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前导学】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年代:北朝2.作者:3.地位:4.内容:(1)总结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2)强调农业生产遵循(3)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4)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思想5.影响:这部农书突显了 的务实精神,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6.评价:凸显了我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二、科学家祖冲之1.简介:(1)南北朝时期一位杰出的 。(2)在 、 、 方面都有重大成就。(3)治学严谨,从不盲从。2.成就领域 成就数学方面 ①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 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②主要研究成果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 》一书中。天文历法方面 ①通过天文观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相差不到50 秒。 ②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机械制造方面 制造出 等。灿烂的文化书法(1)书法艺术的形成条件①汉代 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②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2)时间: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3)代表①曹魏——书法名家:钟繇独创 书法——绝世之作。②西晋——设置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③东晋——书法新阶段的人物:评价:古今之冠,代表作:《 》;被誉为被誉为:④北魏—— 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4)地位: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2.绘画(1)东晋的 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2)代表作品:《 》、《 》3.雕塑(1)代表: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阳的 。(2)特点: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造像。这些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4.文学:这一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 父子的诗刚健雄劲; 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北朝 慷慨豪迈,南方民歌细腻婉转。【习题练习】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2.北朝时期曾任郡太守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该书总结了当时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从科学家的品质角度来看,这体现了他( )A.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 B.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C.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D.推动民族交融的家国情怀3.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在书中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A.要充分利用土地 B.要重新选育良种 C.要改进生产技术 D.要顺应天时地利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才辈出。“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诗句描述的是当时哪位历史人物( )A.李时珍 B.祖冲之 C.顾恺之 D.郦道元5.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这样评价:“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杰出成就是( )A.精准计算圆周率 B.发明千里船C.创制《大明历》 D.制造指南车6.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制定精确的历法,以把握季节轮替、气候变化的规律,指导农业生产,而精确历法的关键之一是精确圆周率。材料突出体现了( )A.中国古代科技进步与农业密切相关 B.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落后C.历法的制定离不开对天体的观察 D.圆周率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7.东晋王羲之在我国书法发展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王羲之在继承以往各种书体优点的基础上使行书和楷书摆脱了隶、篆的痕迹,变得更易于书写。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 )A.重视道德修养,追求理想人格 B.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C.重视整体,强调集体 D.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8.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9.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 )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 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10.图1至图2所示内容共同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雕塑艺术,源远流长 B.书画技艺娴熟C.佛教艺术,绚丽多彩 D.文化灿烂辉煌答案以及解析【课前导学】一、2.贾思勰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4.(2)自然规律、因地制宜5.以民生为本二、1.(1)科学家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第七位 缀术 大明历指南车、水碓磨和千里船三、1.(1)①造纸术(3)①钟繇、胡昭;楷书②书博士③王羲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④碑刻2.(1)顾恺之 (2)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3.(1)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4.曹操 陶渊明 民歌【习题练习】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和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一部农书是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B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农书,排除A项;《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排除C项;《天工开物》是明代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B项正确;该书总结了许多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不属于自然规律的范畴,排除A项;重农抑商是贯穿封建社会始终的经济思想,不属于品质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内容,与推动民族交融的家国情怀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可知,贾思勰认为农业生产一定要注意节气时间安排,体现出农业生产要顺应自然规律,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的作用,排除A项;这些农谚反映农业生产要顺应自然规律,没有体现要重视选育优良品种,排除B项;这些农谚反映农业生产要顺应自然规律,没有体现要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性,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B解析: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在数学方面,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出了指南针、水碓磨、千里船等。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祖冲之。故选:B。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祖冲之。据题干“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杰出成就”和所学可知,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故选C。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根据题干概括可知,圆周率的精确有利于制定历法,进而指导农业生产。这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进步与农业密切相关。故选A。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据“王羲之在继承以往各种书体优点的基础上使行书和楷书摆脱了隶、篆的痕迹,变得更易于书写”可知,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故选B。8.答案:B解析:根据“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并结合图片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简练明快,势巧形密。9.答案:A解析:北魏时期,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体现在书法上,造成魏碑“字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故魏碑艺术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10.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图1《兰亭集序》(摹本 局部)”,“图2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義之,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集书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云冈石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因此图l至图2所示内容共同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灿烂辉煌,D项正确;雕塑艺术、佛教艺术,都与图1《兰亭集序》不符,排除AC项;书画技艺娴熟,图片内容没有体现绘画技艺,排除B项,故选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