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第四章 光现象专题4.5 光的色散1.物理观念:(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初步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2)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2.科学思维: 利用比较对比方法,学会光的色散知识,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演示实验、合作交流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总结归纳物理规律。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白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红外线、紫外线特点及应用;难点是探究色光的混合过程。知识点1. 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知识点2. 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 反射 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知识点3. 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2.红外线:①概念:太阳光普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②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③红外线穿透本领强;④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辐射作用强。3.紫外线:①概念: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不可见的;②紫外线的化学作用(消毒、杀菌);③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④荧光作用作用;(验钞);⑤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宇宙射线,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高温物体也能发出紫外线。易错点:易错1. “三原色”与“三基色”容易混淆1.对“三原色”与“三基色”所包含的颜色种类混淆不清。(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彩色电视机的彩色就是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2)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把红黄蓝三种颜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颜料。2.分析在不同色光照射下物体的颜色是什么,分不清楚。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简单来说:物体是什么颜色,就反射什么颜色,吸收其余的色光,;透明物体是什么颜色,就能透过什么颜色的色光,吸收其余色光。如果二者颜色不一致,就会呈现黑色。如蓝色光照射到红色衣服上,看到的衣服就是黑色的;红光照在白色玻璃上,看到的玻璃就是红色的。易错2. 对红光与红外线、紫光与紫外线的认识(1)红外线与红光、紫外线与紫光都是不同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而红光、紫光是可见光;(2)红外线、紫外线也是光,也遵循光的传播规律。在均匀同种介质中,红外线、紫外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若遇到反射面,也会发生反射,且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1. 光的色散【例题1】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色散”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答案】D【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3)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和水中“倒影”就是具体应用;(4)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考点2. 色光的混合【例题2】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宽之状”,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答案】 色散 绿【解析】彩虹的形成原因就是光的色散,当喷出水后,空气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其他任何颜色,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但是这三种颜色的光不能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考点3. 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例题3】幸福小区电梯内壁是抛光的不锈钢板。电梯门打开时,小玉看到“自己”,这是由于光发生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像;走进电梯,“像”会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她。门上的传感器通过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感知乘客,确定是否关门。【答案】①反射;②虚;③靠近;④ 红外线。【解析】抛光的不锈钢板相当于平面镜,小玉看到“自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小玉走进电梯时,和不锈钢板的距离变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变小,因此“像”会靠近她。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人体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高,辐射的红外线强,门上的传感器探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可以感知乘客是否已进入电梯,从而确定是否关门。物体的颜色问题一般来说,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作用决定的。(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例如,红色玻璃片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只能透过红颜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能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例如,绿纸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绿光,吸收其他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世界才生机勃勃……”,下列对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到达学校操场;B. 太阳光照在人身上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月球环形山,此时像与物等大;D. 白光经三棱镜分解成的彩色光,可通过凸透镜合成白光2. 下列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海市蜃楼”的形成﹣﹣光的反射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平面镜成像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3. 光的三原色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红白蓝4. “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 )A.反射了红光 B.吸收了红光C.反射了红、绿、蓝光 D.吸收了红、绿、蓝光5. 关于超声波、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只有太阳才能辐射红外线;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宇宙飞船飞行的轨道高度;D.当预报的紫外线指数过大时,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人体6. 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逐渐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 太阳光经过三校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红、 、蓝光叫色光的三原色;按电视机遥控器按键时,遥控器发射出来的是 。2.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_________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___________.3. 2023年5月13日,我省多个地区的人们看到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彩色的光圈,如图。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日晕,它是光透过高空云层中的冰晶_____形成的,这种现象说明太阳光_____(选填“是”或“不是”)单色光。4. 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 现象,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红色光线的偏折程度最 。图乙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 色,区域2应标 色。5. 雨天的夜晚,我们在马路上,有时可以看到路灯周围一圈圈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雨天,空气中充满着细小的水珠,而这些小水珠相当于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三棱镜”),路灯的光透过小水珠发生光的_______现象,不同颜色的光在灯的周围“编织”成一圈圈美丽的彩虹。6. 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牛顿用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_______混合而成的,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三、作图题(10分)1.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O点,经折射后白光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单色光,如图所示(图中只标注了其中两种色光的光路)。请在图中从O点开始画出黄色光a和蓝色光b的大致光路。四、实验探究题(共30分)1. 盛夏来临,小明发现人们常常穿浅色的衣服,是不是穿浅色的衣服凉快?小明打算通过比较阳光下衣服的温度来作出判断,即探究衣服温度与颜色的关系。(1)小明将同款不同色的三件衣服同时放在太阳下晒,对于衣服温度的测量,他提出两个方案。方案1:用一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先后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方案2:用三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同时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你认为方案1是否可行?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方案2需在实验室同一型号的多支温度计中选取三支,你选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2)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环境温度为32℃)白色 黑色 红色5min 38.7℃ 超过40℃ 超过40℃20min 37.1℃ 36.9℃ 36.5℃分析数据可知:三种颜色的衣服在短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深色衣服___________本领强;当衣服温度较高时,向外放热使温度降低,___________衣服放热本领最强;(3)夏天在户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核心素养学习目标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注意!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方法总结思维进阶课节精练达标培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第四章 光现象专题4.5 光的色散1.物理观念:(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初步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2)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2.科学思维: 利用比较对比方法,学会光的色散知识,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演示实验、合作交流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总结归纳物理规律。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白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红外线、紫外线特点及应用;难点是探究色光的混合过程。知识点1. 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知识点2. 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 反射 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知识点3. 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2.红外线:①概念:太阳光普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②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③红外线穿透本领强;④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辐射作用强。3.紫外线:①概念: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不可见的;②紫外线的化学作用(消毒、杀菌);③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④荧光作用作用;(验钞);⑤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宇宙射线,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高温物体也能发出紫外线。易错点:易错1. “三原色”与“三基色”容易混淆1.对“三原色”与“三基色”所包含的颜色种类混淆不清。(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彩色电视机的彩色就是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2)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把红黄蓝三种颜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颜料。2.分析在不同色光照射下物体的颜色是什么,分不清楚。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简单来说:物体是什么颜色,就反射什么颜色,吸收其余的色光,;透明物体是什么颜色,就能透过什么颜色的色光,吸收其余色光。如果二者颜色不一致,就会呈现黑色。如蓝色光照射到红色衣服上,看到的衣服就是黑色的;红光照在白色玻璃上,看到的玻璃就是红色的。易错2. 对红光与红外线、紫光与紫外线的认识(1)红外线与红光、紫外线与紫光都是不同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而红光、紫光是可见光;(2)红外线、紫外线也是光,也遵循光的传播规律。在均匀同种介质中,红外线、紫外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若遇到反射面,也会发生反射,且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1. 光的色散【例题1】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色散”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答案】D【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3)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和水中“倒影”就是具体应用;(4)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考点2. 色光的混合【例题2】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宽之状”,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答案】 色散 绿【解析】彩虹的形成原因就是光的色散,当喷出水后,空气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其他任何颜色,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但是这三种颜色的光不能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考点3. 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例题3】幸福小区电梯内壁是抛光的不锈钢板。电梯门打开时,小玉看到“自己”,这是由于光发生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像;走进电梯,“像”会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她。门上的传感器通过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感知乘客,确定是否关门。【答案】①反射;②虚;③靠近;④ 红外线。【解析】抛光的不锈钢板相当于平面镜,小玉看到“自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小玉走进电梯时,和不锈钢板的距离变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变小,因此“像”会靠近她。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人体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高,辐射的红外线强,门上的传感器探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就可以感知乘客是否已进入电梯,从而确定是否关门。物体的颜色问题一般来说,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作用决定的。(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例如,红色玻璃片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只能透过红颜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能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例如,绿纸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绿光,吸收其他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世界才生机勃勃……”,下列对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到达学校操场;B. 太阳光照在人身上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月球环形山,此时像与物等大;D. 白光经三棱镜分解成的彩色光,可通过凸透镜合成白光【答案】D【解析】A.光从太阳处发出,经过的不是同种均匀介质,则不是沿直线传播到达学校操场,故A错误;B.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由于天文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可知看到月球环形山,此时像比物大,故C错误;D.白光被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色光,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七种颜色的色光经过凸透镜会复合成白光,故D正确。故选D。2. 下列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海市蜃楼”的形成﹣﹣光的反射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平面镜成像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答案】ACD。【解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A.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不能继续沿原路传播,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就出现一片较暗的区域,这就是不透明物体的影子。故A正确;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正确;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7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即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正确。3. 光的三原色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红白蓝【答案】A【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4. “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 )A.反射了红光 B.吸收了红光C.反射了红、绿、蓝光 D.吸收了红、绿、蓝光【答案】A【解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与物体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故枫叶呈红色是因为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 关于超声波、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只有太阳才能辐射红外线;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宇宙飞船飞行的轨道高度;D.当预报的紫外线指数过大时,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人体【答案】D【解析】A.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传播,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再真空传播,故A错误;B.一切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故B错误;C.宇宙飞船在真空状态的太空飞行,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虽然紫外线对人体有好处,但过多地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有伤害,所以紫外线指数过大时,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过量的紫外线照射,故D正确。故选D6. 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逐渐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答案】B【解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来分析此选项。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即传播方向不变。(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A.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明向平面镜靠近时,人的大小不变,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故A错误;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正确;C.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将不变,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故C错误;D.红花绿叶是由于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故D错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 太阳光经过三校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红、 、蓝光叫色光的三原色;按电视机遥控器按键时,遥控器发射出来的是 。【答案】色散;绿;红外线。【解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红光、绿光、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2.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_________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___________.【答案】红 快【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由图可知红光通过棱镜后偏折角度最小,所以红光的偏折程度比其他色光都要小。因为光经过棱镜射出棱镜的时间相同,由图可知红光在棱镜中的传播距离较大,所以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快..3. 2023年5月13日,我省多个地区的人们看到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彩色的光圈,如图。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日晕,它是光透过高空云层中的冰晶_____形成的,这种现象说明太阳光_____(选填“是”或“不是”)单色光。【答案】折射;不是。【解析】太阳光穿过云层时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形成围绕太阳呈彩色光环的光现象,这一现象表明,太阳光不是单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4. 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 现象,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红色光线的偏折程度最 。图乙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 色,区域2应标 色。【答案】色散;牛顿;小;白;蓝。【解析】最早发现日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牛顿。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由下至上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由图可知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红光、绿光、蓝光叫做三原色光;三种色光混合,可以得到白光,故1是白,2是蓝色。5. 雨天的夜晚,我们在马路上,有时可以看到路灯周围一圈圈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雨天,空气中充满着细小的水珠,而这些小水珠相当于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三棱镜”),路灯的光透过小水珠发生光的_______现象,不同颜色的光在灯的周围“编织”成一圈圈美丽的彩虹。【答案】三棱镜;色散。【解析】空气中的小水珠相当于三棱镜,路灯的光透过小水珠,发生折射,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开,产生光的色散现象。6. 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牛顿用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_______混合而成的,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答案】七色光。【解析】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66年让光通过三棱镜,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该实验说明: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三、作图题(10分)1.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O点,经折射后白光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单色光,如图所示(图中只标注了其中两种色光的光路)。请在图中从O点开始画出黄色光a和蓝色光b的大致光路。【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记住七色光的顺序十分重要。四、实验探究题(共30分)1. 盛夏来临,小明发现人们常常穿浅色的衣服,是不是穿浅色的衣服凉快?小明打算通过比较阳光下衣服的温度来作出判断,即探究衣服温度与颜色的关系。(1)小明将同款不同色的三件衣服同时放在太阳下晒,对于衣服温度的测量,他提出两个方案。方案1:用一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先后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方案2:用三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同时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你认为方案1是否可行?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方案2需在实验室同一型号的多支温度计中选取三支,你选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2)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环境温度为32℃)白色 黑色 红色5min 38.7℃ 超过40℃ 超过40℃20min 37.1℃ 36.9℃ 36.5℃分析数据可知:三种颜色的衣服在短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深色衣服___________本领强;当衣服温度较高时,向外放热使温度降低,___________衣服放热本领最强;(3)夏天在户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答案】 (1)不可行 不是同一时间点,存在温度差 选择此时温度计示数相同的三只温度计(2)吸热 红色 (3)短时间穿白色,长时间穿红色【解析】(1)方案1中,用一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先后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不是同一时间点,存在温度差,故方案1不可行。]因为温度计的型号相同,即量程和分度值相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取此时示数个同的三只温度计。(2)由表中数据可知,短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白色衣服温度升高较小,深色衣服温度升高较大,故深色衣服吸热本领强。由表中数据可知,当衣服温度较高时,相同时间,红色衣服向外放热后温度最低,故红色衣服放热本领最强。(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知,夏季在户外,短时间内,白色衣服吸热能力弱,温度低,所以短时间活动时穿白色衣服;若在长时间情况下,温度较高时,红色衣服由于向外放热使温度降低更多,故长时间活动时穿红色的衣服。核心素养学习目标知识解读易错警示示注意!典例精讲明确考向向方法总结思维进阶课节精练达标培优白光红光紫光O黄光a蓝光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4.5 光的色散(原卷版) .doc 专题4.5 光的色散(解析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