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通过图文资料,说明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通过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1.自然资源的分类。
2.自然资源的特征,包括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特征。
【预习新知】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概念:指在一定 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 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
3.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
(1)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 。
(2)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 。
4.自然资源的属性
(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 、质量和 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2)社会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 的影响。
【特别提醒】我们平时所说的能源资源,既包括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也包括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 特征:数量是有限的,具有 。
2. 原因
(1)在一定的 自然环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2)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能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3. 利用要求: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 。
【特别提醒】许多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和更新能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极限,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对其造成破坏,使其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总体特征:质量有优劣高低之分。
2.衡量标准
3.利用表现
(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 来刻画。
(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 有差别。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表现分布不均匀但有规律
2.影响
(1)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 的重要因素之一。
(2)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 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 进程。
【巩固训练】
下列属于自然环境供给服务功能的是( )
A.提供森林资源 B.净化空气和水质
C.维持生物多样性 D.提供美丽的风景
消落带是指水库季节性涨落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三峡水库以防洪为首要目的,有涨落幅度达 30m 的消落带。随着江水常年冲刷,消落带区域出现土地荒芜、水土流失等问题。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采取措施对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全域复绿。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消落带。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三峡库区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时期是( )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
【小题2】消落带复绿对三峡水库的生态作用有( )
①彻底解决水土流失和岸体崩塌
②维持沿岸生态系统的静态平衡
③可以拦截和净化陆域集水区面源污染物
④减弱库岸径流和水库波浪对库岸的冲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政府指出: “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 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有( )
①大量施用化肥,提高单产
②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
③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
④积极购买小汽车,以提高工作效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A.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B.多投入,多产出
C.少投入、少产出 D.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生态效率是指以环境消耗和资源消耗为投入指标,以经济发展为产出指标,构建出的一项评价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构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有助于我国走向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右图为2007~2016年山东省生态效率指数变化示意图(生态效率指数越大,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越协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生态效率指数( )
A.与资源消耗呈正相关 B.我国北方大于南方
C.与环保水平呈正相关 D.是计算GDP的指标
【小题2】由图可知,山东省最可能( )
A.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B.2013~2015年高耗能产业持续地发展
C.环境污染越发严重
D.2007~2010年环境状况总体趋于良好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中面临转型模式的抉择。延伸模式主要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更新模式是摆脱对原产业的依赖,发展新产业;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结合,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下图为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更新模式对资金的需求较延伸模式小
B.延伸模式对原产业的依赖较更新模式小
C.更新模式可能会导致原产业人员大量失业
D.延伸模式发展的重心是资源开采
【小题2】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首先考虑( )
A.产品与市场供需关系
B.资源开采技术的改进
C.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D.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小题3】复合型模式在产业转型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主要原因是( )
A.新兴产业竞争力强 B.城市经济实力增强
C.劳动力更丰富廉价 D.产业类型发展多样
读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湿地和农田对应左侧纵坐标,建设用地对应右侧纵坐标),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用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主要影响有( )
①降水量增加
②气温变化幅度增大
③土壤肥力增加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小题2】当地要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最需要( )
A.大幅减少建设用地 B.大力建设人工湿地
C.关停所有高耗水工业 D.积极进行退耕还湿
甘肃玉门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石油基地,但近年来资源趋于枯竭。目前,甘肃省正在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打造 “ 陆上三峡 ” ,玉门是其主战场。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河西走廊能够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其主要优势资源是( )
A.风能 B.核能 C.水能 D.煤炭
【小题2】玉门发电基地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风光水火储一体化”以大型火电或水电基地为基础,采取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等多种能源发电互相补充,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对各类能源进行统筹。下图为某省四季平均风速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省风力发电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2】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电项目设计中,对电网起调峰作用的是储能设施与( )
A.水电站 B.火电站 C.风力电站 D.光伏电站
【小题3】建设“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最有优势的省份是( )
A.黑 B.川 C.内蒙古 D.浙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体型较小,寿命约20年,喜单独活动或三五成群,食物以鱼、虾为主,眼睛退化后依靠声呐进行捕食和探路,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仅为1000只左右,属于濒危动物,2021年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作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近年来,江豚逐浪的生动景象(图)频频出现,彰显长江大保护的成效。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作为哺乳动物,江豚在大风大雨到来之前,需要频繁地出露水面“透透气”,这主要是因为( )
A.气压变低 B.气压变高 C.气温降低 D.气温升高
【小题2】长江江豚濒危的自然原因是( )
A.生存环境恶化 B.自然繁殖率低
C.天敌数量众多 D.食物资源匮乏
【小题3】近年来,江豚数量的逐步恢复体现了自然环境( )
A.支撑服务功能增强 B.供给服务功能增强
C.调节服务功能增强 D.文化服务功能增强
资源型城市是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与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往往会经历从兴起到衰退的过程。下图示意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资源型城市的共性特点是( )
A.因资源开发而形成城市
B.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C.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性产业萎缩
D.资源性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大
【小题2】相对原有的发展,资源型城市新生期的发展主要着眼于( )
A.扩大原有产业规模 B.拓宽资源进口通道
C.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D.关停重污染企业
参考答案
1.
答 案
解 析
2.
答 案
解 析
3.
答 案
4.
答 案
解 析
5.
答 案
解 析
6.
答 案
解 析
7.
答 案
解 析
8.
答 案
解 析
9.
答 案
解 析
10.
答 案
解 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