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8《回忆鲁迅先生》同步探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课堂】8《回忆鲁迅先生》同步探究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相关作品及重点词语。2.研读文本,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和重点语段,体会精妙语言。3.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人物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了解回忆性散文特点:(1)内容真实(2)选取的内容为片段式,不追求事件的完整形,而是追求事件的典型性(3)关注细节(4)双重视角(体验主体+回忆主体)2.回忆性散文是“呈现”人物,而不是塑造人物。3.了解人物生活经历,从中获得生活体验。4.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1.研读文本,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和重点语段,体会精妙语言。2.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人物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知人论世 筑牢基础
【情景导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用手中的如椽巨笔唤醒了亿万万国人的血脉。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一同走进这位文学巨匠的日常生活,去感受那份超越文字的力量,去聆听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关于爱、关于勇气、关于坚持的动人故事。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1933年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出版。她的散文文笔亲切细腻,抒彩浓烈;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语言清丽新鲜。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介绍对象】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品】
【代表作】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中篇小说《生死场》《小城三月》等;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等;
散文《天空的点缀》《在东京》等。
【写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生字注音】
烂熳(màn) 咳嗽( ké) 轻捷(jié) 嘱咐(zhǔ) 绞肉(jiǎo) 薪金(xīn) 校对(jiào) 瞿秋白(qú)忧郁(yù) 草率(shuài) 阖(hé) 碟(dié)
【字词积累】
轻捷:轻快敏捷。
调羹:羹匙,即匙子、汤匙。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不济:不好,不顶用。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多含轻视意)。
【文本结构】
第一部分(1):写鲁迅先生的“笑”。
第二部分(2):写鲁迅先生的走路特点:轻捷快速。
第三部分(3-13):写鲁迅先生在家中接待友人的事。
第四部分(14-17):鲁迅先生同“我”开玩笑。
第五部分(18-23):写“我”遇到难得的晴天,跑到鲁迅先生家中抒发自己愉快的心情,得到鲁迅和许广平先生的深切理解。
第六部分(24-26):写鲁迅先生认真阅读青年人的来信。
第七部分(27-30):写鲁迅先生对他人随意使用自己原稿及校样纸不以为意的态度。
第八部分(31-34):写许先生的忙碌,侧面突出鲁迅先生的忙碌。
第九部分(35-40):写“我”和鲁迅先生一家及周建人先生一家去看电影。
第十部分(41-42):写鲁迅先生别样的休息方式。
第十一部分(43-54):写鲁迅先生待客和工作的情况。
第十二部分(55-60):写鲁迅先生亲自验证鱼丸是否新鲜,体现了他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
第十三部分(61-63):写鲁迅先生亲自包要寄的书。
第十四部分(64-67):鲁迅先生不顾病重,忘我地工作。
学习活动一:分析人物形象
(一)请结合文中描述的一部分生活琐事,举例分析鲁迅先生是什么样的形象。
从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等神情姿态可以看出鲁迅的乐观开朗、平易近人;从喜欢北方饭、对萧红做的韭菜合子吃地开心等饮食起居看出鲁迅的简单随和、体恤他人;从读青年来信、不在意自己的原稿和校样、陪客人等待人接物看出鲁迅的严格、宽容、和蔼、热情;从开玩笑、看电影、翻书休息等休闲娱乐看出鲁迅的幽默风趣、珍惜时间。
(二)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各个细节,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可以引起读者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我、海婴和许广平,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①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
②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③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例如她对鲁迅先生工作的支持,尽管整天为家庭琐事忙忙碌碌,但却能让鲁迅先生有更多的时间忙于工作。她的坚强也反映了鲁迅的坚强。
学习活动二:品味描写艺术
(一)“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凸显了鲁迅先生的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性格特征,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鲁迅先生的距离。
(二)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刻画了鲁迅先生深夜坐着工作的情景,表现了鲁迅先生就像一个斗士在漫漫黑夜里孤独而坚忍地战斗,用自己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
(三)“我一走进卧室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迅幽默随和的性格特点,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形象。
学习活动三:探究语言特色
(一)本文语言特色鲜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1.语言朴实。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琐事,语言朴实,刻画了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在文中,作者很少用“他”来指称鲁迅,多称“鲁迅先生”,更多的时候,作者将这种崇敬和爱戴之情不露痕迹地融在了对琐事的叙述中。
2.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作者把自己与鲁迅先生交往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原生态地表达出来,把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情绪记忆真实地加以再现。这种把生活碎片、细节、意象性的事件加以串并的结构方法,更接近生活的本真状态,也更具有一位女性作家直觉思维的特性,从而更便于凸显具体生活中的鲁迅。
学习活动四:说出你想法
(一)鲁迅先生是启迪国人思想的大文豪,他的文字语言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如果你能对鲁迅先生说一段话,你会说什么呢?请你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示例: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其中有您爱国爱民的精神,有您关心帮助他人的品格,有您对读书的思考。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您对珍惜时间的感悟。”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饮食起居、与家人相处、会见朋友、读书写作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景仰和怀念之情。
1.下面名著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C.《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D.《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勒·凡尔纳,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有误。“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是小福子,而非“虎妞”;
故选C。
2.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时代,究竟该怎样成就更好的阅读?一方面,离不开读者的坚守;另一方面,要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B.小杰对张老说:“我能惠存您的墨宝,深感荣幸。希望您保重身体,创作出更多作品惠及书法爱好者。”——小杰的话说得不得体。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朝花夕拾》。——这个文学常识的表述是正确的。
D.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新中国的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这个句子中,“缺乏”是动词,“英雄”是名词,“从”是介词。
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朝花夕拾》是散文集,所以这个表述不正确;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次论争,他都发表一些“出格”的言论,这使得许多学术界朋友为之捏了一把汗,但是他却处之坦然,不以为然。
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C.想急于得到,一时冲动,草率行事,就会身遭不幸。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才可能成功。
D.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这个成语通常含有轻视的意味。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B.深恶痛疾: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草率:轻率、不慎重。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奠定:意思是建立,安置使稳固。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A。
课后作业
必做内容:
1.完成《回忆鲁迅先生》课后练习题。
2.整理学习笔记本(积累生字词,梳理文本内容)
选做内容:
1.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整理并积累鲁迅的相关经典语录,并将相关语录整理到学习笔记本上。
01
学习目标
02
知人论世
03
深入文本
04
课堂测试
05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