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二、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时空观念:结合14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的新发展与意大利的地理位置,思考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与条件史料实证: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的研读,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历史解释:通过赏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从作品中获取有效信息,解释人文主义的本质家国情怀:对比14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文学作品,知道中国近代科技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面两幅图画中的圣母一个是中世纪的,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你觉得画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文艺复兴时期的与中世纪时期的相比反映了什么思想的光辉?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去探究这一变化的缘由。(二)新课探究(一)文艺复兴1.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65页,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学生回答: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文学艺术大师,为文艺复兴的产生创造了重要条件。2.材料展示:材料一 中世纪(476-1500年),在这一千多年中,欧洲社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中世纪政教合一的体制下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材料二 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城市,手工业和工商业发达,银行兴起。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经营商业和银行,被称为“最富有的商人”,能够操控城市的政局。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形成了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发展的风气。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学生回答:一方面,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在欧洲的宗教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寻求发财致富的机会,从而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3.教师讲解: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4.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66页,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及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5.教师引导: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回答:这场运动虽然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其实质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兴起。教师过渡: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二)但丁但丁(1265-1321)相关史事:在但丁笔下,地狱像一个大漏斗,共9层,里面是形形色色的罪人,受到各种酷刑折磨。如第9层是一个冰湖,罪犯的灵魂冻于湖中,魔鬼坐在地心,不断撕咬犹大及其他罪人。炼狱用来惩罚轻罪者,如让傲慢者身负重石,用铁丝缝合嫉妒者的双眼等。天堂为善良的灵魂居住之所,充满着光辉、欢乐和爱。但丁的名言有:“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教师提问:但丁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学生回答: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教师提问:但丁的代表作是什么?有哪些内容?有什么观点?学生回答:《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教师提问:恩格斯是怎样评价但丁的?学生回答: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开始的一位诗人。教师总结: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主要是在文学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在艺术方面取得成就的另一个巨人,可谓是耀眼的明星,他就是达·芬奇。(三)达·芬奇3达·芬奇(1452-1519)自画像教师提问:达·芬奇最杰出的成就表现在哪一方面?学生回答:绘画。教师提问:达·芬奇的代表作有哪些?学生回答:《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教师提问:谈谈你对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认识。《蒙娜丽莎》教师总结:《蒙娜丽莎》不仅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到来。中世纪的欧洲处在封建神权的黑暗统治下,人性被禁锢。作品的意义在于通过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作品揭示人性真实的一面,让自然之美展现于观者的眼前。教师提问:谈谈你对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的认识。《最后的晚餐》教师总结:《最后的晚餐》以《圣经》中耶稣与12个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与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4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该作品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教师提问: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指的是谁?教师总结:米开朗琪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拉斐尔(1483-1520),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意大利著名画家,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四)莎士比亚莎士比亚(1564-1616)教师提问:莎士比亚是哪个国家的?莎士比亚的历史地位如何?学生回答:英国。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家的代表。教师提问: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现实生活出发,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材料展示:材料 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创造了富有魅力的精湛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摘编自《世界文化简史》教师提问: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学生回答: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三)课堂总结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群星灿烂、佳作辈出,它提倡人文主义,倡导人性解放,开启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大门。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锋,以他们非凡的才华印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四)板书设计《哈姆雷特》(五)当堂演练(A)1.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称,美第奇时代(1378-1464)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A.人文主义 B.专制思想 C.神权思想 D.写实主义(D)2.(美育)下图是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画家不再呈现圣母头上的光环,却赋予她纯朴善良、和蔼可亲的形象,充满了人间的爱。该作品表现了6A.圣母的神圣威严 B.中世纪艺术风格C.人们的物质追求 D.世俗的人性光辉(D)3.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知识。这说明该运动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促进了文化的繁荣C.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4.“在地狱里,他看到盗贼、贪官污吏和高利贷者,还见到给当时的教皇预留的位置。炼狱用来惩罚轻罪者。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贤明君主享受着无上的快乐。”以上描述反映了但丁A.反对宗教,追求现世幸福 B.信奉佛教,主张善恶有报C.传播福音,弘扬基督教义 D.抨击教会,颂扬人的价值(C)5.“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展现出新的时代精神。”下列作品能够反映这个时期“时代精神”的是A.《战争与和平》 B.《向日葵》C.《蒙娜丽莎》 D.《英雄交响曲》五、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围绕文艺复兴的背景、文艺复兴的兴起、实质以及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成就,引导学生来理解文艺复兴并不是简单的“复兴”,这里有继承,更有创新。通过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成就介绍,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归纳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绘制表格,对本课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成就进行总结,形成整体感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