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节 物质的溶解2 溶解度与溶液配制考点一、物质的溶解度(一)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2)溶解度“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若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100克溶剂。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溶剂必须等量。此处100克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是溶液质量。温度一定时,同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的质量无关。③状态:达到饱和。只有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100克)达到饱和时(溶解最大限度,溶质的量才是个确定的值, 否则溶解度就不是个确定的量。④单位:以克为单位,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二)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种物理性质。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溶解度越大,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溶解度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溶解度/克(20 ℃) <0.01 0.01~1 1~ 10 >10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举例 氯化银、碳酸钙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氯化钠(三)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通过实验,测得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将其汇总成表,以便查阅。如20℃时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物质 氢氧化钙 碳酸钠 氯化钠 硝酸钠 硝酸铵 蔗糖溶解度/克 0.165 21.5 36.0 88.0 192 203.9(四)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用描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①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②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③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④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⑤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⑥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五)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缓”,如NaCl。(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气体溶解度①气体溶解度的定义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下,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气体体积。例如:压强为101 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则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②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a.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b.外因: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降低)而减小(或增大),随压强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典例1: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t/℃ 0 10 20 30 40 50 60 70S/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1)硝酸钾的溶解性属于(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2)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 )A.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种类 D.溶剂的种类(3)在60 ℃时,2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 g硝酸钾。【答案】(1)A (2)A (3)220【解析】(1)在20℃时,溶解度大于10g为易溶;溶解度大于1g小于10g为可溶;溶解度大于0.01g小于1g为微溶;溶解度小于0.01g为难溶。(2)根据有关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判断;(3)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不变,即该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分析计算。【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g,应该为易溶,故选A。(2)溶液的温度、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都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但是固体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A。(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设2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解得:x=220g。变式1:20℃时,取下表中四种物质各20 g,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名称 氯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钠 蔗糖溶解度/g 7.4 31.6 36.0 203.9A.氯酸钾 B.硝酸钾 C.氯化钠 D.蔗糖【答案】A【解析】物质的溶解度小于加入的质量,那么溶液饱和,固体有剩余;物质的溶解度等于或大于加入的质量,那么溶液饱和或不饱和,固体没有剩余。【解答】根据表格可知,2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蔗糖的溶解度都大于20g,因此100g水中加入20g时不会有剩余。只有氯酸钾的溶解度小于20g,因此100g水中加入20g时会有剩余。变式2:(2024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的过程中溶解度增大B.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④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4%D.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克【答案】C【解析】(1)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2)(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4)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解答】A.①→②的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温度保持20℃不变,则硝酸钾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溶液②中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20g+30g=50g,大于此时的溶解度31.6g,因此溶液②饱和,此时的溶质质量就是31.6g。溶液③的温度为50℃,此时溶解度为85.5g>50g,即此时溶液不饱和,溶质质量为50g,因此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增大,而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C.④溶液的温度为20℃,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那么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故C正确;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克,或者131.6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故D错误。变式3:(2022八上·杭州期中)已知硝酸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 0 5 10 15 20 25 30溶解度/g 122 130 140 160 190 220 25020℃时,把65g硝酸铵溶解在50g水中.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所得溶液是 (填是/否)饱和溶液。(2)若上述溶液不饱和,用哪些方法可使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请说明具体操作(至少两种方案)【答案】(1)否(2)(1)加硝酸铵30g (2)蒸发15.8g水【解析】(1)根据表格确定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据此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铵的质量,最后与65g比较即可;(2)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质,也可蒸发溶剂,据此分析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19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铵95g。因为65g<95g,所以为不饱和溶液。(2)方法一:应该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95g-65g=30g;方法二:20℃时,65g硝酸铵达到饱和时需要加水xg,;解得:x=34.2g;那么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50g-34.2g=15.8g。考点二、溶液的配制(一)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种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①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了的溶质质量,没有溶解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例如20 ℃时,氯化钠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则20克氯化钠放入50克水中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只能是18克,而不是20克。②溶液的质量是指该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③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上、下质量单位应统一。④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最后结果是百分数或小数。⑤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两种计算方法,(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溶质的质量分数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的溶质相对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浓度也就越大。(三)溶液的配制实验目的: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某溶液。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保存(以配制50克10%氯化钠溶液为例)。(1)计算: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需氯化钠5克,需水45克。(2 )称量和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5克氯化钠,放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克/厘3,用量筒量取45毫升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4)装瓶和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标签向外)。误差分析:(1)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确,如药品、砝码放反(称量时使用游码),使药品称量质量偏小。②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使水量取多了。③烧杯不干燥,原来内部就有一些水④固体药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等。⑤称量好的固体药品向烧杯内转移时,一部分不小心撒在烧杯外面 了。(2)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确,如称量前没有调平衡,指针偏右,导致药品称量偏多。②砝码已生锈。③量取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使水量取少了。④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一部分洒在外面等。(四)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浓溶液质量 x浓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 x 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典例1: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对应温度下饱和时的质量分数与密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质量分数 11.7% 24% 39.0% 52.4% 62.8%密度(g/cm3) 1.027 1.056 1.086 1.116 1.186(1)60℃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除了添加溶质外,还可以采取方法的是 .(2)现将300g40%的硝酸钾稀释成30%,需加水少克 【答案】(1)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300g×40%=(300g+x) ×30%;解得:x=100g。【解析】(1)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减小溶解度。(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60℃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除了添加溶质外,还可以采取方法的是: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变式1:(2023八上·宁波期末)某同学用下图所示操作进行粗盐提纯实验。(1)图②有一明显错误,按该操作将造成的后果是 。(2)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后,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答案】(1)部分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依然浑浊 (2)③②①【解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和注意事项解答;(2)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②为过滤,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那么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部分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依然浑浊。(2)粗盐提纯的操作过程为:溶解、过滤和蒸发,即操作顺序为:③②①。变式2:(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欲配制80克5%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克。称量时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如图甲,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2)量取水时,选用规格为 (选填“100”或“200”)毫升的量筒更加合理。(3)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A.砝码磨损B.氯化钠固体不纯C.按照图乙的方法读数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答案】(1)4;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2)100(3)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4)A;B;C【解析】(1)氯化钠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定量称量的方法分析解答。(2)用溶液质量减去溶质质量得到水的质量,再计算出水的体积即可;(3)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80g×5%=4g。根据图甲可知,右盘略低,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为: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2)需要用水的质量为:80g-4g=76g,即需要水的体积:;则量取水时,应该选择规格为100毫升的量筒。(3)丙图为溶解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4)A.砝码磨损时,它的质量会偏小,而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会偏小,故A符合题意;B.氯化钠固体不纯,则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C.按照图乙的方法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导致水的体积偏小,故D不合题意。故选ABC。变式3:(2024八上·期末) 现有8%的氯化钠溶液50g,若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到20%,可采用的方法:(1)需要蒸发多少克水?(2)需要加入多少克氯化钠?(3)需要加入多少克40%的氯化钠溶液?【答案】(1)解:只是蒸发水,氯化钠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 20%后氯化钠的质量仍然为:50g×8%=4g,2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4g÷20%=20g,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50g-20g=30g需要蒸发30g的水(2)设需要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需要加入7. 5g氯化钠(3)设需要加入4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y。需要加入30g40%的氯化钠溶液【解析】【解答】(1)根据蒸发溶剂时溶质质量不变,由所给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所蒸发水的质量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由加入氯化钠,溶质和溶液质量都增加分析;(3)根据两溶液混合,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和为混合后溶液溶质质量,两溶液质量和为混合物两溶液质量分析。1.(2023八上·台州期末)2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4.6克X物质,则X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A. 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答案】B【解析】根据20℃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为难溶,0.01-1克为微溶,1-10克为可溶,大于10克为易溶分析。【解答】 2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4.6克X物质,则20℃时X物质的溶解度为9.2克,在1-10g之间,溶解性为可溶;2.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硝酸铵固体【答案】D【解析】根据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析出晶体说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生石灰放入水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放入水中溶液温度不变,硝酸铵放入水中溶液温度降低分析。【解答】A、 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水中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固体溶解温度无明显变化,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固体溶解吸热,温度降低,符合题意;3.(2022八上·义乌期中)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有晶体析出后再蒸发一段时间至时间t。这一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时间的变化关系合理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在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之前,虽然水不断蒸发,但是没有晶体析出,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后,随着水的不断减小,晶体不断析出,即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4.(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100克,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10%,可行的方法是( )A.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50克 B.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C.加入10克食盐固体 D.加入100克20%的食盐溶液【答案】A【解析】A. 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50克,溶质质量分数由5%增加到10%,此选项正确; B. 将溶液中水蒸发掉一半,溶液质量减少的不足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不能增加到10%,此选项错误;C. 加入10克食盐固体,溶质质量分数由5%大于10%,此选项错误; D. 加入100克20%的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2.5%,此选项错误。5.(2022八上·杭州月考)已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饱和氯化铵溶液(有少量晶体未溶解)加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过程中,氯化铵溶解度不断增大B.加热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一直增大C.实验前后溶液中都不能再溶解氯化钠D.加热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始终不变【答案】A【解析】(1)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判断;(2)溶质质量分数=;(3)根据对溶解性的认识判断;(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解答】A.加热过程中,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B.在加热过程中,当氯化铵完全溶解后,溶质的质量不再增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B错误;C.在实验过程中,即使氯化铵达到饱和后,也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故C错误;D.在加热的过程中,氯化铵不断溶解,则溶质质量不断增大,那么溶液质量不断增大,故D错误。6.(2022八上·杭州期中)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KNO3固体充分溶解(如图所示),已知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均为饱和溶液B.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将丙溶液降温到40℃,析出46.1gKNO3固体D.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答案】D【解析】(1)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2)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3)根据溶解度的知识计算;(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解答】甲和乙中存在未溶的晶体,则甲和乙为饱和溶液;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而此时100g中加入110g硝酸钾恰好饱和,即丙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甲和乙都是40℃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因此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不合题意;丙中溶质质量为110g,降低到4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110g-63.9g=40.1g,故C正确不合题意;溶质质量:甲=乙<丙,溶剂质量:甲=乙=丙,则溶液质量:丙>甲=乙,故D错误符合题意。7.(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固体X可能是氢氧化钠 B.固体X可能是硝酸铵C.氢氧化钙溶解度:①>② D.氢氧化钙质量分数:①=③【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加入X后,溶液变浑浊,是因为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固体X可能是NaOH,故选项说法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不可能有氢氧化钙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示可知,①中溶解的氢氧化钙多,则Ca(OH)2溶解度:①>②,故选项说法正确;D、①=③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相等,Ca(OH)2质量分数:①=③,故选项说法正确。8.(2023八上·台州期末)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食盐,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水的质量克 50 50 50 50食盐的质量/克 15 20 25 30溶液质量/克 65 68 m 6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表格中m值为68B.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落18克食盐C.相同温度下,把水的质量增加到100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增大D.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可以重新获得溶解了的食盐【答案】C【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溶解度与温度,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有关;【解答】A.从第二组中可以看出,5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食盐质量是28克,所以第三组中m值是68克,A正确;B. 20℃,50克水中最多可落18克食盐,B正确;C.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相同温度下,把水的质量增加到100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不变;C错误;D. 食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变化不大,所以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可以重新获得溶解了的食盐,D正确;9.(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在100克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此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a、c两点时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而b点时固体完全消失。已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B.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C.b点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a、d两点时,溶液质量相等【答案】B【解析】A. 由图可知,开始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 B. a、c两点时,温度相同,所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此选项正确;C. b点时,固体完全消失,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D. a点时温度高于d点时的温度,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a点时溶液质大,此选项错误。10.(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氯化钠(克) 35.7 36.0 36.6 37.3 38.4 39.8硝酸钾(克) 13.3 31.6 63.9 111 169 246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20℃时,要溶解36克氯化钠至少需要100克水C.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D.将8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和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是2.4克和137.4克【答案】D【解析】A、由图中数据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说法正确;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因此此温度下要溶解36克氯化钠至少需要100克水,故说法正确;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故说法正确;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80℃时,100g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都小于此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因此降温到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析出的晶体分别小于2.4g和137.4g,故说法错误。11.(2023八上·台州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如右下图所示,已知可能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因保管不当,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30%(质量分数)”字样。小科查阅了室温(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表。物质 氯化钠 氢氧化钠溶解度(g) 36 109根据试剂瓶上的标签和查阅的资料,小科判断出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请说明原因: 。【答案】氯化钠;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6.5%达不到30%【解析】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及20℃时时饱和溶液溶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解答】 试剂瓶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6.5%达不到30% ,所以不可能是氯化钠。12.(2022·浙江金华·八年级期末)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2)如图是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示意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饱和氢氧物质X,搅拌。如果物质X为___________固体,试管中会有晶体析出。【答案】氢元素和氧元素 NaOH【解析】(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搅拌,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烧杯中的液体温度升高,从而升高中的液体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有一部分氢氧化钙由于不能溶解而晶体析出。13.(2022八上·衢江期末)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请判断:最终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这句话对吗? (填 “对”或“不对”)。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答案】不对;丙、丁【解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2)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甲恒温蒸发10g水成为乙,乙中没有晶体,可判断出甲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的溶液是否饱和不能 确定。乙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了3g晶体,则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将丙的溶液过滤恒温蒸发10g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2)同温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则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丙、丁。14.(2024八上·期末) 图是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有:(1) A 物 质 和 B 物 质在 ℃时 溶解度相等。(2)t3℃时,将30gA物质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答案】(1)t2 (2)不饱和【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对应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分析;(2)根据溶解度对应溶液为100克水的饱和溶液分析。【解答】(1)A和B物质溶解度在 t2 ℃时 交于一点,即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2) t3℃时,A的溶解度为50克,将30gA物质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15.(2024八上·期末) 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t3℃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 50g水,分别充分溶解 A、B、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 (2)在 ℃时,分别配制A、B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需要用水的质量相等。(3)t4℃时,将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0g,分别蒸发掉1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答案】(1)A(2)t1(3)C、B、A【解析】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解答】(1) 在t3℃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 50g水,分别充分溶解 A、B、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A;(2) 在t1℃时,分别配制A、B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需要用水的质量相等。因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 t4℃时,将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0g,分别蒸发掉1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因为都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A溶解度最大, 所以100克水中A溶解的物质最多,蒸发100克水,A析出的物质也最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为 C、B、A ;故答案为:(1)A(2) t1 (3) C、B、A16.(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1)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___________克。(2)②中硝酸钾溶液为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计算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答案】8.4 不饱和 ②中溶液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为:【解析】(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40g-31.6g=8.4g。(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含义是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升温至60℃,蒸发60g水,则最多能溶解的质量为,则②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40g,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3)解析见答案。17(2022八上·婺城期末)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用天平称量时,1g以下用游码)。(2)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 。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3)【反思拓展】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答案】(1)②⑥①④⑤③ (2)增加氯化钠;等于 (3)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解析】(1)根据粗盐提纯实验的过程分析解答;(2)在进行定量称量时,一旦右盘的砝码和游码已经确定,就不能再进行调整了,只能通过调整左盘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再次平衡。根据m左=m右+m游码分析称得氯化钠的质量变化,然后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3)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的物质,最好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结晶。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的物质,可以尝试使用蒸发溶剂的方式结晶。【解答】(1)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为:取出食盐、称量食盐、倒入烧杯后同时注入适量的水、搅拌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即正确顺序为:②⑥①④⑤③。(2)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此时操作为:增加氯化钠。如果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氯化钠防反了,根据m左=m右+m游码可知,此时称出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3)【反思拓展】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18.(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在农业上通常用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实验室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g,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2)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④→②→___________ →③(用序号和箭头表示)。(3)操作②有错误,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4)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错误,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搅拌,加速溶解 ①→⑤ 称量时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偏小【解析】(1)图③操作为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配制溶液的过程:④从试剂瓶中取出氯化钠;②用天平称量规定质量的氯化钠;①将称出的食盐倒入烧杯备用;⑤用量筒量取规定体积的水,倒入烧杯;③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食盐全部溶解。则正确操作顺序:④→②→①→⑤→③。(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可知,操作②的错误:砝码和食盐放反了,正确操作为:称量时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4)如果食盐放在右盘,砝码放在作品,那么食盐的质量=砝码-游码,即测出食盐的质量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小。19.(2023八上·婺城期末)如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1)写出操作⑤中仪器A的名称 。(2)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为溶解、 、蒸发结晶。(3)操作④中存在的错误是 。(4)操作⑤当观察到A中出现大量固体时,接下来的操作是 。【答案】(1)蒸发皿(2)过滤(3)没有用玻璃棒引流(4)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解析】根据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及各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1) 操作④中仪器A的名称为蒸发皿。(2)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为溶解、 过滤、蒸发结晶。(3) 操作④中存在的错误是没用玻璃棒引流。(4)操作⑤当观察到A中出现大量固体时,接下来的操作是停止加热,继续用玻璃棒搅拌。20.(2022八上·余杭月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 50 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实验一:以下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图 C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图 D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3)实验二:用提纯后得到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答案】(1)搅拌,加速溶解(2)①(3)A;B【解析】(1)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2)根据过滤操作中滤纸的使用方法判断;(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图C为溶解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加速溶解。(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应该抵在三层滤纸处,此时过滤效果更好,故选①。(3)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使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B符合题意;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C不合题意。故选AB。21.(2021八上·椒江期末)右图为A、B 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形回答下列 问题。(1)交点C表示的意义是: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5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答案】(1)40 (2)3:5 (3)冷却热饱和溶液【解析】(1)根据图像确定两个图像交点对应的温度;(2)根据图像确定50℃时A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计算出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3)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那么它适宜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析出;否则,可以尝试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二者图像相交对应的温度为40℃,则:在4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50℃时,A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60g,那么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60g:100g=3:5;(3)根据图像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物质B的溶解度则变化较小,则: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22.(2022八上·临海期末)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下表:温度/℃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100氯化钠 35.7 36 36.6 37.3 38.4 39.8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1)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是硝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温度升高到60℃时,溶液的质量为 克。【答案】(1)蒸发溶剂 (2)饱和;150【解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则可以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如果物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非常小,则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2)将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用同样的方法判断60℃时是否饱和,确定溶质质量,并最终计算出溶液质量。【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因此得到氯化钠固体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因为50g>31.6g,所以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因为50g<110g,所以此时的溶液不饱和,溶质质量为50g,则溶液质量为:50g+100g=150g。”23.(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2)60℃时, 向 50 克水中加入 60 克硝酸钾, 求充分搅拌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 0.1%)【答案】大于 52.4%【解析】(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则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2)60℃时, 硝酸钾的的溶解度为110克,则50g水最多能溶解55g硝酸钾,向 50 克水中加入 60 克硝酸钾, 充分搅拌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2.4%或≈52.4%。24.(2023八上·嘉兴期末)小明在学习了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后,开展了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过程】步骤一:准确称量干燥的蒸发皿质量;步骤二:在T℃下保持恒温,配制该温度下的硫酸钠饱和溶液;步骤三:取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倒入蒸发皿中;步骤四:加热蒸发皿中溶液至干,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步骤五:计算出溶解度并记录在表格中。改变温度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硫酸钠/g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数据处理】(1)在步骤二中你判断该硫酸钠溶液达到饱和的证据是 。(2)根据表中数据画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得出结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答案】(1)烧杯中出现固体不能继续溶解(2);在0℃~60℃的范围内,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变小【解析】(1)当溶液中出现未溶的晶体时,说明溶液已经饱和;(2)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出结论】 根据图像,描述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解答】(1)在步骤二中你判断该硫酸钠溶液达到饱和的证据是:烧杯中出现固体不能继续溶解;(2)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得出结论】在0℃~60℃的范围内,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变大后变小。25.(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中)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Q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2)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方法);(3)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4)t2℃时,将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5)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答案】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蒸发溶剂(或升温) 降温(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80 C【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Q点表示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2)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3)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大;(4)t2℃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将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30g+50g=80g;(5)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乙>甲>丙,因为甲析出的固体比乙多,丙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故答案为C。26.(2020八上·黄岩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m(1)表中m=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3) 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写出过程)【答案】(1)13.6(2)解: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g13.6g×100%=26.47%,答: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3)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有:100×20%=(100g+x)×5%,x=300g,答:需要水的质量是300g【解析】(1)根据所给数据确定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确定m值分析;(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注意溶质质量为溶解的固体质量分析;(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质量为两溶液差值分析。【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10克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质量为3.6克,则m=13.6.27.盐酸是由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强。在通常情况下,1升水中最多可溶解约500升氯化氢气体,这时得到的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请回答:(1)盐酸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2)100g这种饱和浓盐酸中含有溶质质量是多少克?(3)将100g这种饱和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多少毫升?【答案】(1)氯化氢气体 (2)37g (3)270【解析】(1)由题意可知可知,盐酸是由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得到的;(2)100g这种浓盐酸的溶质是:100g×37%=37g;(3)设应加水的质量为x,100g×37%=(100g+x)×10%,则x=270g,即水的体积270mL,答:应加水270毫升。28.(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在每年的杨梅季结束后,果农为了给杨梅果园杀菌灭虫需要喷洒农药,小明爸爸觉得农药A低毒高效。该农药的产品信息标签如图:农药A规格: 100mL质量分数: 20%密度: 1.1g/cm3求:(1)这100毫升农药A的质量是___________g,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g。(2)小明爸爸欲配制20kg质量分数为4%的该农药来给杨梅果园杀菌灭虫,需要多少千克农药A和多少千克水?【答案】(1)110;22(2)设:需要农药A的质量为m浓,则:20千克×4% =20%m浓,m浓=4千克,需要加水的质量为:m水=20千克-4千克=16千克。【解析】(1)这100毫升农药A的质量是:m=ρV=1.1g/cm3×100cm3=110g;其中溶质的质量:110g×20%=22g;(2)见答案。29.疫情期间学校经常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处理。现医务室购买了一桶消毒液,上面标有“20L,1.1g/cm3,20%”的字样。请计算:(1)这一桶消毒液总质量是多少千克?其中含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学校共有40间教室,每间教室需要用去2%的消毒液2kg,则需要从20%的原装消毒液中取出多少千克溶液来配制?【答案】(1)解:20L=20000cm3 消毒液的总质量=20000cm3×1.1g/cm3=22000g=22kg溶质的质量=22kg×20%=4.4kg答:消毒液总质量为22kg,其中含溶质的质量为4.4kg。(2)解:需要2%的消毒液的质量=40×2kg=80kg设需要20%的消毒液的质量为x 80kg×2%=x×20%x=8kg答:需要20%的消毒液的质量为8kg。【解析】(1)见答案(2)见答案30.(2023八上·椒江期末)不同温度下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密度如表。温度(℃) 0 20 40 60 80质量分数 11.7% 24% 39.0% 52.4% 62.8%密度(g/cm3) 1.03 1.06 1.10 1.12 1.20(1)现将100毫升4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30%,需加水多少克?(2)如图甲所示,有一重2.2牛的木块漂浮于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请计算40℃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3)当温度改变时,图甲中木块排开液体体积V排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推断温度在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答案】(1)设需加水的质量为m,100cm3×1.10g/cm3×39.0%=(100cm3×1.10g/cm3+m)×30%,解得:m=33g(2)如图甲所示,有一重2.2牛的木块漂浮于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则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G木=2.2N;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 =2×10﹣4m3(3)升高【解析】(1)首先根据表格确定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再根据公式m=ρV计算出硝酸钾溶液的质量。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加水的质量即可。(2)根据漂浮条件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 计算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溶液密度变化,确定溶解度的变化,进而判断溶液的温度变化。【解答】(3)根据图像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增大。因为硝酸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此时溶液的温度升高。31.(2022八上·定海期末)2022年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GIAHS)在浙江青田举办。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而“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为了有效治理“稻飞虱”又不影响药剂对稻鱼的影响,每亩地需要喷洒0.03%的烯啶虫胺溶液30千克。(1)现有100亩地,需要10%的烯啶虫胺浓缩液多少瓶?加水多少升?(每瓶浓缩液净含量为500克)(2)若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则稀释后所配制的烯啶虫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每亩地需要喷洒0.03%的烯啶虫胺溶液30千克,则100亩地需要100×30kg=3000kg,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需要浓缩液的质量为 =9kg,需要加水质量为3000kg﹣9kg=2991kg,合2991L,每瓶浓缩液净含量为500克,则需要9000g÷500g/瓶=18瓶(2)偏小【解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2)根据仰视读数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分析。【解答】(2)量筒仰视读数,所得水实际体积偏大, 则稀释后所配制的烯啶虫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32.(2022八上·义乌期中)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 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过氧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现要配制500 克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 要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 加水多少克?【答案】(1)吸附(2)设需要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为x,500g×5%=20%x;解得:x=125g;需要加水的质量:500g-125g=375g。【解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从而计算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而前后溶液的质量之差为加水的质量。【解答】(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吸附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33.(2021八上·瑞安月考)你见过冬天能自发热,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装饮料吗,如图是“玛吉克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2)我们在喝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3)已知罐体底部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若要将100克该溶液稀释为20%的稀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答案】(1)B(2)减小(3)解:设需加水质量为x,所以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200g【解析】(1)根据物质溶于水时吸热还是放热判断;(2)打嗝说明有气体溢出,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解答;(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解答】(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说明它进入人体内能够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现象,故A、C不合题意;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故B符合题意。故选B。(2)我们在喝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34.(2023八上·温州期末)我国的耕地面积中有五分之一左右是盐化土壤,普通水稻栽种在这类土壤中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无法正常生长。为培育能在盐化土壤中健康生长的耐盐水稻,科研人员常利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对培育的水稻幼苗进行筛选研究,装置如右图。(1)为完成该研究项目,必须调查的相关数据是 。(2)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需配置3000克质量分数为0.5%的食盐溶液,请通过计算分析需要食盐多少克?(3)实验人员利用泡沫板固定水稻幼苗,以保证部分根露在空气中。若一泡沫板的质量为5克,体积为2.5×10-4米3,忽略水稻幼苗根排开水的体积,请通过计算说明该泡沫板能否承载总质量为75克的水稻幼苗。(该溶液的密度近似为1.0×103千克/米3)【答案】(1)盐化土壤溶液的浓度( 或普通水稻的耐盐度等)(2)m质=m液×A%=3000g×0.5%=15g(3)方法一:G=mg=(75g+5g)×10-3×10N/kg=0.8N)F浮=G=0.8NV排=F浮/ρ液g=0.8N/(1×103kg/m3×10N/kg)=8×10-5m3=80cm+小于泡沫的总体积,可以承载的住方法二:G=mg=(75g+5g)×10-3×10N/kg=0.8NV排=V物=2.5×10-4m3F浮=ρ液gV排=1×103kg/m3×10N/kg×2.5×10-4m3=2.5N 大于泡沫和幼苗的总重力,可以承载的住【解析】 m质=m液×A%;实验人员利用泡沫板固定水稻幼苗,以保证部分根露在空气中。 所以泡沫的最大浮力大于等于水稻和泡沫的总重力;【解答】(1) 为培育能在盐化土壤中健康生长的耐盐水稻,所以我们要调查盐化土壤溶液的浓度( 或普通水稻的耐盐度等);35.(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咸鸭蛋是中国特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腌制过程如下:(1)第一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如表一。鸭蛋的新鲜情况与其密度变化如图一。解析图一和表一信息,应选用表一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新鲜鸭蛋。表一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密度(g/cm3)2 1.016% 1.0310% 1.0715% 1.10(2)第二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现配制4000毫升质量分数为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多少克________。(3)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15%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二所示。图二中鸭蛋A的体积为80cm3,计算鸭蛋A所受的浮力大小________。【答案】6% 660g 8.8N【解析】(1)根据图一可知,新鲜鸭蛋的密度较大,而已变质的鸭蛋密度较小。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如果让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03g/cm3,那么新鲜鸭蛋在其中下沉,其它的在其中漂浮,这样就能挑选出新鲜鸭蛋。根据表格可知,此时对应的溶液密度为6%。(2)需要食盐的质量(3)鸭蛋A所受的浮力大小F浮=ρ液gSV排=1.1×103kg/m3×10N/kg×80×10﹣4m3=8.8N36.(2022·浙江衢州·八年级期末)如图1,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如图2所示的变化,请对图像变化原因作出解释。【答案】F浮=ρgV排,根据图像可知,V排变大,则ρ变小,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时,溶液的密度减小,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是烧杯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解析】见答案。思维导图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课后巩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节 物质的溶解2 溶解度与溶液配制考点一、物质的溶解度(一)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2)溶解度“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若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100克溶剂。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溶剂必须等量。此处100克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是溶液质量。温度一定时,同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的质量无关。③状态:达到饱和。只有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100克)达到饱和时(溶解最大限度,溶质的量才是个确定的值, 否则溶解度就不是个确定的量。④单位:以克为单位,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二)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种物理性质。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溶解度越大,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性越强。溶解度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溶解度/克(20 ℃) <0.01 0.01~1 1~ 10 >10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举例 氯化银、碳酸钙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氯化钠(三)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通过实验,测得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将其汇总成表,以便查阅。如20℃时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物质 氢氧化钙 碳酸钠 氯化钠 硝酸钠 硝酸铵 蔗糖溶解度/克 0.165 21.5 36.0 88.0 192 203.9(四)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用描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①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②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③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④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⑤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⑥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五)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缓”,如NaCl。(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气体溶解度①气体溶解度的定义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下,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气体体积。例如:压强为101 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则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②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a.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b.外因: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降低)而减小(或增大),随压强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典例1: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t/℃ 0 10 20 30 40 50 60 70S/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1)硝酸钾的溶解性属于(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2)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 )A.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种类 D.溶剂的种类(3)在60 ℃时,2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 g硝酸钾。变式1:20℃时,取下表中四种物质各20 g,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名称 氯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钠 蔗糖溶解度/g 7.4 31.6 36.0 203.9A.氯酸钾 B.硝酸钾 C.氯化钠 D.蔗糖变式2:(2024七下·海曙期末)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的过程中溶解度增大B.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④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4%D.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克变式3:(2022八上·杭州期中)已知硝酸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 0 5 10 15 20 25 30溶解度/g 122 130 140 160 190 220 25020℃时,把65g硝酸铵溶解在50g水中.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所得溶液是 (填是/否)饱和溶液。(2)若上述溶液不饱和,用哪些方法可使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请说明具体操作(至少两种方案)考点二、溶液的配制(一)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种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①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了的溶质质量,没有溶解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例如20 ℃时,氯化钠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则20克氯化钠放入50克水中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只能是18克,而不是20克。②溶液的质量是指该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③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上、下质量单位应统一。④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最后结果是百分数或小数。⑤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两种计算方法,(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溶质的质量分数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的溶质相对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浓度也就越大。(三)溶液的配制实验目的: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某溶液。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保存(以配制50克10%氯化钠溶液为例)。(1)计算: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需氯化钠5克,需水45克。(2 )称量和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5克氯化钠,放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克/厘3,用量筒量取45毫升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4)装瓶和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标签向外)。误差分析:(1)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确,如药品、砝码放反(称量时使用游码),使药品称量质量偏小。②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使水量取多了。③烧杯不干燥,原来内部就有一些水④固体药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等。⑤称量好的固体药品向烧杯内转移时,一部分不小心撒在烧杯外面 了。(2)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确,如称量前没有调平衡,指针偏右,导致药品称量偏多。②砝码已生锈。③量取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使水量取少了。④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一部分洒在外面等。(四)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浓溶液质量 x浓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 x 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典例1: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对应温度下饱和时的质量分数与密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质量分数 11.7% 24% 39.0% 52.4% 62.8%密度(g/cm3) 1.027 1.056 1.086 1.116 1.186(1)60℃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除了添加溶质外,还可以采取方法的是 .(2)现将300g40%的硝酸钾稀释成30%,需加水少克 变式1:(2023八上·宁波期末)某同学用下图所示操作进行粗盐提纯实验。(1)图②有一明显错误,按该操作将造成的后果是 。(2)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后,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变式2:(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欲配制80克5%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克。称量时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如图甲,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2)量取水时,选用规格为 (选填“100”或“200”)毫升的量筒更加合理。(3)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A.砝码磨损B.氯化钠固体不纯C.按照图乙的方法读数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变式3:(2024八上·期末) 现有8%的氯化钠溶液50g,若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到20%,可采用的方法:(1)需要蒸发多少克水?(2)需要加入多少克氯化钠?(3)需要加入多少克40%的氯化钠溶液?1.(2023八上·台州期末)2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4.6克X物质,则X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A. 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2.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硝酸铵固体3.(2022八上·义乌期中)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有晶体析出后再蒸发一段时间至时间t。这一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蒸发时间的变化关系合理的是( )A. B. C. D.4.(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100克,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10%,可行的方法是( )A.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50克 B.将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C.加入10克食盐固体 D.加入100克20%的食盐溶液5.(2022八上·杭州月考)已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饱和氯化铵溶液(有少量晶体未溶解)加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过程中,氯化铵溶解度不断增大B.加热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一直增大C.实验前后溶液中都不能再溶解氯化钠D.加热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始终不变6.(2022八上·杭州期中)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KNO3固体充分溶解(如图所示),已知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均为饱和溶液B.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将丙溶液降温到40℃,析出46.1gKNO3固体D.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7.(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固体X可能是氢氧化钠 B.固体X可能是硝酸铵C.氢氧化钙溶解度:①>② D.氢氧化钙质量分数:①=③8.(2023八上·台州期末)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食盐,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水的质量克 50 50 50 50食盐的质量/克 15 20 25 30溶液质量/克 65 68 m 6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表格中m值为68B.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落18克食盐C.相同温度下,把水的质量增加到100克,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增大D.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可以重新获得溶解了的食盐9.(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在100克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此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a、c两点时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而b点时固体完全消失。已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B.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C.b点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a、d两点时,溶液质量相等10.(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氯化钠(克) 35.7 36.0 36.6 37.3 38.4 39.8硝酸钾(克) 13.3 31.6 63.9 111 169 246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20℃时,要溶解36克氯化钠至少需要100克水C.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D.将8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和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是2.4克和137.4克11.(2023八上·台州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如右下图所示,已知可能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因保管不当,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30%(质量分数)”字样。小科查阅了室温(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表。物质 氯化钠 氢氧化钠溶解度(g) 36 109根据试剂瓶上的标签和查阅的资料,小科判断出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请说明原因: 。12.(2022·浙江金华·八年级期末)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2)如图是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示意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饱和氢氧物质X,搅拌。如果物质X为___________固体,试管中会有晶体析出。13.(2022八上·衢江期末)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请判断:最终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这句话对吗? (填 “对”或“不对”)。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14.(2024八上·期末) 图是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有:(1) A 物 质 和 B 物 质在 ℃时 溶解度相等。(2)t3℃时,将30gA物质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15.(2024八上·期末) 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t3℃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 50g水,分别充分溶解 A、B、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 (2)在 ℃时,分别配制A、B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需要用水的质量相等。(3)t4℃时,将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0g,分别蒸发掉1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16.(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1)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___________克。(2)②中硝酸钾溶液为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计算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17(2022八上·婺城期末)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用天平称量时,1g以下用游码)。(2)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 。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3)【反思拓展】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18.(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在农业上通常用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实验室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g,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2)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④→②→___________ →③(用序号和箭头表示)。(3)操作②有错误,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4)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错误,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9.(2023八上·婺城期末)如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1)写出操作⑤中仪器A的名称 。(2)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为溶解、 、蒸发结晶。(3)操作④中存在的错误是 。(4)操作⑤当观察到A中出现大量固体时,接下来的操作是 。20.(2022八上·余杭月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 50 克2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实验一:以下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图 C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图 D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3)实验二:用提纯后得到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21.(2021八上·椒江期末)右图为A、B 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形回答下列 问题。(1)交点C表示的意义是: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5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如果在大量的A中含有少量杂质B,要提纯A,可先将样品配制成溶液,再采取 (选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获得更高纯度的A。22.(2022八上·临海期末)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下表:温度/℃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100氯化钠 35.7 36 36.6 37.3 38.4 39.8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1)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是硝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温度升高到60℃时,溶液的质量为 克。23.(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氯化钠溶解度(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硝酸钾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2)60℃时, 向 50 克水中加入 60 克硝酸钾, 求充分搅拌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 0.1%)24.(2023八上·嘉兴期末)小明在学习了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后,开展了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实验过程】步骤一:准确称量干燥的蒸发皿质量;步骤二:在T℃下保持恒温,配制该温度下的硫酸钠饱和溶液;步骤三:取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倒入蒸发皿中;步骤四:加热蒸发皿中溶液至干,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步骤五:计算出溶解度并记录在表格中。改变温度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硫酸钠/g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数据处理】(1)在步骤二中你判断该硫酸钠溶液达到饱和的证据是 。(2)根据表中数据画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得出结论】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5.(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中)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Q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2)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方法);(3)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4)t2℃时,将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5)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26.(2020八上·黄岩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m(1)表中m=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过程)(3) 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写出过程)27.盐酸是由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强。在通常情况下,1升水中最多可溶解约500升氯化氢气体,这时得到的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请回答:(1)盐酸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2)100g这种饱和浓盐酸中含有溶质质量是多少克?(3)将100g这种饱和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多少毫升?28.(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在每年的杨梅季结束后,果农为了给杨梅果园杀菌灭虫需要喷洒农药,小明爸爸觉得农药A低毒高效。该农药的产品信息标签如图:农药A规格: 100mL质量分数: 20%密度: 1.1g/cm3求:(1)这100毫升农药A的质量是___________g,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g。(2)小明爸爸欲配制20kg质量分数为4%的该农药来给杨梅果园杀菌灭虫,需要多少千克农药A和多少千克水?29.疫情期间学校经常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处理。现医务室购买了一桶消毒液,上面标有“20L,1.1g/cm3,20%”的字样。请计算:(1)这一桶消毒液总质量是多少千克?其中含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学校共有40间教室,每间教室需要用去2%的消毒液2kg,则需要从20%的原装消毒液中取出多少千克溶液来配制?30.(2023八上·椒江期末)不同温度下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密度如表。温度(℃) 0 20 40 60 80质量分数 11.7% 24% 39.0% 52.4% 62.8%密度(g/cm3) 1.03 1.06 1.10 1.12 1.20(1)现将100毫升4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30%,需加水多少克?(2)如图甲所示,有一重2.2牛的木块漂浮于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请计算40℃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3)当温度改变时,图甲中木块排开液体体积V排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推断温度在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1.(2022八上·定海期末)2022年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GIAHS)在浙江青田举办。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而“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为了有效治理“稻飞虱”又不影响药剂对稻鱼的影响,每亩地需要喷洒0.03%的烯啶虫胺溶液30千克。(1)现有100亩地,需要10%的烯啶虫胺浓缩液多少瓶?加水多少升?(每瓶浓缩液净含量为500克)(2)若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则稀释后所配制的烯啶虫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2.(2022八上·义乌期中)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 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过氧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现要配制500 克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 要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 加水多少克?33.(2021八上·瑞安月考)你见过冬天能自发热,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装饮料吗,如图是“玛吉克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2)我们在喝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3)已知罐体底部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若要将100克该溶液稀释为20%的稀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34.(2023八上·温州期末)我国的耕地面积中有五分之一左右是盐化土壤,普通水稻栽种在这类土壤中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无法正常生长。为培育能在盐化土壤中健康生长的耐盐水稻,科研人员常利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对培育的水稻幼苗进行筛选研究,装置如右图。(1)为完成该研究项目,必须调查的相关数据是 。(2)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需配置3000克质量分数为0.5%的食盐溶液,请通过计算分析需要食盐多少克?(3)实验人员利用泡沫板固定水稻幼苗,以保证部分根露在空气中。若一泡沫板的质量为5克,体积为2.5×10-4米3,忽略水稻幼苗根排开水的体积,请通过计算说明该泡沫板能否承载总质量为75克的水稻幼苗。(该溶液的密度近似为1.0×103千克/米3)35.(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咸鸭蛋是中国特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腌制过程如下:(1)第一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如表一。鸭蛋的新鲜情况与其密度变化如图一。解析图一和表一信息,应选用表一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新鲜鸭蛋。表一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密度(g/cm3)2 1.016% 1.0310% 1.0715% 1.10(2)第二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现配制4000毫升质量分数为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多少克________。(3)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15%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二所示。图二中鸭蛋A的体积为80cm3,计算鸭蛋A所受的浮力大小________。36.(2022·浙江衢州·八年级期末)如图1,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如图2所示的变化,请对图像变化原因作出解释。思维导图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典例分析举一反三课后巩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2 溶解度与溶液配制 举一反三(原卷版).doc 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2 溶解度与溶液配制 举一反三(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