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 学案(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升华和凝华 学案(有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 知道升华与凝华的定义
2. 知道升华和蒸发是对温度没要求的
3. 知道生活中的常见的升华与凝华的现象
4. 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5. 掌握水循环,提高节约用的水意识
【自主学习】
一、观察典的物态变化
由实验可以看到,固态的碘受热后,容器内充满了紫色的 ;碘蒸气遇冷后变成了 。因为直接酒精火焰的温度(300℃以上)要高于碘的熔点(113.5℃)和沸点(184.35℃)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因此用火焰直接加热不能说明碘的升华。
二、升华与凝华
生活中,物质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或由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也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物理学中将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 。注:雾凇,其实也是霜的一种。
像熔化和汽化一样,升华也要 ;像凝固和液化一样,凝华也会 。因此,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以保证食物的新鲜),可以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来吸热降温。
三、水循环
【例1】如图所示,国画描绘的美景中蕴含了丰富的物态变化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湖面上厚厚的冰层是升华形成的 B.图乙,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凝固形成的
C.图丙,山林间的缕缕薄雾是液化形成的 D.图丁,枝头上的奇景雾凇是熔化形成的
【例2】自然界中的雾、露、冰、雪、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关于图中各种物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乙图中露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C.丙图中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D.图中日出雾散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例3】如图,冻干食品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简称,也称FD食品。制作时首先将食品中的水分速冻成冰,然后用高温加热使之直接变为水蒸气,食物因此而脱水干燥。需要食用时,只需重新加水,食物就会恢复原来的面貌,色、香、味、形不变。在制作冻干食品的过程中,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
【例4】南方春天会出现潮湿的“回南天”,室内的墙壁、地面甚至会“冒水”,这是 现象。为了消除卫生间里的臭味,可以在卫生间里放置一些固体空气清新剂,这些固体空气清新剂发生 ,产生的香味能掩盖异味。(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例5】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我们应从小培养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不断地在发生循环,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升华变成水蒸气
B.当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到冷空气,水蒸气便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在高空中如果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华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就会凝固成小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
【例6】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季节的变换给大自然带来很多奇妙的景象。如图,甲、乙、丙分别代表水的固、液、气三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甲到乙要吸热,例如积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B.由乙到丙会放热,例如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由丙到甲要吸热,例如高山之巅的积雪慢慢变少
D.由甲到丙会放热,例如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小冰晶
【归纳整理】
【课后巩固
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柜取出的冷饮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这是熔化现象
D.冬天,窗子的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 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如图所示,国画描绘的美景中蕴含了丰富的物态变化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湖面上厚厚的冰层是升华形成的
B.图乙,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凝固形成的
C.图丙,山林间的缕缕薄雾是液化形成的
D.图丁,枝头上的奇景雾凇是熔化形成的
5.如图是天池边防哨所战士在零下50度的环境中站岗保卫祖国,帽子全部结了冰,与帽子上的这些冰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
A.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
B.蜡油凝固成蜡烛
C.水结成冰
D.灯泡用久之后灯泡壁“变黑”
6.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A. B.
C. D.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023年12月11日冷空气来袭,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晶,莱芜迎来鹅毛大雪,厚厚的白雪将莱芜覆盖,银装素裹,天地一白。云、雨、露、霜、雪、雹、雾都是水的“化身”,水的状态发生转化与 密切相关。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9.如图所示,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水循环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气温较低的高空, 成小水珠或 成小冰晶,由此形成一朵朵白云;白云的小冰晶凝聚变大,下落过程中 成 __________大水珠形成雨。(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0.冬季天气较冷,学校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 ,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
11.在碘的升华实验中,小星直接把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小芳将试管浸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结果两试管都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由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中的碘蒸气一定是升华而成的
B.乙装置中的碘蒸气一定是汽化而成的
C.乙装置中,水沸腾前,试管内就会出现紫色的气体
D.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慢慢消失,凝固成碘颗粒附在试管内壁
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相应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均填物态变化)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体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4)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落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1.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化,形成了雾、雨、雪、露、霜、雾凇等等自然现象,如图所示是水的三态变化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过程
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过程
C.雾的形成是丙到甲的过程
D.雨的形成是甲到丙的过程
2.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将发生 现象。小王认为图甲中的碘蒸气是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你认为小王的猜想对吗? ,理由: 。小王在甲烧杯中放入干冰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则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二氧化碳/水蒸气)。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观察典的物态变化:典蒸气、固态典
二、升华与凝华:升华、凝华、吸热、放热
【例1】C
【例2】D
【例3】升华、吸
【例4】液化、放热
【例5】B
【例6】A
【课后巩固】
基础练习
1. D
2. A
3. D
4. C
5. D
6. B
7. D
8. 凝华、温度
9. 液化 、凝华、熔化
10. 凝固、凝华、放出、内
11. C
12. (1)汽化、凝华、液化;(2)汽化;(3)升华、吸收;(4)D
能力提升;
1. C
2. 升华、熔化、凝华、不对、水沸腾后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二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