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2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理解亲社会行为及其重要性,了解社会生活基本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亲社会道德品质。
健全人格:知道社会化的含义;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热爱社会、热爱生活,
责任意识:理解亲社会行为及其重要性,关心社会,服务社会,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自觉践行亲社会行为;具有奉献精神、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你印象中驻村书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黄文秀(1989年4月-2019年6月),女,壮族,中共党员,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百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黄文秀因公牺牲,年仅30岁。201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追授黄文秀“时代楷模”称号。黄文秀是如何在大家的不看好中回村扛起多村振兴重任的?又是如何干出了一番动静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黄文秀的脚步,学习“在社会中成长!”
(二)自主探究
1.社会对个人的成长有何作用(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2.亲社会行为的含义、表现(是什么)?
3.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为什么)
4.青少年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怎么做)?
(三)合作探究
环节一:从黄文秀的成长看个人与社会
活动一:回顾黄文秀的成长历程:1989年4月,黄文秀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由于父母亲身体不好,家境贫寒,在国家助学政策帮助下才完成了学业。2008年,黄文秀考取山西长治学院,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加入广西选调生队伍,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成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一名普通干部。
2018年3月,她主动请缨,到边远的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议一议:①出生、上学、回到家乡任职做贡献……,你认为黄文秀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吗?
②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离不开哪些方面的助力?
③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叫什么?
议学提示:②
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活动二:黄文秀牺牲后,黄文秀姐姐捐赠出了她遗物,在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十年成就展上陈列着黄文秀的姐姐捐赠的她的遗物:第一书记服、印着泥迹的运动鞋、粉色遮阳帽、还有她读过的书……
请你列举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物品。(计时1分钟)
议一议:你所列举的这些物品与社会上哪些行业发生了联系?
议学提示: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总结: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环节二:从黄文秀的事迹析亲社会行为
活动三: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黄文秀曾在毕业时动情地对导师说:“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黄文秀从大山走出又回到大山,以满腔的青春热血走上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把个人价值与党的事业相对接、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相连接,脚踩大地,胸怀祖国,用青春扎根基层、把深情奉献乡土、以行动诠释赤诚,用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作出令人景仰的时代回答。
议一议:结合黄文秀的事迹及教材知识,请你谈谈黄文秀的行为是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有哪些表现?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这种行为?
议学提示:(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表现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活动四:观看视频《这届年轻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家乡、回报社会....》
议一议:根据他们的所做所为,思考应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议学提示:亲社会行为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情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板书设计
六、本课知识梳理
1.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 (P7)
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表现
含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义: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3.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p8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情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七、中考真题链接
1.(2024·贵州铜仁·中考真题)社交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部分背少年不是宅家,就是与手机游戏相伴,在日光下呼朋唤友奔跑嬉闹的场景已逐渐消失,他们不愿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有的甚至产生社交恐惧。为克服“社交恐惧”,你建议(A)
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关注自我发展,积极谋求个人的利益
④拒绝融入社会,寻求自身的舒适安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024·河南·中考真题)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进行一场科学探究;走进博物馆,当一名小小讲解员;学习制作一道菜品,请家人品尝;行走大好河山,了解国情民情.....暑假期间,这些“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作业,能够促使中学生(A)
①培育科学精神,感受时代脉搏
②承担家务劳动,赚取劳动报酬
③塑造健全人格,不断完善自我
④体验不同职业,引领社会风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3.(2024·广东·中考真题)2024年3月,广大少先队员积极参与“绿美广东,红领巾在行动”实践活动。他们加入护绿小队、认养树木花卉、讲解环保知识,让“志愿红”和“生态绿”融合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活动有利于少先队员(C)
A.承担法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B.积累公益时长,获得物质的奖励
C.在奉献中成长,培养亲社会行为
D.形成民主态度,增强主人翁意识
4.(2024·天津·中考真题)学校定期组织劳动体验、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这可以帮助我们(C)
①学会合作共享,增强劳动观念
②丰富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发展
③走进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近年来,许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展乡村踏青、企业研学、烈士陵园祭奠英烈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B)
①感受成就,珍惜幸福生活
②正视不足,担忧前途命运
③动手实践,掌握各种技能
④培根铸魂,涵养家国情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八、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