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 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
3. 品味文中幽默诙谐的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4. 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品味文中幽默诙谐的语言。
2.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神话小说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的文章——《小圣施威降大圣》。(板书课题)
(二)文学常识介绍
1.《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字汝忠, 别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2.“小圣”指二郎神,“大圣”指孙悟空。
(三)字音字形积累
1.字 音
掣 (chè) 淬 (cuì) 觅 (mì) 模 (mó)
提 (dī) 幌 (huǎng) 愕 ( è ) 降 (xiáng)
棂 (líng) 看 (kān) 擎 (qíng) 睁 (zhēng)
2 . 字形
zōng ( 踪 ) 迹 miào ( 庙 ) 宇 shén (神)通 huāng huāng(慌慌)张张寻mì (觅)
(四)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预设答案:本文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故事。 2.梳理故事情节
(五)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1.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预设答案:孙悟空能变作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庙宇等,还会驾筋斗云,一纵 十万八千里,体现了他的神通广大。
2.孙悟空的性格还有哪些特点
预设答案:从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斗法中,可以看出他机智灵活、勇敢无畏的特点。
(六)分析二郎神的形象特点
1.二郎神是如何与孙悟空斗法的
预设答案:二郎神根据孙悟空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变化来克制他,如孙悟空变作麻雀儿, 二郎神就变作饿鹰儿;孙悟空变作大鹚老,二郎神就变作大海鹤等。
2. 从二郎神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预设答案:二郎神机智、善战,对孙悟空的变化了如指掌,能够迅速做出应对。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梳理了故事情节,分析 了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味文中幽默诙谐的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 魅力。
(八)布置作业
1. 抄写文中的生字词。
2. 阅读《西游记》中与孙悟空相关的其他章节,加深对孙悟空形象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提问学生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西游记》的作者、“小圣”和“大圣”分别指谁、文 章的主要内容等。
2. 请学生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过程。 (二)品味语言
1.文中有许多幽默诙谐的描写,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预设答案:如“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 飞在树梢头钉住”,这里将金箍棒捏做绣花针,充满了想象力,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表现出 孙悟空的机智。
2.分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点。
(1)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预设答案:这句话通过对六兄弟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们的慌张,同时“走了这 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的重复,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幽默感。
(2)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预设答案:这句话表现出孙悟空的自信和狂妄,语言简洁明了,符合他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描写方法
1. 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预设答案:文中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大圣收了如意棒, 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孙悟空的勇敢;“他虽年劫 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出孙 悟空的反抗精神;“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 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 ’”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出孙悟空的自信。
2.选择一种描写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预设答案: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拓展延伸
1. 古典小说《西游记》脍炙人口,据此衍生出了很多有趣的歇后语,如“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孙悟空的眼睛——火眼金睛”等,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写一个歇后语吗
预设答案:如来佛捉孙大圣——易如反掌;如来掌上翻跟头——跳不出去(逃不出手掌心); 孙悟空遇着如来佛——无法可使;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2.孙悟空为什么会同意与如来打赌 这对你有何启发
预设答案:从如来角度,如来开出的条件诱人,若孙悟空能够一筋斗翻出如来的手掌,如来便 把玉帝的天宫让给孙悟空,是激将法;如来对孙悟空知根知底。从悟空角度,孙悟空认为自己
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逃离如来佛祖方圆不满一尺的手掌很简单。
启发:要谦虚,不能狂妄自大,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不了解对手就很可能输给对手。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品味了文中幽默诙谐的语言,学习了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的方法,还了解了一些与《西游记》相关的歇后语。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阅读《西游记》,感 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
1. 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写一段话,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场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