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2024七下·福田期末)地理兴趣小组的部分同学在假期利用网络模拟了“云游亚洲”的活动。图为“云游亚洲”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云游亚洲”路线描述,正确的是(  )
A.沿途气温逐渐升高 B.该路线由沿海向内陆
C.沿途降水逐渐增加 D.该路线由低纬向高纬
2.下列在“云游亚洲”途中的“所见所闻”,可信的是(  )
A.在甲地遭遇了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
B.在乙地登上了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
C.在丙地看见了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
D.在丁地欣赏了冰雪覆盖的企鹅家乡
3.造成甲地与丙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因素②海陆因素③植被类型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七下·福田期末)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为了生活在水热条件适宜的环境下,每年都会进行周期性的大规模迁徙。图左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右为A、B两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临大西洋 B.赤道穿过其中部
C.全部位于热带 D.全部位于北半球
5.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开始从B地向A地迁徙的时间,可能是(  )
A.1月 B.5月 C.9月 D.12月
6.非洲动物大迁徙反映其生存环境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干湿分明 D.温和多雨
(2024七下·福田期末)科学家在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沙漠中发现大片保存完好的石化森林,推测在板块运动形成安第斯山脉前就已存在该片森林,后因火山爆发被火山灰掩埋而石化。图左为巴塔哥尼亚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图,图右为石化森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古代森林生长时,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温暖湿润 C.温和少雨 D.炎热干燥
8.巴塔哥尼亚地区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中纬度地区 B.海拔较高,气温低
C.位于山脉背风坡 D.深居内陆,距海远
9.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说明了(  )
A.火山爆发扩大了荒漠面积 B.巴塔哥尼亚地区距海越来越远
C.地形变化会影响区域气候 D.山脉形成后森林分布范围增加
(2024七下·福田期末)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运营,我国昆明和老挝万象两地旅客可实现朝发夕至。图为中老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中老铁路的建设者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架出来、挖出来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流动沙丘②地形崎岖③河流众多④高寒缺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运营可以(  )
①促进中老两国的友好往来②改善中老两国的气候③增加中老两国的出境方式④加快两国旅游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七下·福田期末)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作物。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产量很不稳定。我国培育的杂交水稻具有单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现已推广到南亚等多个地区。图为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南亚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
A.恒河上游地区 B.印度河下游地区
C.德干高原中部 D.东北部沿海地区
13.造成南亚水稻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A.台风灾害 B.寒潮灾害 C.旱涝灾害 D.沙尘灾害
14.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南亚(  )
①改善旱涝灾害现状②消除区域经济差异③缓解粮食紧张状况④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4七下·福田期末)秦岭站(164°E,75°S)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附近,已于2024年2月7日正式开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地震②酷寒③雾霾④狂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秦岭站建成的意义有(  )
①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②未来大规模开采南极地区的矿产
③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④拓展对南极地区太平洋扇区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七下·福田期末)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法国巴黎举行,开幕式时将有运动员乘坐游船从塞纳河到巴黎特罗卡德罗广场参加庆祝仪式。图左为法国地形图,图右为巴黎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法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塞纳河流量季节变化大 B.巴黎盆地内地形起伏较小
C.塞纳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D.奥运会期间巴黎高温少雨
18.法国巴黎成为奥运会举办地的优势有(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劳动力多②经济比较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③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历史悠久④气温年较差较小,气候较适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巴黎奥运会将标志性景点作为临时体育赛场,其积极影响体现在(  )
①增强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②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面貌
③提高法国文化国际影响力④减少资金投入,促进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七下·福田期末)木刻楞是某国某民族典型的民居,保暖效果良好。其建筑方法为:先用石头打基础,再用木头垒墙,两根木头之间垫苔藓,墙壁较厚,多在50cm以上。图为木刻楞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木刻楞采用木头而非砖块垒墙的原因是(  )
①有效减少环境污染②当地森林资源丰富③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④较砖块防火效果更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在原木间垫苔藓主要是为了(  )
A.避免房间透风 B.降低建设成本
C.增加建筑美感 D.房屋经久耐用
22.该民居最有可能分布的国家是(  )
A.巴西 B.俄罗斯 C.印度 D.澳大利亚
(2024七下·福田期末)红大袋鼠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其鲜亮的皮毛可以反射热量,前肢皮肤很薄,四肢毛细血管丰富,能够有效降温。它们可以长时间不进水,必要时也可以从植物上汲取水分。图左为澳大利亚红大袋鼠分布图,图右为红大袋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B.城市集中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
C.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度 D.首都墨尔本是全国第一大城市
24.红大袋鼠分布区所在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5.除红大袋鼠外,澳大利亚还有多种古老物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生存环境广阔 B.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
C.雨林广布,食物来源丰富 D.中部河湖众多,饮用水源充足
二、综合题(共2题,共50分)
(2024七下·福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是日本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日沙两国之间长期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为了减少对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依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图1为沙特阿拉伯石油分布图,图2为石油路线输出图,图3为日本示意图。
26.简述沙特阿拉伯和日本能源合作对双方的意义。
27.分别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沙特阿拉伯和日本的地理位置。
28.简述沙特阿拉伯和日本的气候特征。
29.结合两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沙特阿拉伯和日本可开发何种清洁能源,并说明理由。
30.(2024七下·福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主题:为我国某乳业集团海外生产基地选址
项目背景:我国某乳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奶源,以提高其产品的品质。通过在海外建立牧场和生产基地,接触国际先进的乳品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此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收集资料
图为世界黄金奶源带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地区分布着全球最好的牧场与乳制品。
(1)从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描述全球主要牧场的分布规律。
任务二:分析探究
探究一: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有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等。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的重要因素。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欧洲西部成为世界上乳畜业发达的地区。图左为欧洲西部地形图,图右为欧洲西部气候图。
(2)简述欧洲西部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当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3)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探究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机械化和商品化程度都相当高。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科技等),美国本土发展出不同的农业带。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
(4)说出美国乳畜带分布的特征,并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美国乳畜带发展的有利条件。
任务三:成果展示
荷兰和新西兰作为乳制品大国,在全球乳制品出口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荷兰和新西兰都是中国乳制品的重要供应国,两国在乳制品方面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合作。
(5)在荷兰和新西兰两国中任选其一,分析其适合选为该乳业集团海外生产基地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地区,呈放射状向周围注入海洋,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带。
1.据图可知,“云游亚洲”路线由亚洲南部的北回归线附近一路向北,到达北冰洋附近,依次经过了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纬度带,沿途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减少,路线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
故答案为:D。
2.A.甲处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没有大雪,A错误;
B.乙处属于高原山地气候,位于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B正确;
C.丙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C错误;
D.企鹅的家乡位于南极地区,丁处位于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不可能看到企鹅,D错误;
故答案为:B。
3.读图可知,甲位于低纬沿海地区,热量充足,受到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所以水热条件优异;丙地位于中纬的大陆内部,远离海洋,热量不足,降水总体较少,所以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和海陆位置;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故答案为:A。
【答案】4.B
5.B
6.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非洲的位置与国家
【解析】【点评】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
4.非洲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部被北回归线穿过,中部被赤道穿过,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所以非洲跨南北半球,北温带、热带和南温带,主要位于热带;
故答案为:B。
5.据图可知,A、B两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由于被赤道穿过,所以两地的干、湿季时间相反,6月到11月,北半球为湿季,南半球为干季,所以每年5月,动物从B地开始向北迁徙;
故答案为:B。
6.非洲动物每年周期性的进行大规模迁徙,是为了寻找水热条件适宜的自然环境,其迁徙的范围是赤道南北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两季明显,且赤道穿过热带草原气候的中部,所以非洲的动物需要迁徙到降水丰富的地区;
故答案为:C。
【答案】7.B
8.C
9.C
【知识点】美洲概况
【解析】【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读材料可知,森林生长在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寒冷干燥、温暖干燥及炎热干燥不能形成,所以可推测古代森林生长时,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气候特征是温暖湿润,适合森林生长;
故答案为:B。
8.读图可知,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大西洋沿岸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为山地背风坡,西部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水汽,导致该地降水稀少,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
故答案为:C。
9.读材料可知,该地曾经是森林环境,气候湿润,但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山脉隆起,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导致该地受到影响,气候出现了变化,所以体现了地形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故答案为:C。
【答案】10.B
11.D
【知识点】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解析】【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少,人口稠密,主要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中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中南半岛的北部及菲律宾群岛的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我国又被称为澜沧江,有“亚洲的多瑙河”之称。中南半岛的典型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脉南北延伸,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向是自北向南,上游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附近,这些地区大多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交通发达。
10.由图可知,中老泰铁路沿线地区河流众多,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很大,山河相间,建设难度很大,因此铁路多架设桥梁,多穿过隧道;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故答案为:B。
11.①中老铁路可以促进两国的友好往来,加强两国的联系,①正确;
②铁路的铺设无法改善两国的气候,②错误;
③铁路作为一种交通方式,可以增加两国的出境方式,③正确;
④铁路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促进了两国旅游业的发展,④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D。
【答案】12.D
13.C
14.D
【知识点】南亚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点评】农业的影响因素包括各种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则包括交通运输,市场需求,农业技术设备和劳动力素质及价格等。
12.水稻是喜湿热的作物,南亚的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沿海地区;恒河上游地区是小麦分布区;水稻则主要分布在气候更为湿润、降水更多的地区;
故答案为:D。
13.南亚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6-9月,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但是不稳定的季风也容易带来水旱灾害;
故答案为:C。
14.①杂交水稻是提升水稻产量的方式,不会改善旱涝灾害现状,①错误;
②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在于工业、服务业水平,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对消除区域经济差异影响不大,②错误;
③杂交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能缓解粮食紧缺状况,③正确;
④杂交水稻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④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③④,故答案为:D。
【答案】15.D
16.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5.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所以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寒冷和大风这样恶劣的环境;
符合题意的是②④,故答案为:D。
16.秦岭站是为了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也是我国第一个濒临太平洋扇区的科考站,有利于拓展对南极地区太平洋扇区研究,而不是为了该地的资源和领土;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C。
【答案】17.B
18.D
19.C
【知识点】法国
【解析】【点评】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北部是巴黎盆地,西部是西欧平原,东南部是中央高原,南部和东部边境分别是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法国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海洋性减弱,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工农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
17.A.塞纳河是法国的一条主要河流,由于法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所以该河流的流量比较稳定,A错误;
B.巴黎盆地内地形相对平坦,起伏较小,B正确;
C.读图可以看出,法国地势东高西低,所以塞纳河从东南流向西北,注入英吉利海峡,C错误;
D.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D错误。
故答案为:B。
18.①法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且劳动力多并不是奥运会举办地的主要优势,①错误;
②巴黎是法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②正确;
③巴黎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历史悠久,③正确;
④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小,气候相对温和,适宜进行各种体育比赛,④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④,故答案为:D。
19.巴黎奥运会将标志性景点作为临时体育赛 场,可以增强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可以提高法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可以减少资金投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临时的赛场不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太大改变;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C。
【答案】20.A
21.A
22.B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20.木刻楞是俄罗斯族典型的民居,木刻楞采用木头而非砖块垒墙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和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从环保角度来看,木材作为建筑材料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木材的防火效果不如砖块;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A。
21.A.建造木刻楞时在原木间垫上苔藓,可以有效阻挡寒风进入屋内,起到防风御寒,保暖的作用,A正确;
B.原木间垫有苔藓跟降低造价关系不大,B错误;
C.与增加建筑美感无关,C错误;
D.苔薄对加固墙体作用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22.读图可知,该民居窗户小,使用木头建造,木头之间使用苔藓填充保暖,所以可以推测出该建筑的作用是为了保暖,可能位于纬度较高的俄罗斯地区;
故答案为:B。
【答案】23.A
24.C
25.B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澳大利亚独特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解析】【点评】澳大利亚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北隔海与亚洲相望,西南隔海与南极洲相望。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东坡降水丰富,气候适宜,西坡降水稀少,中部为广阔的盆地,西部是低矮的高原,广泛分布着沙漠。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牧绵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矿产种类丰富,很多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位,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大陆常年孤立于其他大陆,自然环境稳定,生物演化很慢,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3.A.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A正确;
B.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B错误;
C.澳大利亚全部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带,C错误;
D.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全国第一大城市是悉尼,D错误;
故答案为:A。
24.据图可知,红大袋鼠分布的地区大多数位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该国内陆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较为干热;
故答案为:C。
25.由于澳大利亚大陆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单一的自然条件和天敌的缺乏使得动物演化缓慢,保留了许多古老的物种;
故答案为:B。
【答案】26.对日本:①缓解能源资源匮乏,保障能源供应;②促进工业/经济发展;③加强与西亚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对沙特阿拉伯:①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收入;②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③增加国际影响力;④加强与亚洲其它地区经济联系,互补协调发展。
27.纬度位置:沙特阿拉伯主要位于低纬度,以热带和北温带为主;日本主要位于中纬度,以北温带为主。海陆位置: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西邻红海,东临波斯湾,是一个半岛国家;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岛国。
28.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②日本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29.沙特阿拉伯:可开发太阳能资源;理由:全年高温少雨,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或可开发风能资源;理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风的形成。日本:可开发水能资源;理由:地形多山地丘陵,落差大,同时气候降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或可开发风能资源;理由:日本四面环海,季风气候,季节性的风向带来丰富的风能资源。或可开发核能资源:理由:日本四面环海,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具备开发核能的条件。
【知识点】中东石油的世界地位;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本概况;日本的工业
【解析】【分析】
(1)由题干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是日本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日沙两国之间长期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对日本的意义:①缓解能源资源匮乏,保障能源供应;②促进经济发展;③加强与西亚地区的联系与合作;
对沙特阿拉伯的意义:①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收入;②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③增加国际影响力;④加强与亚洲其它地区经济联系,互补协调发展;
(2)由图可知,北回归线穿过沙特阿拉伯北部,沙特阿拉伯主要位于低纬度,以热带和北温带为主;位于亚洲西南部,西邻红海,东临波斯湾,是一个半岛国家,海陆兼备;
日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主要位于中纬度,以北温带为主,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岛国;
(3)由图可知,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日本是东亚岛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雨热同期,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比较明显;
(4)沙特阿拉伯可开发太阳能资源,该地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
日本可开发水能资源,由于该地地形多山地丘陵,落差大,同时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同时该地还可以开发核能和地热能等资源;
【点评】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为誉为“三洲五海之地”。中东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了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还有两个交通咽喉:亚非分界线的苏伊士运河和亚欧分界线之一的土耳其海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同时,中东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该区域水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地区为全年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地中海沿岸分布着少量的地中海气候,东北部分内陆地区有少量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居民的主要人种为阿拉伯人,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其中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
26.由题干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是日本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日沙两国之间长期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对日本的意义:①缓解能源资源匮乏,保障能源供应;②促进经济发展;③加强与西亚地区的联系与合作;
对沙特阿拉伯的意义:①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收入;②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③增加国际影响力;④加强与亚洲其它地区经济联系,互补协调发展;
27.由图可知,北回归线穿过沙特阿拉伯北部,沙特阿拉伯主要位于低纬度,以热带和北温带为主;位于亚洲西南部,西邻红海,东临波斯湾,是一个半岛国家,海陆兼备;
日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主要位于中纬度,以北温带为主,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岛国;
28.由图可知,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日本是东亚岛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雨热同期,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比较明显;
29.沙特阿拉伯可开发太阳能资源,该地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
日本可开发水能资源,由于该地地形多山地丘陵,落差大,同时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同时该地还可以开发核能和地热能等资源;
30.【答案】(1) ①从半球位置来看,全球主要牧场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东半球较西半球分布较多;②从纬度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6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北温带和南温带地区。
(2)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南北部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地势低平,海拔较低等;②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 ①欧洲西部多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开阔,草场广布。
(4) 分布:美国的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
社会经济条件:①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消费市场广阔;②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③居民饮食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市场需求量大;④交通发达,运输便利,有利于畜牧产品的运输,保证畜牧产品及时、新鲜达到消费者的餐桌。
(5) 荷兰:①荷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沛,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达,是世界公认的优质奶源地。②交通便利,便于物流运输和国际贸易;③经济发达,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④荷兰政府鼓励外资进入,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法律保障。
新西兰:①气候温暖宜人,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为平原或丘陵,牧场面积广阔且土壤肥沃,适宜牧草生长;②新西兰位于南半球黄金奶源地上,其自然环境甚少受到污染,工业制造业极少;③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中国隔海相望,有利于乳制品的出口和运输;④新西兰的奶源价格相对欧洲价格较低;⑤品牌效应。
【知识点】欧洲西部现代化的畜牧业;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半球位置来看,全球主要牧场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东半球较西半球分布较多;从纬度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6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北温带和南温带地区;
(2)读图可知,欧洲西部的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平原东西无遮挡有利于西风的进入,使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更广泛;
(3)欧洲西部地形上: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开阔,草场广布;气候上: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该地乳畜业发达;
(4)读图可以看出,美国的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 社会经济条件:①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消费市场广阔;②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③居民饮食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市场需求量大;④交通发达,运输便利,有利于乳畜产品的运输;
(5)荷兰:①荷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沛,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②交通便利,便于物流运输和国际贸易;③经济发达,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④荷兰政府鼓励外资进入,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法律保障;
新西兰:①气候温暖宜人,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为平原或丘陵,牧场面积广阔且土壤肥沃,适宜牧草生长;②新西兰自然环境甚少受到污染,工业制造业极少,环境合适;③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中国隔海相望,有利于乳制品的出口和运输;④新西兰的奶源价格相对欧洲价格较低;
【点评】(1)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位置在欧洲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工业发展早,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欧洲西部大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这样的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同时欧洲西部的地形多以平原为主,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因此在欧洲西部,乳畜业非常发达。
(2)美国主要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拿大,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大国,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对农业发展有利,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美国的农业实现了生产地区的专业化,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美国的畜牧和灌溉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高山地区;小麦区分布在中部地区,乳畜带分布在东北地区,玉米带分布在中部偏北地区;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东南部亚热带季风区。同时,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能源、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军事技术和尖端技术领域处在世界领先的重要地位。同时,美国是非常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称为民族的大熔炉。
1 / 1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2024七下·福田期末)地理兴趣小组的部分同学在假期利用网络模拟了“云游亚洲”的活动。图为“云游亚洲”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云游亚洲”路线描述,正确的是(  )
A.沿途气温逐渐升高 B.该路线由沿海向内陆
C.沿途降水逐渐增加 D.该路线由低纬向高纬
2.下列在“云游亚洲”途中的“所见所闻”,可信的是(  )
A.在甲地遭遇了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
B.在乙地登上了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
C.在丙地看见了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
D.在丁地欣赏了冰雪覆盖的企鹅家乡
3.造成甲地与丙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因素②海陆因素③植被类型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地区,呈放射状向周围注入海洋,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带。
1.据图可知,“云游亚洲”路线由亚洲南部的北回归线附近一路向北,到达北冰洋附近,依次经过了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纬度带,沿途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减少,路线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
故答案为:D。
2.A.甲处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没有大雪,A错误;
B.乙处属于高原山地气候,位于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B正确;
C.丙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白墙灰瓦”的江南水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C错误;
D.企鹅的家乡位于南极地区,丁处位于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不可能看到企鹅,D错误;
故答案为:B。
3.读图可知,甲位于低纬沿海地区,热量充足,受到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所以水热条件优异;丙地位于中纬的大陆内部,远离海洋,热量不足,降水总体较少,所以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和海陆位置;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故答案为:A。
(2024七下·福田期末)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为了生活在水热条件适宜的环境下,每年都会进行周期性的大规模迁徙。图左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右为A、B两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临大西洋 B.赤道穿过其中部
C.全部位于热带 D.全部位于北半球
5.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开始从B地向A地迁徙的时间,可能是(  )
A.1月 B.5月 C.9月 D.12月
6.非洲动物大迁徙反映其生存环境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干湿分明 D.温和多雨
【答案】4.B
5.B
6.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非洲的位置与国家
【解析】【点评】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
4.非洲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部被北回归线穿过,中部被赤道穿过,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所以非洲跨南北半球,北温带、热带和南温带,主要位于热带;
故答案为:B。
5.据图可知,A、B两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由于被赤道穿过,所以两地的干、湿季时间相反,6月到11月,北半球为湿季,南半球为干季,所以每年5月,动物从B地开始向北迁徙;
故答案为:B。
6.非洲动物每年周期性的进行大规模迁徙,是为了寻找水热条件适宜的自然环境,其迁徙的范围是赤道南北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两季明显,且赤道穿过热带草原气候的中部,所以非洲的动物需要迁徙到降水丰富的地区;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福田期末)科学家在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沙漠中发现大片保存完好的石化森林,推测在板块运动形成安第斯山脉前就已存在该片森林,后因火山爆发被火山灰掩埋而石化。图左为巴塔哥尼亚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图,图右为石化森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古代森林生长时,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温暖湿润 C.温和少雨 D.炎热干燥
8.巴塔哥尼亚地区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中纬度地区 B.海拔较高,气温低
C.位于山脉背风坡 D.深居内陆,距海远
9.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说明了(  )
A.火山爆发扩大了荒漠面积 B.巴塔哥尼亚地区距海越来越远
C.地形变化会影响区域气候 D.山脉形成后森林分布范围增加
【答案】7.B
8.C
9.C
【知识点】美洲概况
【解析】【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读材料可知,森林生长在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寒冷干燥、温暖干燥及炎热干燥不能形成,所以可推测古代森林生长时,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气候特征是温暖湿润,适合森林生长;
故答案为:B。
8.读图可知,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大西洋沿岸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为山地背风坡,西部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水汽,导致该地降水稀少,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
故答案为:C。
9.读材料可知,该地曾经是森林环境,气候湿润,但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山脉隆起,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导致该地受到影响,气候出现了变化,所以体现了地形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福田期末)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运营,我国昆明和老挝万象两地旅客可实现朝发夕至。图为中老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中老铁路的建设者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而是架出来、挖出来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流动沙丘②地形崎岖③河流众多④高寒缺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运营可以(  )
①促进中老两国的友好往来②改善中老两国的气候③增加中老两国的出境方式④加快两国旅游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0.B
11.D
【知识点】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解析】【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少,人口稠密,主要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中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中南半岛的北部及菲律宾群岛的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我国又被称为澜沧江,有“亚洲的多瑙河”之称。中南半岛的典型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脉南北延伸,地势北高南低。河流流向是自北向南,上游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附近,这些地区大多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交通发达。
10.由图可知,中老泰铁路沿线地区河流众多,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很大,山河相间,建设难度很大,因此铁路多架设桥梁,多穿过隧道;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故答案为:B。
11.①中老铁路可以促进两国的友好往来,加强两国的联系,①正确;
②铁路的铺设无法改善两国的气候,②错误;
③铁路作为一种交通方式,可以增加两国的出境方式,③正确;
④铁路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促进了两国旅游业的发展,④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D。
(2024七下·福田期末)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作物。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产量很不稳定。我国培育的杂交水稻具有单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现已推广到南亚等多个地区。图为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南亚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
A.恒河上游地区 B.印度河下游地区
C.德干高原中部 D.东北部沿海地区
13.造成南亚水稻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A.台风灾害 B.寒潮灾害 C.旱涝灾害 D.沙尘灾害
14.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南亚(  )
①改善旱涝灾害现状②消除区域经济差异③缓解粮食紧张状况④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2.D
13.C
14.D
【知识点】南亚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点评】农业的影响因素包括各种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则包括交通运输,市场需求,农业技术设备和劳动力素质及价格等。
12.水稻是喜湿热的作物,南亚的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沿海地区;恒河上游地区是小麦分布区;水稻则主要分布在气候更为湿润、降水更多的地区;
故答案为:D。
13.南亚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6-9月,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但是不稳定的季风也容易带来水旱灾害;
故答案为:C。
14.①杂交水稻是提升水稻产量的方式,不会改善旱涝灾害现状,①错误;
②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在于工业、服务业水平,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对消除区域经济差异影响不大,②错误;
③杂交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能缓解粮食紧缺状况,③正确;
④杂交水稻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④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③④,故答案为:D。
(2024七下·福田期末)秦岭站(164°E,75°S)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附近,已于2024年2月7日正式开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地震②酷寒③雾霾④狂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秦岭站建成的意义有(  )
①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②未来大规模开采南极地区的矿产
③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④拓展对南极地区太平洋扇区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5.D
16.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5.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所以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寒冷和大风这样恶劣的环境;
符合题意的是②④,故答案为:D。
16.秦岭站是为了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也是我国第一个濒临太平洋扇区的科考站,有利于拓展对南极地区太平洋扇区研究,而不是为了该地的资源和领土;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C。
(2024七下·福田期末)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法国巴黎举行,开幕式时将有运动员乘坐游船从塞纳河到巴黎特罗卡德罗广场参加庆祝仪式。图左为法国地形图,图右为巴黎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法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塞纳河流量季节变化大 B.巴黎盆地内地形起伏较小
C.塞纳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D.奥运会期间巴黎高温少雨
18.法国巴黎成为奥运会举办地的优势有(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劳动力多②经济比较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③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历史悠久④气温年较差较小,气候较适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巴黎奥运会将标志性景点作为临时体育赛场,其积极影响体现在(  )
①增强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②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面貌
③提高法国文化国际影响力④减少资金投入,促进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7.B
18.D
19.C
【知识点】法国
【解析】【点评】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北部是巴黎盆地,西部是西欧平原,东南部是中央高原,南部和东部边境分别是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法国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海洋性减弱,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工农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
17.A.塞纳河是法国的一条主要河流,由于法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所以该河流的流量比较稳定,A错误;
B.巴黎盆地内地形相对平坦,起伏较小,B正确;
C.读图可以看出,法国地势东高西低,所以塞纳河从东南流向西北,注入英吉利海峡,C错误;
D.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D错误。
故答案为:B。
18.①法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且劳动力多并不是奥运会举办地的主要优势,①错误;
②巴黎是法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②正确;
③巴黎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历史悠久,③正确;
④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小,气候相对温和,适宜进行各种体育比赛,④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④,故答案为:D。
19.巴黎奥运会将标志性景点作为临时体育赛 场,可以增强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可以提高法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可以减少资金投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临时的赛场不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太大改变;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C。
(2024七下·福田期末)木刻楞是某国某民族典型的民居,保暖效果良好。其建筑方法为:先用石头打基础,再用木头垒墙,两根木头之间垫苔藓,墙壁较厚,多在50cm以上。图为木刻楞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木刻楞采用木头而非砖块垒墙的原因是(  )
①有效减少环境污染②当地森林资源丰富③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④较砖块防火效果更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在原木间垫苔藓主要是为了(  )
A.避免房间透风 B.降低建设成本
C.增加建筑美感 D.房屋经久耐用
22.该民居最有可能分布的国家是(  )
A.巴西 B.俄罗斯 C.印度 D.澳大利亚
【答案】20.A
21.A
22.B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20.木刻楞是俄罗斯族典型的民居,木刻楞采用木头而非砖块垒墙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和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从环保角度来看,木材作为建筑材料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木材的防火效果不如砖块;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A。
21.A.建造木刻楞时在原木间垫上苔藓,可以有效阻挡寒风进入屋内,起到防风御寒,保暖的作用,A正确;
B.原木间垫有苔藓跟降低造价关系不大,B错误;
C.与增加建筑美感无关,C错误;
D.苔薄对加固墙体作用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A。
22.读图可知,该民居窗户小,使用木头建造,木头之间使用苔藓填充保暖,所以可以推测出该建筑的作用是为了保暖,可能位于纬度较高的俄罗斯地区;
故答案为:B。
(2024七下·福田期末)红大袋鼠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其鲜亮的皮毛可以反射热量,前肢皮肤很薄,四肢毛细血管丰富,能够有效降温。它们可以长时间不进水,必要时也可以从植物上汲取水分。图左为澳大利亚红大袋鼠分布图,图右为红大袋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B.城市集中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
C.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度 D.首都墨尔本是全国第一大城市
24.红大袋鼠分布区所在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5.除红大袋鼠外,澳大利亚还有多种古老物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生存环境广阔 B.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
C.雨林广布,食物来源丰富 D.中部河湖众多,饮用水源充足
【答案】23.A
24.C
25.B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澳大利亚独特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解析】【点评】澳大利亚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北隔海与亚洲相望,西南隔海与南极洲相望。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东坡降水丰富,气候适宜,西坡降水稀少,中部为广阔的盆地,西部是低矮的高原,广泛分布着沙漠。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牧绵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矿产种类丰富,很多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位,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大陆常年孤立于其他大陆,自然环境稳定,生物演化很慢,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3.A.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A正确;
B.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B错误;
C.澳大利亚全部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带,C错误;
D.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全国第一大城市是悉尼,D错误;
故答案为:A。
24.据图可知,红大袋鼠分布的地区大多数位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该国内陆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较为干热;
故答案为:C。
25.由于澳大利亚大陆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单一的自然条件和天敌的缺乏使得动物演化缓慢,保留了许多古老的物种;
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共2题,共50分)
(2024七下·福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是日本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日沙两国之间长期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为了减少对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依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图1为沙特阿拉伯石油分布图,图2为石油路线输出图,图3为日本示意图。
26.简述沙特阿拉伯和日本能源合作对双方的意义。
27.分别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沙特阿拉伯和日本的地理位置。
28.简述沙特阿拉伯和日本的气候特征。
29.结合两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沙特阿拉伯和日本可开发何种清洁能源,并说明理由。
【答案】26.对日本:①缓解能源资源匮乏,保障能源供应;②促进工业/经济发展;③加强与西亚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对沙特阿拉伯:①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收入;②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③增加国际影响力;④加强与亚洲其它地区经济联系,互补协调发展。
27.纬度位置:沙特阿拉伯主要位于低纬度,以热带和北温带为主;日本主要位于中纬度,以北温带为主。海陆位置: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西邻红海,东临波斯湾,是一个半岛国家;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岛国。
28.沙特阿拉伯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②日本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29.沙特阿拉伯:可开发太阳能资源;理由:全年高温少雨,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或可开发风能资源;理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风的形成。日本:可开发水能资源;理由:地形多山地丘陵,落差大,同时气候降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或可开发风能资源;理由:日本四面环海,季风气候,季节性的风向带来丰富的风能资源。或可开发核能资源:理由:日本四面环海,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具备开发核能的条件。
【知识点】中东石油的世界地位;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本概况;日本的工业
【解析】【分析】
(1)由题干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是日本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日沙两国之间长期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对日本的意义:①缓解能源资源匮乏,保障能源供应;②促进经济发展;③加强与西亚地区的联系与合作;
对沙特阿拉伯的意义:①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收入;②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③增加国际影响力;④加强与亚洲其它地区经济联系,互补协调发展;
(2)由图可知,北回归线穿过沙特阿拉伯北部,沙特阿拉伯主要位于低纬度,以热带和北温带为主;位于亚洲西南部,西邻红海,东临波斯湾,是一个半岛国家,海陆兼备;
日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主要位于中纬度,以北温带为主,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岛国;
(3)由图可知,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日本是东亚岛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雨热同期,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比较明显;
(4)沙特阿拉伯可开发太阳能资源,该地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
日本可开发水能资源,由于该地地形多山地丘陵,落差大,同时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同时该地还可以开发核能和地热能等资源;
【点评】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为誉为“三洲五海之地”。中东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了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还有两个交通咽喉:亚非分界线的苏伊士运河和亚欧分界线之一的土耳其海峡,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同时,中东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该区域水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地区为全年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地中海沿岸分布着少量的地中海气候,东北部分内陆地区有少量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居民的主要人种为阿拉伯人,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属于白色人种,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其中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地。
26.由题干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是日本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日沙两国之间长期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对日本的意义:①缓解能源资源匮乏,保障能源供应;②促进经济发展;③加强与西亚地区的联系与合作;
对沙特阿拉伯的意义:①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收入;②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③增加国际影响力;④加强与亚洲其它地区经济联系,互补协调发展;
27.由图可知,北回归线穿过沙特阿拉伯北部,沙特阿拉伯主要位于低纬度,以热带和北温带为主;位于亚洲西南部,西邻红海,东临波斯湾,是一个半岛国家,海陆兼备;
日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主要位于中纬度,以北温带为主,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岛国;
28.由图可知,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日本是东亚岛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雨热同期,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比较明显;
29.沙特阿拉伯可开发太阳能资源,该地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
日本可开发水能资源,由于该地地形多山地丘陵,落差大,同时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同时该地还可以开发核能和地热能等资源;
30.(2024七下·福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主题:为我国某乳业集团海外生产基地选址
项目背景:我国某乳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奶源,以提高其产品的品质。通过在海外建立牧场和生产基地,接触国际先进的乳品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此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收集资料
图为世界黄金奶源带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地区分布着全球最好的牧场与乳制品。
(1)从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描述全球主要牧场的分布规律。
任务二:分析探究
探究一: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有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等。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的重要因素。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欧洲西部成为世界上乳畜业发达的地区。图左为欧洲西部地形图,图右为欧洲西部气候图。
(2)简述欧洲西部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当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3)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探究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机械化和商品化程度都相当高。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科技等),美国本土发展出不同的农业带。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
(4)说出美国乳畜带分布的特征,并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美国乳畜带发展的有利条件。
任务三:成果展示
荷兰和新西兰作为乳制品大国,在全球乳制品出口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荷兰和新西兰都是中国乳制品的重要供应国,两国在乳制品方面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合作。
(5)在荷兰和新西兰两国中任选其一,分析其适合选为该乳业集团海外生产基地的原因。
【答案】(1) ①从半球位置来看,全球主要牧场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东半球较西半球分布较多;②从纬度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6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北温带和南温带地区。
(2)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南北部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地势低平,海拔较低等;②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 ①欧洲西部多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开阔,草场广布。
(4) 分布:美国的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
社会经济条件:①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消费市场广阔;②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③居民饮食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市场需求量大;④交通发达,运输便利,有利于畜牧产品的运输,保证畜牧产品及时、新鲜达到消费者的餐桌。
(5) 荷兰:①荷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沛,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达,是世界公认的优质奶源地。②交通便利,便于物流运输和国际贸易;③经济发达,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④荷兰政府鼓励外资进入,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法律保障。
新西兰:①气候温暖宜人,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为平原或丘陵,牧场面积广阔且土壤肥沃,适宜牧草生长;②新西兰位于南半球黄金奶源地上,其自然环境甚少受到污染,工业制造业极少;③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中国隔海相望,有利于乳制品的出口和运输;④新西兰的奶源价格相对欧洲价格较低;⑤品牌效应。
【知识点】欧洲西部现代化的畜牧业;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半球位置来看,全球主要牧场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东半球较西半球分布较多;从纬度位置来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6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北温带和南温带地区;
(2)读图可知,欧洲西部的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平原东西无遮挡有利于西风的进入,使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更广泛;
(3)欧洲西部地形上: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开阔,草场广布;气候上: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该地乳畜业发达;
(4)读图可以看出,美国的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 社会经济条件:①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消费市场广阔;②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③居民饮食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市场需求量大;④交通发达,运输便利,有利于乳畜产品的运输;
(5)荷兰:①荷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沛,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②交通便利,便于物流运输和国际贸易;③经济发达,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④荷兰政府鼓励外资进入,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法律保障;
新西兰:①气候温暖宜人,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为平原或丘陵,牧场面积广阔且土壤肥沃,适宜牧草生长;②新西兰自然环境甚少受到污染,工业制造业极少,环境合适;③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中国隔海相望,有利于乳制品的出口和运输;④新西兰的奶源价格相对欧洲价格较低;
【点评】(1)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位置在欧洲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工业发展早,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欧洲西部大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这样的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同时欧洲西部的地形多以平原为主,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因此在欧洲西部,乳畜业非常发达。
(2)美国主要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拿大,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大国,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对农业发展有利,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美国的农业实现了生产地区的专业化,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美国的畜牧和灌溉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高山地区;小麦区分布在中部地区,乳畜带分布在东北地区,玉米带分布在中部偏北地区;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东南部亚热带季风区。同时,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能源、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军事技术和尖端技术领域处在世界领先的重要地位。同时,美国是非常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称为民族的大熔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