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花的学校》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荒、笛”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 会写“轰、响”等16个字,会写“轰响、阵雨”等15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画词语感知课文描写的情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3.朗读第1、2自然段,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画词语感知课文描写的情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2.朗读第1、2自然段,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教学难点】朗读第1、2自然段,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人类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学校,那植物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学校呢?(展示人类学校和动物学校的PPT图片) 当我们驻足花间的时候,你是否也会好奇:“花儿的学校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泰戈尔老爷爷一起到花的学校里看一看吧!2.教师板书课题并指导学生读好课题预设:花的/学校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表达,激发学生对大青树的小学的好奇心,自然引出课题。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完成听读任务。教师出示听读要求:(1)认真听读课文,注意读音和停顿。(2)画出你觉得难读或有新鲜感的词句。①随文识字②集中识字:组织学生集中认读书上会认的生字。③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注意朗读技巧。(教师可播放相关句子的朗读音频。)④交流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出示范例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点拨1:从“雷云”“轰响”可以知道使用一些不常见的词可以让表达有新鲜感。从“走过荒野”“吹着风笛”可以知道使用修辞可以让表达有新鲜感。出示范例2: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点拨2:从“星星所住的地方”可以知道使用奇特的想象可以让表达有新鲜感。3.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借助描写“花孩子”的关键词,说说你从课文读到了什么画面。(1)请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主尝试圈出“花孩子”相关的关键词,并交流。①指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当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②学生交流反馈。③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在文中圈出关键词“跳舞,狂欢”。学生朗读,圈画关键词,思考并交流。 预设:雨落狂欢——看到了六月的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的画面。圈出关键词:跳舞,狂欢。板书:下雨 跳舞狂欢(2)请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主尝试圈出“花孩子”相关的关键词,并交流。①指名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平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雨一来,你又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②学生交流反馈。③教师小结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在文中圈岀关键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朗读,圈画关键词,思考并交流。预设:地下上学——看到了花朵关了门在做功课;下雨放假——下雨了,花朵们放假了。圈出的关键词:做功课、放假。板书:平时 地下上学(3)请学生朗读第6-9自然段,说说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圈出相关的关键词。同桌交流,集体反馈评价。预设:第六自然段描写的画面:花孩子穿了各色衣裳冲了出来。圈出的关键词:冲了出来。第6-9自然段描写的画面: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 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圈画的关键词:赶回家、扬起手臂。板书:放假 回家找妈妈(4)引导学生根据圈出的关键词,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的花的学校的情景。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填空帮助练说。学生练习:当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在绿草上( ),( )。 平时他们是在( ),雨一来,他们( )。花孩子穿着各色的衣裳,( )。他们的家在( ),在( )。他们急急忙忙地赶到那儿,对着妈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和听读疏通课文生字词,把课文读顺读通,理解新鲜词句的意思,能找出并理解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通过圈画关键词来想象画面,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概括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良好阅读习惯。过渡:这是一篇儿童散文诗,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探究任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三、问题探究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聚焦“画面”,研读分享。(1)朗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想象画面。(2)按照“学习提示”,小组内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小组展示成果:一人朗读原文,一人描述画面。2.探究活动请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具体描写画面的词句,和同学交流。(1)品读第1自然段①想象“雷云”是什么样的,“阵雨”是什么样的,“雷云轰响”“阵雨落下”会是怎样的画面。②想象“荒野”“竹林”是什么样的,“风笛”是什么,“东风走过荒野、吹着风笛”会是怎样的画面。③引导学生思考:“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能否换成“湿润的东风吹过荒野,在竹林中发出沙沙的声响。”组织学生反馈,引导品读。(2)品读第2自然段。①学生自主朗读,想象花会从哪些地方跑出来。②引导学生想象:花儿“跳舞,狂欢”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从姿态、表情、动作等方面展开想象,边想象边演读,体会把花当作人来写的表达。③想象花儿“跳舞,狂欢”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朗读,交流分享自己读到的内容。3.成果展示(1)品读第1自然段教师根据探究示范引导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画面。(2)品读第2自然段。教师根据探究活动的引导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画面。4.学生合作朗读第1、2自然段。学生合作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对画面的细致研读,提升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通过朗读与交流,提升品读与鉴赏、朗读与表达的能力。四、课堂小结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着泰戈尔爷爷走进了神奇的花的学校。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可爱的花孩子。他们和我们大家一样要上学、做功课。平时,他们都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可每到下雨的时候,他们就会放假,这可把他们高兴坏了,他们会跳舞、狂欢,还会回家找妈妈。这么可爱的花孩子,你们喜欢他们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放假 回家找妈妈 下雨 跳舞狂欢平时地下上学第2课时【教学目标】1.边读边想象画面,分享交流你看到的画面。2.品味文中的语言,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样的表达写句子。3.泰戈尔作品推荐。【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分享交流你看到的画面。【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的语言,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样的表达写句子。【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检查,纠正个别读不准的字音。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激发其汉字书写兴趣,加强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二、问题探究过渡:同学们,花的学校这样的神奇,花的孩子那样的可爱,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打算怎么把文中描绘的神奇景象介绍给别人呢?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吧!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花的学校》的1-2自然段,聚焦了课文的1-2自然段,了解了花孩子一下雨,就在雨中舞蹈、狂欢的画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读其他画面。板书:花孩子 舞蹈狂欢(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聚焦“画面”,研读分享: (1)自由诵读3-5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想象画面。(2)按照“学习提示”,结合课文中的不同语句,小组内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指派代表展示小组成果:一人朗读原文,一人描述画面。2.探究活动(1)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具体描写画面的词句,和同学交流。(2)学生交流画出的词句。(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感知把花当作人来写的特点。①引导学生想象:地下的学校会是什么样的?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上学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会做些什么功课?②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结合初读时学生对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的体验和刚才的想象,指导学生读好重音,如 “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为了更好地表达语义,“真的、地下的”要读成重音,“真的”可以读得慢一点来表示强调。③引导学生想象:花孩子们放假了是怎样一种情形?花孩子们的心情怎么样?他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想象:花孩子们放假了,非常开心,不用担心会因为做不完作业而受罚;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想象:花孩子们会互相拉着手,迫不及待地从地下的学校里跑出来,欢呼着,跳跃着。④结合课后第三题,学生练笔。点拨:孩子们就放假了,如果是清风一吹,如果是蝴蝶一来,如果是…… 他们又会怎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先试着说一说,然后在练习本中写一写。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引导学生交流,互相启发,重点关注是否展开了想象。清风一吹,他们便扬起双臂。蝴蝶一来,他们便伸出手臂,邀请蝴蝶一起跳舞。小鸟一来,他们便拍手欢迎,为歌唱的小鸟打着节奏。(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3.成果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理解清楚画面。读了“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雨一来,他们就放假了。” 我仿佛看到了花孩子在地下的学校上学的画面。我想他们平时在学校里也要做功课,不过他们学习的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如何长高、如何开出美丽的花儿……花孩子们也和我们一样的贪玩,都喜欢做游戏。但他们的学校也是有校规的,违反了规定,也是要接受惩罚的。可他们那里,一下雨,就放假了。重读“真的”“地下”。板书:地下上学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圈画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和想象力。(二)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聚焦“画面”,研读分享:(1)读6-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习提示”,结合课文中的不同语句,小组内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展示小组成果:一人描述画面,一人朗读原文。2.探究活动(1)自主朗读第6-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具体描写画面的词句。(2)小组交流第6自然段中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交流的语句和阅读体会,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①教师引导想象:结合“树枝在林中互相触碰着”,可以想象他们是在拉着手轻轻地聊天;从“雷云拍着大手”,可以想象雷云鼓掌邀请花孩子们出来玩耍。结合“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可以想象花孩子们迎着风、伴着雨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舞蹈。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3)小组交流第7-9自然段中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初读时对有新鲜感的句子的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进一步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教师引导想象:结合“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引导学生想象:花孩子的家在天上,这个家会是怎样的?星星住的地方又是怎样的?结合“扬起双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花孩子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妈妈看到花孩子又会怎么做?结合“急急忙忙”,引导学生想象:花孩子为什么那么着急想回家去?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第7-9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想象:如果你就是花孩子,会对妈妈讲关于“花的学校”的什么事?3.成果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理解清楚画面。(1)读了“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冲了出来。”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花孩子们急忙冲出来的画面。你看,狂风使劲地吹着,这可把树枝和绿叶高兴坏了,他们立马抓住这个好机会,手拉着手,愉快地交谈了起来。这时,雷云也不甘寂寞,用力拍动着自己的大手,赶紧呼喊花孩子们一起出来玩耍。花孩子们一得到消息,赶紧从教室里冲了出来,瞬间,花孩子那美丽的身影遍布了草地。重读“拍”“冲”。(2)读了“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花孩子们住在家里的画面。你看,他们的家可真是美啊,竟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在的地方,那里群星闪闪、星光熠熠,光明而又温暖。花孩子平时在家的生活,可真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啊,别提多快乐了!他们可以坐上云朵去旅行,还可以和星星一起玩捉迷藏……重读“天上”“星星所在的地方”。(3)读了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这句/段话。我仿佛看到了花孩子回家找妈妈的画面。老师一宣布放假的消息,教室里立刻就炸开了锅,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回荡在整间教室。他们都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妈妈这次又给自己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说着说着,有的还禁不住舔了舔嘴唇,真是一群贪吃鬼啊!不一会儿,他们这群“快乐的小鸟”就飞回到了妈妈的身边。注意两个问句的连读。板书:回家找妈妈 活泼可爱 喜爱妈妈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圈画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和想象力。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用心灵的眼睛,和泰戈尔老爷爷一起到花的学校去畅游了一番,感受了花的学校的神奇以及花的孩子的可爱,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边阅读边想象,发现文字世界里的奇幻与精彩。四、拓展延伸简要介绍《新月集》,推荐阅读《新月集》中的名篇《金色花》。【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花孩子 活泼可爱 喜爱妈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