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核心素养】1.识读《战国形势图》,指出战国七雄的位置,说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认识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与利弊(时空观念)2.分析商鞅变法,认识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3.认识都江堰的结构与作用,感受都江堰体现出的古代智慧,培养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战国七雄观察《战国形势图》,“战国七雄”指哪七个诸侯国 是如何形成的 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战役 这一时期的战争性质发生了什么转变 1.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三家分晋);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田氏代齐)。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郢之战、长平之战等。4.战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二、商鞅变法研读史料,“商君”是谁 他推行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采取了哪些措施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人物:商鞅。2.目的:富国强兵,为稳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3.措施: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作用: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结合右图器物,分析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农业 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手工业 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商业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2.右侧的石像是谁 他因什么功绩被人铭记 “天府”是哪一地点 分析“天府”出现的原因。(1)人物:秦国蜀郡郡守李冰。(2)功绩:主持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3)地点:成都平原。(4)原因: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课堂训练】1.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长城2.据《战国策 秦策》载:秦“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此策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 )A.增强秦国的战斗力B.发展了秦国的农业C.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D.秦国确立土地私有制3.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大演变、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乱”和“变”。这里“变”的本质应该是( )A.农业生产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C.社会制度变革 D.人民不断起义4.如图为文物铜方量。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以十六寸又五分之一寸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A.秦朝已经一统天下 B.秦国实力最强大C.商鞅废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5.周代是我国乐舞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西周以“雅乐”为主,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礼乐制度。东周时期,原有的森严秩序崩溃瓦解,民间乐舞兴起,称之为“俗乐”。这种变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逐步瓦解 B.生产工具的改进C.审美习惯的变化 D.统治者喜好改变6.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逐渐增强,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实行变法改革。这说明各国变法( )A.顺应了社会转型 B.促进了思想解放C.巩固了周朝统治 D.实现了国家统一7.毛泽东在评价商鞅变法时曾说:“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在此重点强调的是商鞅变法中的(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8.成语典故“纸上谈兵”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东晋10.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看完电影后,小亮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A.三家分晋 B.田氏代齐 C.晋楚争霸 D.战国七雄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摘编自白效咏、黄朴民《天地大变局与帝国秩序重构》材料二 都江堰示意图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组织当地人民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先以火烧石、浇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在玉垒山凿出缺口。后利用水流动力学,把岷江水分成内江、外江,内江灌溉,外江防洪。都江堰的修建蕴含着“中国智慧”。——摘编自罗旭洋《天人合一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生产工具”“战争工具”对应的商鞅变法措施,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都江堰的修建时间,并说明其修建蕴含的“中国智慧”。(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参考答案1-10 BCCDB ACCBA11.(1)生产工具:奖励耕织;战争工具:奖励军功;作用:使秦国实力大增,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方式:公元前3世纪50年代。智慧: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条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3)结论:推动秦国国力发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要注重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