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框 我与社会
一、课标内容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二、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
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合作意识和领导力。
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做一名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暑假社会大采访
→暑假里,你参加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你了解了哪些热点时政新闻?
→你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同学们,你们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们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与社会》,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社会生活的特点。
合作探究:这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感受社会生活?
教师总结:1.社会生活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各种方式来感受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2.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1)阅读图书,收听广播,上网查询。(2)进行社会调查。(3)参观博物馆,去旅游。(4)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活动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合作探究:近一年,你了解了哪些社会事件?针对这些社会事件,你有什么感悟?感受这些社会生活对我们有哪些意义?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何成长?
学生回答:暑假里,我通过参加夏令营活动,提高了自立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通过参加“保护绿色家园”“社会公益宣传”等活动,学会了如何交往、如何做人,提高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使自身的价值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得到实现。
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1)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探究二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活动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举例说明在每种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什么身份。
教师点拨: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合作探究: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身份?
学生回答: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师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活动四: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
合作探究:说说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
教师总结:社会关系的主要类型。
(1)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2)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3)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探究活动: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图
思考:(1)在图一中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各一个)(2)谈谈图一、图二共同说明的道理。
学生回答:(1):①班长;小组长 ②外婆;舅舅;(2)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等等。
(三)课堂总结
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社会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对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我们身边的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发展。
(四)板书设计
(五)当堂演练
(C)1.暑假期间,小文观看升旗仪式感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参观博物馆感受展品带来的震撼、参加志愿者活动体验服务他人的快乐......小文的假期生活体现了
A.社会生活有序开展 B. 社会生活忙碌不堪
C.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人际关系温暖和谐
(B)2.2024年4月25日,广大网民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观看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实时直播,共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辉煌时刻。这反映人们
A.参与社会交往,提高个人素质 B.关心国家发展,为之感到自豪
C. 投身科技事业,立志奉献航天 D.关注社区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B)3.2024年4月28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执行任务的航天员
A.脱离了社会,不再是我们社会中的一员 B.依然与我们的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C.不在地球上生活,可以摆脱各种人际关系 D.可暂时断绝与社会的各种联系,自食其力
(A)4.(跨学科·语文)下列名言能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是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③要主动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发展
(4)我们应把国家责任放在第一位,不必考虑个人得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了开放的课堂,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