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9课 秦统一中国【核心素养】1.观察《秦灭六国形势图》,知道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时空观念)2.观察《统一文字示意图》《统一货币示意图》,分析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历史解释)3.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识读《秦朝形势图》,明确秦朝疆域四至,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秦灭六国观察右图,秦灭六国完成于哪一年 秦王为什么能够成功“灭六国” 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1.时间:公元前221年。2.原因: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研读右侧史料,解读皇帝具有怎样的权威。秦朝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推行了怎样的治理措施 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意义 1.皇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嬴政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2.中央: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一些官员,称为“九卿”。3.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意义: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三、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右栏史料,完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经济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交通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军事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四、秦朝的疆域【课堂训练】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冲这样描述: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制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新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2.《中国通史》写道:“秦朝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材料表明( )A.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B.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D.郡县制度的建立是秦统一的基础3.《史记》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 )A.灵渠 B.阿房宫 C.骊山陵墓 D.万里长城4.一月古时本来又称“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始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这反映了( )A.秦朝统治残暴 B.文化专制加强C.百姓拥护皇帝 D.皇权至高无上5.同学们针对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展课上大讨论,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②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王”③地方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④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务,有最终决断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6.“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阅读下列哪一选项,能感受前面顺口溜反映的历史人物身上的豪气和霸气?( )A.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B.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C.使唐人威声,远播域外,汉族势力,震烁古今D.你用弯弓射去大漠的烟迷,你用铁骑征服欧亚的骄横7.秦简《为吏之道》规定:要准确把握民众的才智能力,以任用合适的官吏,而不能根据官禄决定其任职。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只能暴露出长官的昏庸。这表明,秦朝( )A.规范官吏政治行为 B.崇尚儒家思想C.官吏选拔量才任用 D.社会矛盾激化8.秦统一前,“印无定制,随其所愿”。秦统一后,“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这种变化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加强( )A.控制六国诸侯 B.秦国法律观念C.社会阶层固化 D.中央集权制度9.七年级同学小蒲学习《秦统一中国》,整理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中一部分如图所示,这幅图表达的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 D.统一车轨10.有学者指出,秦汉时期创造了统治大国的制度基础和治国经验,逐步形成了统一规模、统一传统。材料中的“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科举制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11.秦始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材料一:秦始皇诏十六斤铜权(秤砣) 李斯等《琅琊石刻 始皇颂诗》节选皇帝之功,勤劳本事……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功盖五帝,泽及牛马。材料二: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以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译编自贾谊《过秦论》材料三: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请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贾谊和柳宗元对秦始皇的评价。(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参考答案1-10 ABDDC ACDBD11.(1)信息1:最高统治者自称皇帝。信息2:统一度量衡。信息3:统一文字。(2)贾谊: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抛弃仁义,实行暴政,以严苛刑法治民。柳宗元:对秦始皇持肯定态度,认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3)评价:评价历史人物,应结合时代背景,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