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农业 (课时2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农业 (课时2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课时2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常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区域认知)
2.运用资料,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知道我国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区域认知)
3.掌握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通过本节学习能简单分析各地饮食文化与农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教学重点】
中国农作物的分布特点、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
【教学难点】
中国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和视频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丰收的中国,究竟有多美?
【设计意图】结合丰收节的美景,让学生感受中国农作物种类的丰富以及中国丰收的多彩与美丽。
二、新课讲授
【自主学习】根据课本P86-88,完成:
1.农作物分为哪两种?其代表作物分别是?
2.在图4-7中,找出小麦、水稻的分布地。
3.在图4-10中,棉花、甘蔗、甜菜的分布地。
生:读图思考。
【设计意图】讲授新课前,学生先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带着思考进入新课的内容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师: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是以收获成熟果实为目的,经去壳、研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类基本食粮的一类作物。粮食作物主要分为谷类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薯类作物:如红薯、马铃薯;豆类作物:如豌豆、蚕豆。粮食作物是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
【活动】你认识下列农作物吗?
生:读图认图。
【设计意图】通过多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主要的粮食作物,既能简化知识,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融入学习种。
师:在图4-7中,找出小麦、水稻的分布地。
生:举手回答。
师:在我国,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是我国的水田分布区,主要种植水稻,水稻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和盆地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是我国的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为旱地。北方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平原、河谷和高原地区,形成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师:在我国,小麦也有区别,根据不同的播种期,小麦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获,对越冬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以长城为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东北平原是春小麦,春种秋收;华北平原是冬小麦,秋种夏收。
【活动】(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
(2)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跟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关。想一想,北方与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各是什么?
生1:左图是南方,主食为米饭;右图是北方,主食为面食。
生2: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
【活动】请把①三江平原、②松嫩平原、③洞庭湖平原、④鄱阳湖平原、⑤成都平原、⑥江汉平原、⑦江淮地区 这7个商品粮基地的序号标注在图中。
生:将序号填入图中
【设计意图】结合课本活动题目进行课堂小练,既是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也是巩固新知,加深对于南北方粮食作物差异的印象。
承转:中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师:有的经济作物生长在温带、亚热带地区,有的经济作物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后者被称为热带作物。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有些经济作物是人们的衣食之源,有些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活动】识别中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并将其归类。
师:在图4-10中,找一找棉花的分布地。
生:结合图文资料找信息。
师:棉花是喜温喜光的农作物,新疆是中国的主要长绒棉产区。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地区生产基地。
师:在图4-10中,找一找甘蔗、甜菜的分布地。
生:读图找信息。
师:甜菜是喜温凉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地区。甘蔗是喜湿热的农作物,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甜菜和甘蔗都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分布上南甘蔗北甜菜。
师:此外,在我国还有重要的油料作物,油料作物有哪些呢?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我国的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和油菜等。油料作物中,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要占到全国油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南方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是花生。
师:在我国,还有重要的饮料作物,饮料作物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咖啡树最适合生长在平均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为1500-2000mm,土壤透水性强,日照适宜的环境里。茶叶和咖啡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归纳小结】
生: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总结,展示我国的南北农作物差异,更加清晰明确。
【活动】中国北方有一家制糖厂,拟在附近开辟一个甘蔗生产基地,以满足制糖原料的需求。这种想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小结:不可行,因为甘蔗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南部地区,不适合在北方种植。
承转:在我国不仅有广大种植区,还有广大的畜牧业基地。
【自主学习】根据课本P89,完成:
1.中国的畜牧业分为哪两种? 2.中国有哪四大牧区?
生: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师:观察下图,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以哪种农业生产为主?
生:大致以400mm年降水量线为界:东耕西牧。
师:观察下面两幅图,说说两种畜牧业之间存在什么差异?
生:左图是牧区畜牧业,以放养为主;右图是农耕区畜牧业,以圈养为主。
师:读图4-11,说出中国的四大牧区是指哪些地区?主要畜种有哪些?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生:读图回答。
师: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三河是根河、得耳布尔河、哈布尔河;三河马与河曲马、伊犁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是伊犁马和细毛羊。青海牧区,优良畜种是青海牦牛。西藏牧区,优良畜种是西藏牦牛和藏南绵羊。四大牧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草原辽阔,牧草宽广;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放牧历史。
师:读图,说说中国农耕区的畜牧业主要饲养的禽畜有哪些?
生:除鸡、生猪以外,大规模放养鸭、鹅等水禽
师:农耕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东部、南部农耕区。
师:农耕区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有哪些?
生:饲料丰富、市场广阔
师:农耕区畜牧业的重要性是什么?
生:饲养的牲畜占全国总数的80%是城乡居民食用肉、奶、蛋、禽的主要来源。
承转:目前,中国农耕区的畜禽饲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正在由农户分散饲养转向专业化生产。
【活动】(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牧区畜牧业的景观,哪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农耕区畜牧业的景观?
生:左图是牧区畜牧业,右图是农耕区畜牧业。
【活动】(2)填写下表,比较中国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的差异。
生:完成表格。
【活动】(3)中国南方有甲、乙两个村庄,家家户户都有在自己房前屋后的山坡上种植李树的传统,两村农田普遍种植油菜。
甲村利用油菜、李树花期相近的特点,积极发展观光农业。3月份,油菜花、李花次第开放,金黄的油菜花胜似“金海”,雪白的李花宛若“雪山”,两者交相辉映,形成“金海雪山”壮丽景观;7月份,正是李子成熟的季节,沉甸甸的甜脆李子挂满枝头。甲村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景赏花、摘果品果,“农家乐”生意火爆,农产品一直畅销。
乙村则通过出售菜籽油和鲜李来赚取收入,有的年份还会遭遇农产品滞销积压的尴尬。
(1)为什么甲村的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
(2)议一议,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重要的启示
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师小结:甲村和乙村均可通过出售菜籽油和鲜李获得收入,除此之外,甲村还利用农业景观获得了旅游收入,因此甲村的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加大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投入,从而获得更优质、高产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景观优势发展相关的加工业和旅游观光业,从而提高农业效益。
师:如今,我国农业的发展越来趋向于科技化,中国人民也不再为温饱问题而忧愁。人们餐桌的食物也越来越丰富,在今年7月,有一则新闻登上热搜:94岁“瓜奶奶”吴明珠回新疆吃西瓜了。2024年7月16日,吴明珠再次来到她曾经奋斗过的新疆吐鲁番市,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看到今年新结出的哈密瓜,吴明珠说:“又香,颜色又好看”,她还品尝了西瓜。“吃瓜自由要感谢吴明珠奶奶!” 吴明珠曾在瓜田间工作了62年,培育出了30多个瓜种,开创了新疆甜瓜、西瓜育种事业。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瓜类研究,用一生的坚持和智慧,将荒漠变成了甜蜜的瓜园。正是有这些伟大科学家的默默奉献,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如此丰富多元并且有品质的农产品,向他们致敬。
师:播放视频:94岁“瓜奶奶”吴明珠回新疆吃西瓜了。
生:观看视频。
师:“瓜奶奶”在2000年曾写道: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勤奋求实,不断追求,百折不饶,拼搏创新。科学家们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做好当前的事情,节约粮食,光盘行动,将来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增添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感受我国农业进步与发展的不易,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同时,科学家们的精神可以激励学生们认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人地协调观。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农业
一、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1.农作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2.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3.经济作物:棉花—新疆(长绒棉)、黄河流域
糖料作物: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油料作物:南方油菜北方花生
饮料作物:茶叶和咖啡
畜牧业分布
1.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2.牧区畜牧业: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发展条件:草原辽阔,牧草宽广;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放牧历史。
3.农耕区畜牧业
分布:东部、南部农耕区
发展条件:饲料丰富、市场广阔
【课后作业】
冬至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北方地区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习俗,南方则是“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习俗的差异反映出南、北方农业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南北方粮食作物的差异,判断饺子、汤圆的主要原料分别是( )
A.大豆、高粱 B.玉米、小麦
C.水稻、油菜 D.小麦、水稻
2.我国南、北方农业差异的大致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中国茶区主要分布在( )
A.北方地 B.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
4.根据资料,推测茶树适宜生长的自然环境是( )
①温暖湿润 ②光照强烈 ③高原荒漠 ④低山丘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下图中我国农业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5.对我国农业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B.棉花是②③地区共同种植的经济作物
C.Ⅰ线以东以种植业为主,没有畜牧业
D.③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区
6.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 D.纬度因素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反馈处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的材料是学生理解“农业分布特点”的辅助和抓手,而“举例”是学生对农业分布特点这条要求所要达成的程度和呈现方式,农业分布特点方面不仅仅是提问回答的形式,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结合地图分析,把握好重难点,本节课的小组讨论放在活动题的议一议中,不够明智,也不太合理。教师在整堂课中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眼睛紧盯课程标准,理解教材提供材料的知识逻辑,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设计出逻辑清晰、简洁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帮学生一把,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高效学习。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课堂导入是丰收中国,色彩丰富吸引眼球,重难点用表格总结,课堂结尾结合热点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