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7课 百家争鸣【核心素养】1.阅读教材,结合史料,理解老子、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史料实证)2.绘制图表,梳理诸子百家的学派、代表人物及各自的思想主张,评价其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唯物史观)3.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历史解释)【知识梳理】一、老子辨认右侧人物像,结合相关知识,完善相关“档案表”姓名 老聃 年代 春秋后期地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作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的经典主张 “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处世上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地位: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研读史料,分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有哪些 纪录孔子相关言行的是哪部著作 (1)核心思想:“仁”。(2)政治主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提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4)相关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墨家 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等道家 庄子 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法家 集大成者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兵家 创始人孙武 编成《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3.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课堂训练】1.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 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 )A.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B.以德治国 以民为本C.以礼治国 以法为教D.崇德尚贤“兼爱”“非攻”2.春秋战国时期,倡导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3.“无为而治”和“兼爱”“非攻”分别是哪两位思想家的主张( )A.老子和墨子 B.孔子和墨子C.荀子和墨子 D.老子和韩非子4.朱熹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5.复旦大学校训出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广泛学习,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据此可知这一校训选自( )A.《论语》 B.《道德经》 C.《韩非子》 D.《大明历》6.与下面诗歌表达思想相契合的是( )我教人以愚中之智,弱中之强,水及未玷污的新生婴儿的柔顺的力量。我教人以谦卑的功课,张得过满则折弓,废物有用,居下位的有益。……——林语堂A.“仁者爱人” B.“无为而治”C.辩证法 D.顺应自然7.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8.《论语 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 )A.以德治国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D.因材施教9.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其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10.2023年,我省将继续全域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并首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诊断监测。下列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温故知新11.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材料二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摘编自《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材料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一位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主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10 BCABA CACCC11.(1)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2)核心思想:“仁”。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3)构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