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第二章 声现象专题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物理观念:(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控制噪声的方法,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3)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方法。2.科学思维: 用对比分类的思想,及对实例与实验现象的分析,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播放录像及深入社区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通过实例分析,了解控制噪声德 途径。4.科学态度与责任:利用学过的知识,提出在公共场所的环境保护合理化建议,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是重点;乐音与噪声的区别,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是难点。知识点1. 噪声的概念1.乐音:人们把物体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2.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刺耳、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2)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噪声的来源(1)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2)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3)社会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的喧哗声;(4)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4.噪声强弱的等级(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属于强弱的等级,分贝符号是dB。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2)一些声音的声级和人们相应的主观感觉声音 声级/dB 主观感觉风吹落叶沙沙声 10 极静睡眠的理想环境 20-30 安静阅览室、办公室 40-50 较静一般说话 60大声说话 70 较吵繁华街道的喧哗 80汽车鸣笛 90 很吵摇滚音乐会 100电锯工作 110 震耳飞机起飞 120 感到疼痛喷气式飞机起飞、火箭起飞 140-150 无法忍受、永久性耳聋知识点2. 噪声的危害(1)心里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工作、学习和休息。(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疼、血压升高、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并使一些仪表和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如超音速飞机的轰鸣声、巨大的爆炸声会将建筑物的玻璃震碎等。(4)噪声的危害(1)>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2)>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3)>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知识点3. 控制噪声噪声一些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因此控制噪声非常重要。控制噪声一般从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这三个方面着手。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安装消声装置;如: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或摩托车排气管处加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输的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3.在接收处控制噪声:阻止噪声进入人耳。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声头盔,或用手指塞住耳朵等。考点1. 噪声【例题1】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即将交付使用。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C.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答案】C【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获取信息的。A.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杂乱无章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噪声也是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B错误;C.由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所以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故C正确;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超声波。故D错误。考点2.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例题2】噪声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如何控制?【答案】见解析【解析】通常情况下,轻度噪音会影响人体神经中枢,使患者产生心慌、头晕、头痛、四肢乏力和睡眠障碍等,长期的噪音环境会使人听力受损,破坏听觉组织,造成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会加重病情,产生血管痉挛、心律不齐、血压波动大等症状,孕期的女性容易心情烦躁,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严重的话会出现流产。日常避免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保护听力,避免长期戴耳机,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少熬夜,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保持良好心情。【例题3】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图: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B. 乙图:拨动粗细不同绷紧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不同;C. 丙图:因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间利用电磁波通话;D. 丁图: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D【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钢琴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拨动粗细不同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也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所以航天员间利用电磁波通话,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 乐音和噪声辨析方法(1)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悦耳动听且不影响他人的声音属于乐音;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和交流的声音属于噪声。(2)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物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属于乐音,物体做无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属于噪声。(3)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时乐音会因为干扰其他人而属于噪声,例如广场舞的音乐;物理学角度的噪声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称为乐音。(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 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应该选择如图所示的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在校园及附近路段 更恰当()2. 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左图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 5分贝。右图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B. 分贝是音调的单位;C. 2048Hz的音属于次声波;D. 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音调更高3.如图所示,为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某路段设有“禁止鸣笛”的警示牌。“禁止鸣笛”是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噪声的( )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阻断噪声传播C.防止噪声产生 D.以上都不符合4. “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小强的喊声大,说明他的音调高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噪声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6. 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关于乐器使用所涉及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唢呐表演,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B. 笛子演奏,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 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7. 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幅声音波形,可能是钢琴声音波形或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波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噪声波形,乙是钢琴声音波形 B.甲是钢琴声音波形,乙是噪声波形C.甲、乙都是钢琴声音波形 D.甲、乙都是噪声波形【答案】B【解析】如图,甲的波形有规律,是钢琴声音的波形,乙的波形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 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 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_________(乐音/噪声)。2.控制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的_______;(2)阻断噪声的_____;(3)防止噪声进入____。3. 城市山林——镇江,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4. 中考期间,考试铃声通过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_____处控制噪声。三、简答与阅读理解题(共22分)1.(8分)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盒中,听听声音的变化。取出后,分别用报纸、海绵等不同材料包住它,再放入盒中,听声音的变化。由此你有什么启示?你能举出生活中采用不同方法控制噪声的两个实例吗?对减弱和控制噪声问题,请你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2.(8分)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的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1)“控制音量”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写出两条)3.(6分)阅读短文,回答提出的问题:噪声的利用 声名狼藉的噪声,一向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但是,也许你不知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 噪声除草: 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噪声诊病: 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噪声怎么能用于诊病呢?最近,科学家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微弱短促的噪声,振动耳膜,然后微型电脑就会根据回声,把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生诊断。它测试迅速,不会损伤耳膜,没有痛感,特别适合儿童使用。此外,还可以用噪声测温法来探测人体的病灶。最近科学家又提出一种声波清除法,利用噪声来消除噪声,……看来,掌握科学知识并善于利用它,可为人类做许许多多有益的事。问题:噪声都是有害的吗? 通过阅读短文你有什么启示?核心素养学习目标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方法总结思维进阶课节精练达标培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第二章 声现象专题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物理观念:(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控制噪声的方法,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3)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方法。2.科学思维: 用对比分类的思想,及对实例与实验现象的分析,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播放录像及深入社区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通过实例分析,了解控制噪声德 途径。4.科学态度与责任:利用学过的知识,提出在公共场所的环境保护合理化建议,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是重点;乐音与噪声的区别,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是难点。知识点1. 噪声的概念1.乐音:人们把物体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2.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刺耳、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2)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噪声的来源(1)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2)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3)社会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的喧哗声;(4)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4.噪声强弱的等级(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属于强弱的等级,分贝符号是dB。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2)一些声音的声级和人们相应的主观感觉声音 声级/dB 主观感觉风吹落叶沙沙声 10 极静睡眠的理想环境 20-30 安静阅览室、办公室 40-50 较静一般说话 60大声说话 70 较吵繁华街道的喧哗 80汽车鸣笛 90 很吵摇滚音乐会 100电锯工作 110 震耳飞机起飞 120 感到疼痛喷气式飞机起飞、火箭起飞 140-150 无法忍受、永久性耳聋知识点2. 噪声的危害(1)心里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工作、学习和休息。(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疼、血压升高、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并使一些仪表和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如超音速飞机的轰鸣声、巨大的爆炸声会将建筑物的玻璃震碎等。(4)噪声的危害(1)>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2)>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3)>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知识点3. 控制噪声噪声一些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因此控制噪声非常重要。控制噪声一般从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这三个方面着手。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安装消声装置;如: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或摩托车排气管处加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输的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3.在接收处控制噪声:阻止噪声进入人耳。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声头盔,或用手指塞住耳朵等。考点1. 噪声【例题1】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即将交付使用。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C.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答案】C【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获取信息的。A.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杂乱无章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噪声也是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B错误;C.由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所以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故C正确;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超声波。故D错误。考点2.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例题2】噪声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如何控制?【答案】见解析【解析】通常情况下,轻度噪音会影响人体神经中枢,使患者产生心慌、头晕、头痛、四肢乏力和睡眠障碍等,长期的噪音环境会使人听力受损,破坏听觉组织,造成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会加重病情,产生血管痉挛、心律不齐、血压波动大等症状,孕期的女性容易心情烦躁,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严重的话会出现流产。日常避免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保护听力,避免长期戴耳机,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少熬夜,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保持良好心情。【例题3】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图: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B. 乙图:拨动粗细不同绷紧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不同;C. 丙图:因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间利用电磁波通话;D. 丁图: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答案】D【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钢琴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拨动粗细不同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也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所以航天员间利用电磁波通话,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 乐音和噪声辨析方法(1)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悦耳动听且不影响他人的声音属于乐音;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和交流的声音属于噪声。(2)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物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属于乐音,物体做无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属于噪声。(3)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时乐音会因为干扰其他人而属于噪声,例如广场舞的音乐;物理学角度的噪声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称为乐音。(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 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应该选择如图所示的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在校园及附近路段 更恰当()【答案】A【解答】A.如图表示禁止鸣笛,防止笛声影响学生学习,符合题意。B.如图表示限速,汽车运动的速度对学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C.如图表示禁止停车,是否停车对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D.如图表示限重,汽车是否超载对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2. 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左图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 5分贝。右图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B. 分贝是音调的单位;C. 2048Hz的音属于次声波;D. 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音调更高【答案】A【解析】AB.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分贝(dB)是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故A正确,B错误;C.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是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2048Hz的音不属于次声波,故C错误;D.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048Hz的声音音调更高,故D错误。故选A。3.如图所示,为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某路段设有“禁止鸣笛”的警示牌。“禁止鸣笛”是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噪声的( )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阻断噪声传播C.防止噪声产生 D.以上都不符合【答案】C【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消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在耳朵处减弱﹣﹣隔声。禁止鸣笛的标志阻止了声音的产生,所以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ABD 错误。故选:C。4. “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小强的喊声大,说明他的音调高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噪声【答案】A【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即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3)防止噪声的措施: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A.小强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响度大。故A错误;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B正确;C.每个人在说话时的音色是有区别的,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D.小明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答案】D【解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3)噪声监测仪是用来检测环境噪声的仪器;(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图乙中,由两列音叉的波形图可以看出,a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故B错误;C.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D.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6. 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关于乐器使用所涉及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唢呐表演,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B. 笛子演奏,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 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答案】A【解析】A.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故A正确;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故选A7. 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幅声音波形,可能是钢琴声音波形或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波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噪声波形,乙是钢琴声音波形 B.甲是钢琴声音波形,乙是噪声波形C.甲、乙都是钢琴声音波形 D.甲、乙都是噪声波形【答案】B【解析】如图,甲的波形有规律,是钢琴声音的波形,乙的波形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 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 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答案】A【解析】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只能起监测作用,不能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_________(乐音/噪声)。【答案】音色;噪声。【解析】不同乐器由于材料,结构不同,故音色不同,即人们能分辨不同乐器演奏声是由于音色不同。从环保的角度,只要妨碍人们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控制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的_______;(2)阻断噪声的_____;(3)防止噪声进入____。【答案】(1)产生;(2)传播;(3)耳朵。【解析】控制噪声的途径有:(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3. 城市山林——镇江,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答案】振动;空气(或气体或介质);噪声。【解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可以传声。(3)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解答】(1)鸟鸣声是由于鸟的发声器官振动而产生的。(2)鸟鸣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3)鸟鸣声影响了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故对同学来说是噪声。4. 中考期间,考试铃声通过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_____处控制噪声。【答案】 空气 声源【解析】声音靠介质传播,该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三、简答与阅读理解题(共22分)1.(8分)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盒中,听听声音的变化。取出后,分别用报纸、海绵等不同材料包住它,再放入盒中,听声音的变化。由此你有什么启示?你能举出生活中采用不同方法控制噪声的两个实例吗?对减弱和控制噪声问题,请你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答案】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用不同材料的物体对噪声进行控制,效果不同。生活中采用不同方法控制噪声的两个实例:(1)学校、医院和图书馆附近不设农贸市场和噪声严重的工厂;(2)在市区禁止或在指定区域限放烟花爆竹。三点合理化建议是:(1)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周边存在的噪声污染情况,譬如工厂噪音,车辆噪音,或是市场叫卖等闲杂噪音 并进行治理整顿。(从声源上减少噪音);(2)对于家庭,学校,办公楼等,必要时可安装真空玻璃,根据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来减少噪音;(3)对于自己,也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譬如尽量用耳机听音乐而不是外放音。【解析】控制噪声形式多样。比如:控制交通噪声,控制建筑噪声,以立法的方式抑制居民生活噪声,扩大绿化种植,以生物方式控制蝉鸣虫叫,抑制经营性以及宣传性的高音喇叭。用报纸、海绵等不同材料包住它,再放入盒中,声音变化不同,说明不同材料控制噪声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生活中采用不同方法控制噪声办法很多,比如:(1)学校、医院和图书馆附近不设农贸市场和噪声严重的工厂(2)一些娱乐场所的舞厅、练歌房安装隔音板(3)在市区禁止或在指定区域限放烟花爆竹(4)大、中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和商贩叫卖(5)市内环绕的高架路安装隔音板(6)在学校及住宅小区的周围植树造林(7)王聪同学听到邻居家有吵闹声,影响学习,他除关上门窗外又放下窗帘,等等。合理化建议有:(1)从声源上减少噪音;(2)从传播过程中减少噪音;(3)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具体建议就围绕控制噪声三个途径来提出。2.(8分)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的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1)“控制音量”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写出两条)【答案】(1)采用在声源处减弱(2)还可以采用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解析】控制噪声的途径有(1)在声源处控制;(2)在人耳处控制;(3)在传播途径中控制3.(6分)阅读短文,回答提出的问题:噪声的利用 声名狼藉的噪声,一向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但是,也许你不知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 噪声除草: 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噪声诊病: 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噪声怎么能用于诊病呢?最近,科学家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微弱短促的噪声,振动耳膜,然后微型电脑就会根据回声,把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生诊断。它测试迅速,不会损伤耳膜,没有痛感,特别适合儿童使用。此外,还可以用噪声测温法来探测人体的病灶。最近科学家又提出一种声波清除法,利用噪声来消除噪声,……看来,掌握科学知识并善于利用它,可为人类做许许多多有益的事。问题:噪声都是有害的吗? 通过阅读短文你有什么启示?【答案】见解析。【解析】通过阅读短文,不难发现,可以用噪声除草、用噪声诊病、用噪声来消除噪声。这就是说噪声不都是有害的,有的噪声是可以利用的。通过阅读短文使我们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多面性。我们研究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思考。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有用的一面。我们要加强研究,把不利的尽可能转化为有用的一面来,造福于人类。核心素养学习目标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方法总结思维进阶课节精练达标培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原卷版) .doc 专题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解析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