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4《背影》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4《背影》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背影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1.八年级学生对于亲情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但对于文中深沉的父爱可能体会不够深刻。 2.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但对于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情感的挖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3.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难点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与策略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导入新课 1. 活动内容:播放歌曲《父亲》,展示一些父亲与孩子的温馨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在你的记忆中,父亲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活动意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父亲的回忆和情感共鸣,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5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活动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和写作背景。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分析打下基础。 (15 分钟)
(三)精读课文,品味细节 1. 活动内容: 找出文中描写背影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小组讨论:为什么背影会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0 分钟)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 活动内容: ● 分角色朗读父亲送别儿子的部分,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 ● 思考:文中还通过哪些细节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通过朗读和思考,进一步感受文中的父爱 (15 分钟)
(五)拓展延伸 1. 活动内容: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瞬间,并用简短的文字写下来。 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10 分钟)
(六)课堂总结 活动内容:教师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强调亲情的珍贵。 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强化主题。 (5 分钟)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背影 开篇点题:难忘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别:惜别背影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父亲形象 外貌: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 动作:攀、缩、倾 作者情感: 感动 感激 思念
教学特色与反思 教学特色 1. 情感渗透: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父子间深沉的爱,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增强了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2. 读写结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对文本的解读,还安排了写作练习,让学生将自己对亲情的感受付诸笔端,实现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3. 问题引导: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朗读,能够深入理解文本中蕴含的父子深情,情感教育的目标得到较好实现。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如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3.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细致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了细节描写的作用和写作技巧。 不足之处 1.对于个别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关注不够,没有充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拓展写作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略显不足,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与父亲的故事时,部分学生仍较为拘谨,分享不够深入和生动,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 针对以上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情感分享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