联系
电头 比较两则消息电头的异同
正文 (6要素) 导语 分析两则消息导语的共同点
主体 分析两则消息的主体在内容上的联系
标题 分析两则消息标题的特点及之间的联系:
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由“三十万”到“百万”,反映了军队人数上的变化,显示了渡江的进展情况。
电头 比较两则消息电头的异同:
同:新闻媒体相同(新华社),播报地点相同(长江前线);
异:播报的时间不同(2时、22时)(时效性)
正文 (6要素) 导语 分析两则消息导语的共同点:
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交代清楚了
主体 分析两则消息的主体在内容上的联系:
1.两则消息按我军渡江的进展追踪事实,先报道三十万中路军,再报道百万大军各路军的渡江进展。
2.第一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三十万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神速和英勇,以及敌人的不堪一击(“如何”);第二则消息主要报道了我“百万大军”的中、西、东路军渡江的进展情况(“如何”),还分析了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何故”)。
消息
标题 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
电头 (消息头)表明新闻的来源、发稿单位、时间地点
导语 一般是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扼要地揭示主要内容
主体 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导语内容
正文 的展开
背景 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结语 消息结束时总结性的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
4.品析以下划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西起九江(不含)。
消息
消息的主要特点
时效性强
真实客观
篇幅较短
结构基本固定
语言准确
消息
阅读消息的要领:
1.形成阅读图示的自觉——按消息的体式结构去梳理新闻事实。
消息
任务三: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
要求:阅读第二则消息主体部分,勾画出表现作者主观态度的词句。
消息
阅读消息的要领:
1.形成阅读图示的自觉——按消息的体式结构去梳理新闻事实。
2.要把握消息的写作目的和价值导向。
3.要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理性评估新闻报道的事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