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明确概念的方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明确概念的方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4.2 明确概念的方法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一、单选题
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
A.人格权是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在内的权利
B.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C.在水溶液中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被称为强电解质
D.静电场是指观察者与电荷量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电荷相对静止时所观察到的电场
2.数字经济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这个概念的被定义项,是概念的种差
②数字经济分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新零售”,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数字经济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 通信之间为种属关系
④数字经济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那么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反对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句话( )
A.是正确的划分
B.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C.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D.强调整体与部分
4.人们常说,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细胞出了毛病,机体就会产生故障。同样,概念出了问题,相关的思维也就会不正确。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
①有的教师是劳动模范——从概念的外延上看具有交叉关系
②宗教信仰自由就是信仰某种宗教的自由——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③主谓句可以分为主语和谓语——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④质数就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自然数——自然数是定义项中的种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有人把三角形划分为等角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这样的划分违反了( )
A.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的规则 B.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的规则
C.划分的子项应互相排斥的规则 D.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的规则
6.某单位对各部门工作进行重新分工,结果出现许多工作交叠和真空地带。据此可以判断其划分过程中犯的主要错误有( )
①划分不全
②多出子项
③划分标准不一
④越级划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要给概念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下列定义与其逻辑错误搭配一致的是( )
①“诗歌不是自然科学”——否定定义
②“教师是祖国的园丁”——比喻定义
③“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定义过窄
④“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循环定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下面对这一划分理解正确的有( )
①“判断”是对该概念划分的子项 ②“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是划分的标准
③“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是划分的子项 ④划分法是明确判断内涵的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明确概念,既要用下定义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内涵,又要用划分的方法分清概念的外延。下列对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分析正确的是( )
①木材就是木料--同语反复
②社会科学就是研究社会学的科学--定义过宽
③菜园里种有白菜、菠菜、生菜和蔬菜—越级划分
④杂志分为季刊、月刊、自然科学刊物--划分不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定义犯了________的逻辑错误( )
A.准确地揭示了其本质 B.比喻定义
C.划分不全 D.循环定义
11.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公司法,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该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角度看,该法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 )
A.矛盾关系 B.种属关系 C.反对关系 D.交叉关系
12.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概念出了问题,相关的思维就会不正确。以下概念划分或定义所犯错误对应正确的是( )
① 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③ 麻醉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 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④ 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都无分别,是非真假相混,落入如此境地的人便绝不能说出使人明白的道理。”他实质上是强调了( )
A.要避免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遵守不矛盾律
C.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D.要遵守排中律的要求
1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下列对这一错误定义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实践”与“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是种属关系
②“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是被定义项
③“一切活动”是种差
④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高二某班同学在学习《逻辑与思维》时候,对所学内容作出以下论断,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员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属种关系
②国际组织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七国集团一边要建设和平安全的世界,一边又参加“反华联盟”会议——违反矛盾律
④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犯了“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6.有人说“‘人都是自私的’不对,‘人都不是自私的’也不对”。
请问他的话是否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高二思想政治课堂上,老师给学生写下下面四句话,供同学们分析:
①数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的科学;
②木材就是木料;
③逻辑学不是心理学;
④电视机可分为彩色、黑白、进口三种。
请分别分析这四句话作为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8.参加本届高级进修班学习的人员有:省内各中学的校长、部门主任和党员干部。
上述划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人格权是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在内的权利,说的是人格权有哪些,是从外延方面说明概念的,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A符合题意。
BCD: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BCD都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C
【详解】①:“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这个概念的定义项,是概念的种差;这个概念的被定义项是“数字经济”,①错误。
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是按照技术层面划分; “新零售”“新制造”是按照应用层面划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②正确。
③:数字经济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之间为属种关系,而不是种属关系,③错误。
④: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反对关系,④正确。
故本题选C。
3.D
【详解】D:“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在强调整体与部分,D符合题意。
A:大树是由树根、树茎、树枝、树叶四部分组成的,树茎就是树干,不能笼统地将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是错误的划分,A排除。
B: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并不存在“子项不全”的问题,B排除。
C: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树枝、树叶、树根、树茎”均为树的组成部分,并未越级,C排除。
故本题选D。
4.A
【详解】①:教师和劳动模范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是相同的,二者从概念的外延上看具有交叉关系,①符合题意。
②: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有信仰某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以及信仰哪种宗教的自由等多个方面,选项表述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②符合题意。
③:主谓句可以分为主语和谓语属于分解,不属于划分,③错误。
④:质数就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自然数,自然数是定义项中的属概念,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D
【详解】ABCD:在题干中,对三角形划分为,既按照“角”来划分,又按照“边”来划分,显然违反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一个标准”的逻辑规则,D正确,排除ABC。
故本题选D。
6.A
【详解】①②: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出现许多工作交叠和真空地带犯的主要错误有划分不全和多出子项,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分工结果出现许多工作交叠和真空地带,不属于划分标准不一和越级划分,③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7.A
【详解】①: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①犯了“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①正确。
②:定义不能用比喻,②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②正确。
③:“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属于正确的定义,符合定义的规则,③排除。
④:“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属于正确的定义,符合定义的规则,④排除。
故本题选A。
8.C
【详解】①②③④: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划分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概念的外延可以划分为母项和子项两部分,其中属概念是母项,种概念是子项。因此,“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是划分的标准,“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是划分的子项。②③理解正确,①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9.B
【详解】①:木材就是木料,这一定义是直接用被定义项下定义,属于同语反复,①分析正确。
②:社会科学就是研究社会学的科学,这一定义中包含被定义项,属于循环定义的错误,并且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等知识,这样定义是定义过窄,而不是定义过宽,②分析错误。
③:菜园里种有白菜、菠菜、生菜和蔬菜。蔬菜包括白菜、菠菜、生菜等,是所有菜类的总称,这是越级划分,③分析正确。
④:杂志分为季刊、月刊、自然科学刊物。自然科学刊物与季刊、月刊不属于同一划分标准,属于划分标准不一,而不是划分不全,④分析错误。
故本题选B。
10.B
【详解】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定义没有直接、准确的揭示书籍的本质属性,A不合题意。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定义没有直接、准确的揭示书籍的本质属性,犯了“比喻定义”的错误,B符合题意。
CD:子项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划分不全;“循环定义”是通过“这个词”来定义“那个词”,再通过“另外一个词”来定义“这个词”,如此无限循环。可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定义未涉及这两个概念,C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1.A
【详解】A: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该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该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可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A符合题意。
BCD:种属或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C
【详解】①:选票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这是从外延角度明确概念,认为“选票分为赞成票、反对票”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而“定义过窄”是从内涵角度明确慨念所犯的逻辑错误,①与题意不符。
②: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都是思想,还有感觉、直觉等,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②正确。
③:“麻醉剂所起的作用”直接包含“麻醉”,因此“麻醉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③正确。
④:“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属于肯定命题,是正确的,没有犯“否定定义”的错误,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3.D
【详解】D:亚里士多德的话强调了排中律,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D符合题意。
ABC:选项均不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本题选D。
14.B
【详解】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主观世界,也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可见“实践”与“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是种属关系,①符合题意。
②:实践是被定义项,“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是定义项,②说法错误。
③:“人们改造世界”是种差,“一切活动”是属概念,③错误
④:材料中对实践的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5.C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员是不同类的事物,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全异关系,①排除。
②: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按照国际组织成员的性质来划分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按照地理范围来划分的,故选项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②符合题意。
③:七国集团一边要建设和平安全的世界,一边又参加“反华联盟”会议,违反了思维一致性要求,犯了“自相矛盾”错误,违反矛盾律,③符合题意。
④: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用否定性陈述,当某些事物的特有属性正好在于缺乏某种属性时,我们也就可以而且必须从对象缺乏某种属性方面来揭示该对象的特有属性。故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没有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6.这个人的话并不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①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矛盾律要求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而这个人的话是对两个判断同时否定。
②也不违反排中律,因为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否定,而“人都是自私的”和“人都不是自私的”是反对关系的思想。
③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因为这里没有混淆概念和转移论题的错误。
【分析】本题以关于形式逻辑的某种观点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分析题中观点是否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判断:并不违反。②理由:从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的要求的知识要点分析:矛盾律的要求: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而题中观点是对两个判断同时否定。排中律的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否定。而题中观点是反对关系的思想。同一律的要求:具有确定性,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点睛】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的事物,也总结出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的思维自身的规律。
2.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3.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排中律:
4. 排中律:(1)排中律的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排中律的通用公式: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遵守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4)排中律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5.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4)误区: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17.①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②定义不正确,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③不正确,违背了定义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④不正确,违背了划分的规则,犯了“标准不同一”或“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分析】背景素材:学生的探究学习
考点考查:定义、划分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素养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同学,需要调用定义、划分的有关知识,分析探究活动中四句话作为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数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的科学→可联系定义的规则。
有效信息②:木材就是木料→可联系定义的规则。
有效信息③:逻辑学不是心理学→可联系定义的规则。
有效信息④:电视机可分为彩色、黑白、进口三种→可联系划分的规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数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的科学+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包括算数、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 那个定义不完整。
得分点②:木材就是木料+定义不正确,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木材”和“木料”外延基本相同。
得分点③:逻辑学不是心理学+定义不正确,违背了定义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得分点④:电视机可分为彩色、黑白、进口三种+不正确,违背了划分的规则,犯了“标准不同一”或“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彩色、黑白”反映的是色彩,“进口”反映的是商品来源渠道。二者划分标准不同。况且“进口”电视也可分为“彩色”与“黑白”。
【点睛】本题以探究活动为情景,要求考生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要点分析四种观点,考查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比较鉴别能力,试题的知识范围已经限定,考生须熟悉限定的基础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逐一分析。试题难度不大。
18.不正确。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校长、部门主任是以职务划分的,党员干部是以政治面貌划分的。党员干部同校长、部门主任是相容关系。因此,此划分违反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的规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分析】背景素材:参加本届高级进修班学习的人员划分
考点考查:思维逻辑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回答上述划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参加本届高级进修班学习的人员有:省内各中学的校长、部门主任和党员干部→可联系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校长、部门主任是以职务划分的,党员干部是以政治面貌划分的。党员干部同校长、部门主任是相容关系。因此,此划分违反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的规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校长、部门主任是以职务划分的,党员干部是以政治面貌划分的。党员干部同校长、部门主任是相容关系。因此,此划分违反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的规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参加本届高级进修班学习的人员有:省内各中学的校长、部门主任和党员干部。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