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 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共28张PPT+3个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2 合理利用网络 课件(共28张PPT+3个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2.2 合理利用网络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教学重点:学会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政治认同:认同网络的规则,正确认识网络,合理利用网络。
道德修养:养成网络素养,遵守网络公德,养成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的意识。
法治观念:知道网络的利与弊,遵守网络规则,合理合法用网络,做网络的主人。
健全人格:理解网络的价值与作用,善用网络带来的正向价值,合理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和社会的发展。
责任意识:辨析媒体中的不良信息 ,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有序参与网络生活,遵守网络秩序,承担网络主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学会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核心素养目标
新课导入:
【视频】邓亚萍谈国兵饭圈文化
视频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认识“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
2.如何做到理性对待网络?(重点)
3.了解网络正能量;
4.如何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难点)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17-20,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3分钟。
0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网络迅速发展, 一些短视频APP 深受大众喜爱,你知道哪
些短视频平台呢 你在这些平台上可以看到哪些内容
面对鱼龙混杂的内容,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小调查:
快手、抖音、火山等。
◎旅行、厨艺、书法、穿搭、网暴、 炫富等。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自从小明得到一部新的智能手机以来,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道法”知识很好,收藏起来;古代诗词、精美的图片、名人故事、百科知识……都要收藏。在他的生活中,网络“收藏”成为了主要方式,甚至严重成瘾。渐渐的,他经常忘记去打最喜欢的篮球,根本没时间去看书以及写作业了!
小明的忙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情景探究:小明的网络生活片段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探究与分享
提示:过度地使用网络会扰乱我们的作息时间,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 学习,情况严重的会患上网瘾,对生理和心理都有极大的影响。
结合图片思考: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困扰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本来想用手机查一道题,打开手机后,登录微信,刷刷朋友圈,看看订阅号,刷会儿抖音......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
请你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我”与抖音的“网恋”
2024年8月暑假,“我”与抖音相爱相杀,情不知所起一“网”而深,自从放假了有时间玩抖音,“我”就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就独宠TA!一天24个小时86400秒,“我”每天至少花10个小时以上来与“我”的抖音谈“情”说“爱”。关注最新奥运动态,一起追偶像剧。有时候出于好奇,我俩甚至偷偷一起刷些暴力、色情、恐怖的视频来寻找“刺激”。这让“我”变得不像“我”了,有限的时间精力使“我”做不到雨露均沾,生活就变了个样儿——因为沉迷抖音,“我”忘记了打篮球,变得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写作业,……
【视频】网络游戏勿沉迷
情景探究:小明的网络生活片段(二)
小明上网越来越疯狂,经常从每天早上醒来就一直拿着手机玩到深夜。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就觉得沮丧、空虚、坐立不安等,觉得除了上网,对其他事情都没有了兴趣。
你认为小明的行为是一种什么症状?有什么危害?
你有什么建议?
无限的
网络信息
有限的
时间和精力
矛 盾
我只是上网搜一道题,怎么一下子就过去两个小时……
学会
“信息节食”
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知识链接
认识网瘾
含义:网瘾又称为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表现: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花费在网上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却做不到。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例如,头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
危害: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就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如沮丧、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燥热出汗、失眠等。
【视频】中国体育代表团辟谣“自带空调床垫”等传闻
情景探究:小明的网络生活片段(三)
如果你是小明,面对这样的信息应该如何处理?
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网络上的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能力点拨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注意信息出处
01
关注官方信息
02
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03
辨识信息内容
04
向他人求助
05
2016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生效,造谣传谣等行为将面临更强有力的法律制裁。“刑九”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上述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温馨提示: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发帖造谣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
2024年7月9日12时许,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在朋友圈发表不当言论,徐某某,女,58岁,系四川泸州人民医院退休返聘人员,构成寻衅滋事,处以拘留五日!
情景探究:小明的网络生活片段(四)
对于徐某某的行为,小明会说些什么?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有一些网友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你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网络交往可以摆脱任何约束,为所欲为。
思考:网络交往的“自由”有没有限度?
网络交往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我们在享受自由的时候,不得危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不能违背道德、违反法律。
①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②不制造和传播谣言③不泄露他人隐私④不恶意攻击他人⑤不宣泄负面情绪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归纳: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02、传播网络正能量
参加公益活动,传递爱心
何为正能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呢?
2.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②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媒介素养,高扬主旋律。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拓展: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哪些社会正能量?
①利用网络进行爱心捐赠;
②利用网络组织了青年志愿者,更好地服务社会;
③积极宣传社会上的好人好事、模范人物,传递社会正能量;
④积极宣传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提升全民的国家认同感;
⑤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在网上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⑥对于抹黑中国、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等错误言论要予以制止或举报;等等。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归纳小结
笔记: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媒介素养,高扬主旋律。
认识生命意义
感悟人生
课堂小结
合理
利用网络
理性参与
网络生活
传播
网络正能量
提高媒介素养,完善自我
学会“信息节食”,控制自我
辨析网络信息,理性处理
遵守道德法律,对自己负责
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边漫画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A.学会“信息节食” B.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C.自觉抵制人工智能 D.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2.(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网络游戏应当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在注册、登录等环节严格进行用户核验。这一规定( )
A.旨在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自由 B.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C.有利于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 D.反映了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
B
C
中考链接
3.(2024·广东·中考真题)扫码点餐成为餐饮业的一种常见做法,但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生日、性别、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存在被过度收集和泄露的风险。对此,消费者的正确态度是( )
A.数字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应该无条件配合 B.法律严格保护隐私权,无须担心信息泄露
C.这些信息对生活影响不大,不用过于敏感 D.技术虽便利生活,但要增强信息保护意识
4.(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未成年模式”既是网络风险的“防火墙”,也对未成年人上网时段、时长、浏览内容等作出限制。但是,一些不法APP做起了开启“会员尊享特权”就能绕过“未成年模式”的生意,试图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并借此牟利。对此,未成年人应该( )
①擦亮双眼明辨是非 ②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③养成良好生活作息 ④彻底远离网络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
A
5.(2024·北京·中考真题)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评论员”。而对大大小小的热点话题,在没有完全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如果仅凭感觉或表面现象想当然地发声,很多时候未见得准确。对此,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评论员”,应该( )
①以理性的态度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②培养创造热情,追求个性表达
③加强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④利用网络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广东·中考真题)2024年4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自导自演式造假等突出问题。此项行动有利于( )
A.杜绝网络乱象,提升公民网络素养 B.净化网络环境,规范公民网络行为
C.调整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D.完善法律体系,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A
B
7.(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某些学生喜欢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课堂上偶尔也蹦出一两句。然而,网络语言良莠不齐,低俗的网络语言拉低了他们的审美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做法合理的有( )
①禁止使用网络语言,回归常态 ②辨别网络语言词义,去粗取精
③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规范表达 ④营造良好语言环境,以身作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工作。相关网络平台及时推出“青少年模式”,通过过滤不良信息、限制使用时间、规范使用时段等方式保护未成年人文明上网、绿色上网。该模式( )
A.促进未成年人参与民主生活 B.提醒未成年人慎重结交网友
C.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D.引导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
D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