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空气 氧气(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空气 氧气(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专题02 空气 氧气
一、选择题
1.(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居里夫人 C.诺贝尔 D.门捷列夫
2.(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减少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固体 D.氧化铜粉末
3.(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解释正确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 B.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
C.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水或者氧气接触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可用于制造烟雾弹
4.(2024·北京·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出空气中约占(按体积计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中瓶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0mL B.可加热铁丝引燃铜匙中的白磷
C.白磷的作用是消耗②中瓶内的 D.最终注射器活塞移至约40mL刻度线处
5.(2024·河南·中考真题)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单质为氧气
B.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NON2+H2O
6.(2024·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于食品防腐 B.NaCl用作调味品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用作保护气
7.(2024·北京·中考真题)为防治大气污染,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加强扬尘管控 B.使用清洁能源
C.直接排放工业废气 D.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8.(2024·广西·中考真题)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要携带氧气瓶,这是因为氧气
A.无色无味 B.密度比空气大 C.能支持燃烧 D.能供给呼吸
9.(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炼钢 B.航天燃料 C.医疗急救 D.潜水
10.(2024·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关于Fe在O2中燃烧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出热量 B.生成黑色固体
C.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Fe与生成物中铁元素质量相等
11.(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2.(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红光,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黄色火焰,生成黄烟
A.A B.B C.C D.D
13.(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同学们以“合理使用化学品”为话题进行如下交流,说法正确的是
A.用亚硝酸钠作调味品 B.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C.用钢刷擦洗铝制品 D.用食盐水清洗水垢
14.(2024·广西·中考真题)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是
A.蜡烛 B.红磷 C.木炭 D.铁丝
15.(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纤维,烧纯羊毛线时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B.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同时溶液变为浅绿色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1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放置 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用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食醋的pH>7
A.A B.B C.C D.D
17.(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有白烟冒出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D.将铜片和黄铜相互刻画,铜片表面留下明显痕迹
18.(2024·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溶液和溶液 B.溶液和
C.NaOH溶液和稀硫酸 D.溶液和稀盐酸
19.(2024·广东·中考真题)实验室制取O2,下列操作、药品和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
A.选择药品 B.检查气密性
C.发生装置 D.收集装置
20.(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气体:,点燃 B.(KCl)固体:,加热
C.()气体:浓硫酸 D.NaOH()溶液:
21.(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与其对应表述正确的是
A.分别向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B.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将足量锌粉投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
22.(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氧气的验满
23.(2024·福建·中考真题)实验室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下列装置或操作中,错误的是
A. B. C. D.
二、填空与简答
2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以下是利用铜、铁等物质进行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该实验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注射器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一点即可)。
(2)图2是比较铜、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
①实验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通过实验A、B,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25.(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氨(NH3)是一种重要物质,可用作肥料,缓解了耕地资源有限与粮食需求庞大的矛盾,因此,氨的需求量巨大。最初,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数千次实验,发现铁触媒效果较好。在铁触媒作用下,工业上用体积比为1:3的氦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反应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氨作为氢的载体,能源化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氨正由肥料走向燃料。研究发现氨作为燃料,是一种比氢气更理想的能源。二者在相同条件下的物性参数对比见表1。
表1:氢气和氨气的物性参数对比
物性参数 H2 NH3
颜色、气味 无色、无味 无色、刺激性
沸点/℃
水中溶解度 难溶于水 极易溶于水
燃烧热/() 12.77 17.10
爆炸极限/% 4~75 16~25
回答下列问题:
(1)氨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氨是一种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肥料。
(2)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N2,该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上述材料中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是 。
(4)参照题图,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最终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5)一定条件下,氨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N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表1等相关信息,氨替代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 (填一点即可)。
26.(2024·青海·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2023年7月12日9时整,我国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成功入轨并完成了飞行任务。它作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填补了国内液氧甲烷火箭的技术空白。推进剂是决定火箭动力的关键因素,下表是常见的三种液体火箭推进剂的特点:
液体推进剂种类 特点
液氧煤油 成本低、比冲较低、易积碳、结焦等
液氧液氢 成本高、比冲非常高、绿色环保、不易储存等
液氧甲烷 成本低、比冲较高、积碳不结焦、绿色环保、燃烧效率高、易制取等
(1)以上三种液体推进剂中 作助燃剂,煤油、液氢、甲烷作燃料。
(2)火箭向上的推力来自燃料燃烧 (填“释放”或“吸收”)热量并喷出高温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
(3)文中提到的煤油是由石油炼制而成,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氢气等
C.石油是一种化工原料
(4)液氧甲烷推进剂燃烧效率高,甲烷(CH4)和液氧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液氧甲烷是理想的液体推进剂之一,其优点是 。
27.(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
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
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
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原文作者刘应书、汪波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供氧方式主要有 (写出一种即可)。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差异。
(3)图甲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是 (填“Ⅰ”“Ⅱ”或“Ⅲ”)。
(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和,证据是 。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氧气瓶中的一般用深冷法制得。
②健康人不能盲目吸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A
4.D
5.B
6.A
7.C
8.D
9.B
10.C
11.A
12.B
13.B
14.D
15.A
16.D
17.D
18.A
19.C
20.D
21.A
22.A
23.D
24.(1) 便于推动注射器活塞,使铜丝与氧气充分反应或可以通过注射器活塞的移动直观地显示出装置内压强的变化等(合理即可)
(2) Fe+CuSO =FeSO +Cu 银<铜<铁
25.(1)碱性
(2)物理变化
(3)铁触媒
(4)C
(5) 燃烧更加安全或泄露易于察觉或泄露易于处理或便于运输储存或低污染或不排碳或燃烧热值高等
26.(1)液氧/氧气/
(2)释放
(3)B
(4)
(5)燃烧效率高(或易制取等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27.(1)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
(2)物理性质
(3)Ⅱ
(4)25℃时,吸附压越大,氮气的吸附量越大,而氧气的吸附量变化不大
(5) 对 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