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并理解文中生字、新词,通过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2.深入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鉴赏诗歌的写作妙处。
3.让学生深刻感受大堰河的形象特点,体会大堰河浓烈而真挚的母爱,领悟诗歌所包含的情 感之美。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深入体会作者对大堰河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分析诗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大堰河的形象。
难点:理解诗歌的感情变化,准确把握大堰河的形象特点,深刻领会“高贵灵魂”的内涵。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艾青 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去感受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情厚谊,去领略那份真挚而深沉的母
爱。
(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音频或视频,营造情感氛围)
请同学们在聆听课文音频的同时,注意认读生字词,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并思考以下问题: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诗人对大堰河怀有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教学课程 1.初读印象分享
(1)请几位同学分享对这首诗的初步感受,包括诗歌的语言、节奏、情感等方面。
(2)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2.诗歌朗读与层次分析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语调、语速和重音的把握,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 感美。
(2)引导学生划分全诗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 诗歌层次大致可分为:
第一部分(1-3节):怀念与痛悼,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养育关系。
第二部分(4-8节):眷恋与感激,回忆大堰河在我家的辛勤劳作和对我的无私关爱。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与控诉,描述大堰河去世后的悲惨遭遇,揭示旧中国农民的苦难 命运。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与赞美,直抒对大堰河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赞美她的高贵灵魂。
(3)教师通过PPT 展示诗歌的线索,帮助学生梳理诗歌的结构和思路。 3.文本研读
(1)第一部分研读
① 引导学生仔细研读第一部分,重点品味第三小节。 a. 分析景物描写所营造的意境,体会其特征。
(PPT 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雪景描写,如“雪压着草盖的坟墓”“檐头的枯死
的瓦菲”等,让学生感受其凄凉、衰败、荒寂的氛围。)
b.探讨“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诗句反复出现的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进行总结和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诗 句反复出现所渲染的抑郁、低沉的怀念之情。)
② 思考:这部分内容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我”与大堰河之间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学生自主阅读,找出相关细节描写,如“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 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描写所传达的情感。
(2)第二部分研读
① 思考:回到生母家中的“我”生活富足,但心情钮怩不安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如“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 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等,体会“我”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和不适应,以 及对大堰河的思念之情。)
② 诗人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如大堰河家的贫穷与“我”家的 富足、大堰河的慈爱与“我”父母的冷漠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对比所表达的情感,体会 诗人对大堰河的眷恋与感激之情。)
(3)第三部分研读
① 探讨:大堰河去世后,描写她家人的悲惨遭遇有何用意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大堰河的去世对家庭的影响,如“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 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等,体会大堰 河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揭示旧中国农民的悲剧命运,表达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 世道不公的控诉。)
② 思考:这部分内容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大堰河的苦难和不幸
(学生自主阅读,找出相关描写,如“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 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描写背后所隐藏的苦难,体会大堰河的坚强和隐忍。)
(4)第四部分研读
①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思考:大堰河的灵魂为何被描绘为紫色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进行总结和点拨。紫色在诗歌中象 征着苦难、伤痛和死亡,同时也是大堰河四十几年来苦难生活的写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紫色又是高贵的象征,诗人用紫色修饰大堰河的灵魂,既是对她凄惨身世的着色,也是对她 高贵灵魂的赞美。)
② 思考:大堰河的高贵灵魂体现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如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慈爱、无私等品质,教师引导 学生深入体会大堰河高贵灵魂的内涵,感受她在苦难中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
4.诗歌鉴赏
(1)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的作用。
(PPT展示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片段,如“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
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等,让学生分析这些细节描写所展现的大堰河的形象 特点,感受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之情。)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反复、比喻等,体会其对增强诗歌感染力的作用。 (举例说明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
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增强了语势,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和乐观;“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 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我的保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大堰河与“我”的 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情。)
(3)探讨诗歌的语言特色,如质朴、平实、生动等,体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让学生找出诗歌中语言质朴、平实的句子,如“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 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等,感受诗人真挚的情感;同时,找出诗歌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如“她 的笑,是对生活的渴望,是对未来的憧憬,是对命运的抗争”等,体会诗歌的感染力。)
5.情境体验
(1)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诗人艾青,身临其境地感受他对大堰河的情感。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朗诵诗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和感悟。)
(2)播放与诗歌情感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6.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回顾全诗,总结大堰河的形象特点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大堰河是一个勤劳淳朴、善良慈爱、无私奉献的劳动妇女形象,她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 妇女的化身,诗人通过对她的赞美和怀念,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旧世界的控诉,同 时也讴歌了人性的美好和高贵。)
(2)强调大堰河高贵灵魂的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大堰河的精神品质。
(引导学生思考大堰河高贵灵魂对自己的启示,如珍惜亲情、关爱他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 困难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作业布置
7.选择诗歌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进行赏析,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8.阅读艾青的其他诗歌,如《我爱这土地》《光的赞歌》等,感受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并 与同学交流分享。
9.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四、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一、怀念与痛悼
1.大堰河的悲苦身世
2.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二、眷恋与感激
3.辛勤劳作
4.无私关爱
三、同情与控诉
5.去世后的悲惨遭遇
6.揭示农民的苦难命运 四 、讴歌与赞美
7.紫色灵魂的象征意义 8.对高贵灵魂的赞美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感受诗歌的情感
之美和艺术魅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较为深刻。但在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诗歌中一些细节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对学生的个性化解 读关注不够等。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