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形象,抓关键字词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2、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妙计试探。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古典小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二、预习检测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拜谒(yè) 纶巾(guān) 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殆尽(dài) 疏懒(lǎn) 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 顿开茅塞(máo)(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窗外日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不胜愧赧:因羞惭而脸红。屏人促席:靠近。奸臣窃命:篡夺国家权力。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总揽英雄:广为延揽。惟将军图之:考虑。2.作者链接罗贯中(约1330-约1400),山东东原(今山东东平)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三、整体感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主要人物:刘备; 主要内容: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大业。四、合作探究 1、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说说从哪个角度来概括的 2、分析人物形象。 <1>刘备来茅庐邀请诸葛亮,在哪些地方足见其诚心诚意 <2>哪些地方可见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请找出相关语句内容进行交流概括其形象 链接资料:刘备死后,诸葛亮回忆往事时写下《出师表》,看他是怎样看待当年刘备三请他的,展示《出师表》节选。 明确:刘备的诚心: (1)轻叩柴门——真心; (2)巧妙利用天气——用心; (3)不达目的不罢休——恒心; (4)斥责张飞——齐心; (5)下拜谒见——尊心。 诸葛亮的妙计: (1)利用书童作耳目——观察; (2)故意回避——试探; (3)聊天——面试。 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打动诸葛亮的心,诸葛亮也以自己的妙计考察了刘备的诚心。3、文章主要写刘备与诸葛见面,却多次写张飞,文中是怎样刻画张飞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多次写张飞与刘备的对话,是通过写张飞的急躁、鲁莽来反衬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与诚心,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五、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小说曲折跌宕的艺术之妙(一)层层渲染,塑人物 在《西游记》中唐僧为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也可谓是历经波折。仅仅是诸葛亮的出场,就让刘备来回跑了三次。下面我们就深入文本之中,去看一看刘备都历经了怎样的曲折。1.请快速浏览课文,圈画相关内容,找出刘备前两次拜访都遇到了哪些人物?2.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依照屏幕中的例子,任选一个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分析其性格及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讨论过程中,如遇问题可以举手。 总结:刘备两次拜访,虽未见诸葛亮其人,可也并非全无收获,通过对其歌、其童、其友、其弟、其丈的了解,诸葛亮的形象可谓跃然纸上。3.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看透世俗、淡然处世,不慕荣利4.这种态度和刘备的人生态度是否一致呢?明确:志向不投,由此可见,请诸葛亮出山并非易事。这是困难之一(二)一波三折,构情节 两次拜访无缘得见、多次误认他人,刘备的内心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第三次拜访是否能够顺利请得诸葛亮出山呢?他又经历了哪些波折?请阅读相关文段,标画出相应内容。 由此可见,刘备虽历经波折见到诸葛亮,但面对出山一事,诸葛亮缺一再拒绝。正所谓“悬念重重得见真容,欲请出山再遇刁难”,这是困难之二。(三)推波助澜,绘环境 文章到此,已是跌宕起伏,令读者感到趣味无穷,而作者却又花费大肆笔墨描绘了几处环境描写,你能找到吗? 恶劣的自然,对于身份高贵的刘备来说,又是一重困难。六、归纳主题 同学们,面对种种曲折、阻力,刘备依然不改初衷,依然前往,可以看出刘备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明确:礼贤下士、求才若渴、宽宏大度小结课文,出示教师的对联。 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 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七、拓展延伸 1、袁枚《随园诗话》曾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波澜横生,令人欲罢不能。然而,这仅仅是《三国演义》这部近八十万字巨著中小小的一角,当你了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智者诸葛亮;当你认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当你同情“既生瑜,何生亮”的大将周瑜时,你才会真正明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诗中所蕴含的落寞与安然。请同学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再读《三国》,去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2、学了三顾茅庐,将来你作了老总,去招聘人才,或者你是当今大限,对你会有何帮助?八、作业布置 1、推荐课下阅读小说《三国演义》。音乐声中结束。 2、类文阅读:《借东风》 九、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