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维护秩序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维护秩序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框 维护秩序
一、课标内容
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二、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道德修养:树立规则意识,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健全人格:培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来维护秩序,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好习惯。
责任意识: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秩序的作用1(重要性)。
【教学难点】
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闻导入:
材料:2024年4月6日,肖某某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熊猫谷)参观时,趁安保人员不注意向大熊猫室外活动场内扔橘子皮,被安保人员当场发现并要求其签订文明参观承诺书。饲养员已在第一时间将橘子皮清理出活动场,大熊猫未接触到橘子皮。肖某某因违反入园参观规定并可能对大熊猫造成严重危害,被终身禁止再次进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含熊猫谷)参观。
为什么要终身禁止肖某某再次进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社会生活有秩序
活动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分类
材料: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马路上,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公交车上,乘客们主动让座,尊老爱幼;车间里,工人们有序地操作......
合作探究:上述材料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
图片分享:
合作探究:观察图片,这些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教师归纳:社会秩序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可以分为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活动二:社会秩序的作用
材料: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但车辆和家长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加糟糕。
合作探究:(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
学生回答:(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之间的矛盾。
(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
教师总结:社会秩序的作用/重要性。
(1)对社会: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对个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探究二 维护秩序靠规则
活动三:社会规则的形成及种类
材料:华北地区持续强降雨致K396次列车被困途中。接到转移命令后,列车乘务组按照之前掌握的信息配合救援人员组织旅客转移,优先安排老人、妇女和儿童旅客下车前往安置点。
合作探究:优先安排老人、妇女和儿童旅客下车前往安置点说明了什么?在乘坐火车时还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划分为哪几类?
教师点拨:社会规则的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
教师讲解:道德、纪律、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道德 纪律 法律
区别 制定 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 机关、团体等制定 国家制定或认可
实施 自我约束、社会舆论等 团体成员共同遵守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约束 范围 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约束范围广泛 团体的所有成员 全体社会成员, 具有普遍约束力
联系 三者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道德的要求
活动四: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关系
材料一:现在很多单位在办业务时,会实行“一米线”制度。当人们排队办理业务时,后面的人应该等在“一米线”之外,以尊重他人的隐私。
合作探究:“一米线”等社会规则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这些社会规则既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维护个人安全,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有利于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
材料二:2023年6月5日10时许,乘坐G345次列车的旅客岳某某(男,64岁)霸占他人座位,不听从列车工作人员劝阻拒绝让座,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法行为。铁路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给予岳某某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济南铁路公安处2023年6月5日
合作探究:本则“警情通报”说明社会规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点拨: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关系(社会规则的作用)(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三)课堂总结
本课时我们认识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知道了生活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懂得了维护秩序靠规则,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四)板书设计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五)当堂演练
(D)1.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时,不能高声喧哗。这说明
①社会秩序仅指公共场所的秩序 ②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③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④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前提,社会焕发生机活力则会进一步巩固社会秩序。我们重视良好社会秩序的构建是因为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④社会秩序的实现依靠强制性措施来维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A)3.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是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下列不属于社会规则的是
A. 家庭里制定的家规 B.工厂里的规章制度
C.学校里的校规校纪 D.公园里的游客须知
(D)4.近年来,“直播带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偷逃税款”的违法甚至是犯罪现象。为此,有关部门通过依法追缴税款的方式来规范“直播带货”,这是因为
①有了处罚措施,社会就能安定有序 ②规则是靠强制性手段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可以规范和调节我们的行为 ④网络生活的有序化需要规则的维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5.2024年2月23日,南京某小区因为电动车起火导致15人遇难,44人受伤,各地陆续出台政策,加强对电动车的管理,如严禁电动车“上楼入户”,禁止长距离“飞线充电”、严禁私自给电动车装雨棚等。这一系列举措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②有利于降低电动车起火等事故发生频率
③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④体现出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加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了生活需要秩序、维护秩序靠规则,通过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内容及实际,了解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含义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即可,不应作为本节课强调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