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1.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阅读本单元所选的新闻作品,了解其内容,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注意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学习拟写采访提纲;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学习目标是尝试合作学习,注意言行得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尊重采访对象。3.学会写消息,尝试写作其他样式的新闻。 1.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2.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知人论世 筑牢基础【情景导入】历史的愤怒总能穿越时代的长河,向现在的人发出震耳欲聋的警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应铭记仇恨,但我们不能够忘记历史,因为那是鲜血染红的记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段历史,感受热血国人澎湃的脉搏。【作品来源】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本文是作者就此事件写的新闻评论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指1937年日本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严重战争罪行。具体来说,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这场灾难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结果,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生字注音】宝鼎(dǐn) 国殇( shānɡ) 初衷(zhōnɡ) 杀戮(lù) 悼念(dào) 篡改(cuàn)抵赖(lài) 颠倒(diān) 妄图(wànɡ) 辱没(mò) 警惕(tì) 呓语(yì)遁形(dùn) 抢劫(jié) 矢志(shǐ) 铭记(mínɡ) 缅怀(miǎn) 彰显(zhānɡ)磅礴(pánɡbó) 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聩( kuì)【字词积累】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死难的军民。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丑态百出:各种各样的丑恶样子都表现了出来。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学习活动一:掌握新闻评论(一)什么是新闻评论?请同学们结合参考资料,完成下列表格。速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明确新闻评论的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主要事件,交代事件背景。第二部分(第2~4段)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第三部分(第5、6段)写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三)本篇作为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有什么不同呢?请对两者进行比较。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学习活动二:分析文本内容(一)日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进行阐述。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三)结合第四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四)说说文章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的作用。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既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又点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语言庄重严肃,富有感染力。(五)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有什么作用?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列举众多事例,证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都尊重历史、缅怀历史。学习活动三:合作讨论研读(一)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为什么要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二)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小组讨论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变迁的意义:(1)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2) 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3)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学习活动四:说出你想法南京大屠杀逐渐成为尘封的往事,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弱国。我们从先烈血洒的泥土上站起来,从前辈的胼手胝足中富强起来,今天我们一定要学成技艺、练好本领,让祖国在我们手中强起来、飞起来! 结合文章的内容,你想对昔日的入侵者日本或对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说点什么呢?拿起你的笔,记下令你心潮澎湃的这一刻吧!示例:面对昔日的入侵者日本,我想说: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南京大屠杀那段黑暗而惨痛的记忆,如同警钟长鸣,提醒着世界和平的珍贵与不易。作为曾经的加害者,我们期望日本能够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罪行,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通过真诚的道歉与和解,中日两国人民可以携手共建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历史不应被遗忘,但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教训,防止悲剧重演,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对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我想说:伟大的祖国,您历经沧桑,从苦难中崛起,在无数先烈的牺牲与奋斗中迎来了今日的辉煌。我们为您的繁荣富强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希望的光芒,每一次创新都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必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学成技艺、练好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愿祖国在我们手中更加繁荣昌盛,飞得更高、更远!课堂小结《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论证严谨,表明中国对日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透彻、稳重而蕴含磅礴的气势与力量,十分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1.2023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学校举办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1.【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B.有误,由题干内容可知,这次主题活动是为“我国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举办的,这是一个沉痛的话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样的事,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用在句中不合语境;故选B。2.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分析:这句话中的“已不足”二字体现出作者对幸存者的 以及其 的心情,“不断寻找各种借口”体现出日本右翼分子的 从未停止,“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连用四个四字句揭露日本右翼分子的 ,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2.【答案】 同情 悲痛 无耻行径 罪恶行径【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二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中的“已不足”表现了幸存者之少,体现出作者对幸存者的同情和悲痛之情。第三空。“还在”是“依旧在”的意思,准确地表现出日本右翼分子否认、歪曲历史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长期行为,“不断寻找各种借口”,体现出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行径,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右翼分子丑恶行径的抨击。第四空。连用四个四字词语,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篡改历史的丑陋行为、罪恶行径,语言短促有力,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强烈讽刺。课后作业必做内容:1.完成《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后练习题。2.整理学习笔记本(积累生字词,梳理文本内容)选做内容:1.请你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和平倡议书。01学习目标02知人论世03深入文本04课堂测试05课后作业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