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学习目标】区域认知:结合西气东输案例,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地理实践力:分析西气东输案例,掌握不同类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特点。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学习重难点】1.结合实例,分析自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辩证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3.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预习新知】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1.调配原因:国家为了解决国内 及其产品 和消费的 问题。2.调配背景(1)自然资源:区域分布很 ,存在明显的资源 和 ,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 。(2)区域发展:区域间的发展水平 ,一些区域由于 和 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 ,也会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3.资源调配与区域发展项目 内容调配前提 区域之间存在 和 , 、 为保障条件,在更高资源 的区域中实现影响因素 、 和 调配目的 达到优化配置资源、 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主要影响 将资源优势转换为 ,对 、 造成影响4.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 、 、 等。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输出地和输入地:(1)输出地:新疆和中亚。(2)输入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2.主要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我国总体状况 东部沿海地区 西部地区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不匹配 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能源 使用占比 对环境的影响煤炭 60%以上 大气污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对交通造成压力天然气 3%~6% 清洁,污染小(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是油气进口的重要通道。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区 影响西部地区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 建设,增加 推动 发展东部地区 缓解 的能源紧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 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 的建设,促进东部地区 天然气可替代部分煤炭,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 区域 将西部地区的 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 ,缓解了东西部地区 与 的矛盾为沿途各省级行政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了沿线地区的 、 、 等产业的发展潜力【巩固训练】下图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④工程可能加重沿途某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其成因是沿途( )①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有些地区潜水面上升②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该地区春秋时节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有大量海水的入侵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小题2】②工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C.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根本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状况D.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改善“引江济淮”工程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对沿线地区影响深远。左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右图为安徽省内淮河及长江流域部分数据占比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引江济淮”工程线路依次穿越的三大区域是( )A.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B.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C.中原经济区、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D.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小题2】“引江济淮”工程沿线( )A.北段水土资源匹配度较高B.地势南高北低,均自流供水C.引江济巢段工程难度最大D.人口稠密,工程移民数量多【小题3】“引江济淮”工程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水能开发,优化能源供给B.增加淮河水量,缓解城乡争水C.贯通南北水运,利于南粮北运D.增加入湖水量,降低巢湖水质2023年2月16日,我国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从金沙江上游出发,最终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下图示意该工程输电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输电工程建设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起伏大,河流径流量大B.环保要求高,减轻沿线的大气污染C.科技进步,输电技术水平高D.资源不平衡,生产与消费地相背离【小题2】该输电工程的建设( )A.占用土地资源影响粮食安全B.缓解西藏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C.改善华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D.赋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利用丹江口水库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出现了一种新的调水方式——丹江口水库的水源搭上“北煤南运”列车的返程空车,运至陕西、山西、内蒙古等沿线缺水城市。2023年12月5日,“丹水北运”列车首发,满载着100个集装箱共2150吨丹江水,驶向内蒙古鄂尔多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丹水北运”选择铁路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A.充分利用铁路运力 B.运量大且成本低C.能够保障水质安全 D.方便为沿线供水【小题2】“丹水北运”利于沿线缺水城市( )A.缓解河湖水污染 B.减轻土壤盐碱化C.提供生活饮用水 D.发展水产养殖业2023年12月5日,湖北武汉钢铁集团与河南平顶山煤炭集团联手,将满载2150吨丹江水(用高品质尼龙液袋灌装)的100个集装箱通过浩吉铁路,从河南平顶山站运往内蒙古鄂尔多斯。浩吉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终到江西省吉安市)是国家“北煤南运”的运煤专线铁路,此趟列车将丹江水“捎脚运输”至陕西、山西、内蒙古沿线缺水城市,为晋、陕、蒙地区1500万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瓶装饮用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使用铁路集装箱进行“丹水北运”的直接原因是( )A.巨大的陆运闲置返空运力B.广大的西北水源需求市场C.高品质的尼龙液袋灌装D.先进的铁路站点装卸技术【小题2】与传统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铁路集装箱运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A.水量较大 B.水质较好 C.水价较高 D.连续性好丹水北运是指利用北煤南运专用通道“浩吉铁路”,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淡水运至西北缺水地区的项目,为南水北调开辟了新途径。2023年12月5日,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淡水首次通过铁路运往鄂尔多斯地区,其采用了密闭液袋及自动集装箱装卸水系统。据此完成下题。【小题1】北运的“丹水”主要用于( )A.农田灌溉 B.工业冷却 C.瓶装销售 D.生态修复【小题2】相对于传统跨流域调水工程,丹水北运选用铁路及液袋运输的优势有( )①充分利用浩吉铁路的返空运力②充分利用现有线路,建设成本低③液袋及自动装卸,损耗少④运输量大,运输速度快,运费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 世纪 90 年代后,乌兰察布市因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生态退化严重,从 1994 年起,乌兰察布市开始重建生态。 2023 年 4 月,我国首条 “ 西氢东送(绿氢) ” 管道(始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市燕山石化)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氢气按其获得途径可分为 “ 灰氢 ”“ 蓝氢 ”“ 绿氢 ” ,其中 “ 绿氢 ” 是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电力,再电解水制备获得。氢气有重量轻、燃烧性能好、环保、运输耗损少等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乌兰察布市重建生态的措施有( )①大面积植树造林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③调整农牧业结构④全面实施生态移民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小题2】“西氢东送”工程的建设利于( )A.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B.调整西部能源消费结构C.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D.改善沿线地区大气质量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用于供应西班牙东南部塞古拉河流域的农业灌溉用水、饮用水等。下图示意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西班牙实施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 )A.塔霍河洪水频发,径流丰富B.西班牙人口和城市分布不均C.塞古拉河流域径流少,生产生活需水量大D.塔霍和塞古拉两河流域有天然河道相通【小题2】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对塞古拉河流域环境的影响有( )A.缓解城市地面沉降 B.有效防止洪涝灾害C.减少污染物排放 D.遏制土地荒漠化川气东送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东至上海,管道总长2170km,年输送天然气1.2×1010m3。2020年第一季度,川气东送管道输气量达3.52×109m3。下图为“川气东送工程主干管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⑤运输线路短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小题2】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的目标市场都有上海,主要原因是( )①上海经济发达,天然气需求量大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可以合理规划上海城市布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传统火电厂的湿冷系统是利用大量自然状态水对锅炉水蒸气进行蒸发冷却。建在新疆戈壁滩上的五彩湾坑口电厂是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也是我国疆电东送配套工程之一,其新型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五彩湾电厂选址新疆戈壁滩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强劲 B.靠近煤矿 C.地价低廉 D.市场广阔【小题2】五彩湾火电厂采用新型制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B.提高煤炭利用效率C.减少发电用水量 D.减少废气排放量【小题3】“疆电东送”对新疆的主要影响是( )A.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B.扩大能源生产规模C.降低电力生产成本 D.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参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解 析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10.答 案解 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