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特异性免疫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特异性免疫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4.2 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分别是怎样的?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如何协调配合来调节机体稳态?
3.如何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认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基础、重点)
(思维训练、难点)
(长期训练)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分子标签:细胞膜表面作为身份标志的一组蛋白质。不同生物的细胞表面的分子标签不同,所以能被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区分。
(2)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分子标签。
双方成员简介
攻方
守方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我只是想找个家而已,卑微单细胞生物的苦恼,谁懂啊!
病毒、细菌、真菌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这是谁家,没点数么?
攻击/守护对象
活细胞、营养物质
体液免疫主战力
细胞免疫主战力
二、体液免疫
有情况
吞了再说
有点特别,汇报情况吧
是个生面孔,得重视。传令下去……
细胞因子
收到,变身
生化大炮
留档
聚沉,无法行动
猎杀时刻
一大波病毒来袭
二、体液免疫
①B细胞接触识别(激活信号一)
②抗原呈递细胞摄取
③APC把抗原信息呈递到细胞表面,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分子变化,与B细胞接触
(激活信号二)
④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分泌细胞因子
⑤B细胞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⑥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
病原体来袭
(1)过程:
①病原体进入内环境,一些与 接触,另一些被 摄取、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传递给 ;
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然后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 ,从而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
③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结合后也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成 ,小部分分化成 。
④ 可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随 在全身循环并特异性的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形成沉淀,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二、体液免疫
B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体液
二、体液免疫
(2)抠细节:
①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 ;

②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过程的作用: 。
③抗体与病原体结合的作用: 。
④记忆B细胞的作用:

⑤体液免疫的作战对象:存在于 的病毒、细菌等。
⑥B细胞的特异性:一个B细胞只针对 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 。
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
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信息后与B细胞接触
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
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快速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的感染
内环境
一种
抗体
三、细胞免疫
入侵成功
偶遇并识别
变身
留档
战斗
裂解
释放
猎杀时刻
打波辅助
细胞因子
三、细胞免疫
(1)过程:
①病原体入侵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
② 识别变化的信号,在 的促进作用下分裂、分化,形成新的 和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可 、 、 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③靶细胞裂解、死亡后,释放出病原体,病原体可能与 结合或直接被其他细胞吞噬消化掉。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识别
接触
裂解
抗体
(2)抠细节:
①病原体进入内环境后,不会同时成功入侵宿主细胞,留在内环境的病原体可能通过 途径激活B细胞以及活化辅助性T细胞。
②宿主细胞:易被病原体入侵或已被入侵的细胞。
靶细胞:被免疫细胞作为攻击对象的细胞。(广义靶细胞还包括激素作用目标等……)
③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过程的作用: 。
④细胞免疫 (能/不能)杀死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杀死的是靶细胞。
⑤靶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后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 (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⑥记忆T细胞可在体内存活多年,如再次遇到 的抗原,它们会立即分化为 ,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三、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
不能
细胞凋亡
相同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病毒性结膜炎
病毒性结膜炎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多见。由于感染病毒种类不同,个人免疫情况、病毒毒力大小不同,症状表现也不同。大多表现为结膜充血,耳后淋巴结肿大,水样分泌物,眼部刺激和睡醒时上下眼脸粘住,一般双眼先后发病;严重者可表现为明显畏光、异物感等。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所以接触过患者泪液、分泌物或接触的物体,再触摸眼部会被感染。
情景训练
腺病毒
腺病毒可突破角膜、结膜,入侵眼部宿主细胞,或随血液运输到其他组织持续感染
知识衔接:
突破黏膜,即突破第一道防线;
随体液运输,运输过程中被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即第二道防线与之作战的过程。
腺病毒
腺病毒可突破角膜、结膜,入侵眼部宿主细胞,或随体液运输到其他组织持续感染
知识衔接:
病毒识别宿主细胞,与信息分子(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识别靶细胞原理相似,不过信息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结合的结果是把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而病毒是通过与受体结合,打开宿主细胞的"大门",把自己送进去。
吞噬细胞消化腺病毒的时候,会把病毒的抗原信息呈递到细胞表面
知识衔接:
此处的吞噬细胞,即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吞噬细胞直接消灭病毒的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呈递抗原信息,则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一部分。——所以吞噬细胞参与了第二、三道防线。
被病毒入侵的细胞,其膜表面也能呈递一定的抗原信息,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知识衔接:
免疫细胞的特异功能:根据"分子标签"区分己方与敌方。
靶细胞的异常膜表面,既能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也能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即巨噬、树突状和B),归根到底是识别"分子标签"。
这就是"侵入细胞的病原体能同时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原因!
APC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传递抗原信息
知识衔接:
辅助性T细胞: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发出指令(细胞因子),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司令官一样的存在。
辅T识别特定抗原信息后也能分裂分化,故也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全力合作,清除病毒
知识衔接: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靶细胞,发出"死亡"信号,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浆细胞产生的大量抗体,结合病毒,与之形成沉淀;
吞噬细胞既能吞病毒,也能吞"沉淀",完成对病毒的最后一击。
尝试从系统角度,说说自己对三大系统协作的理解。
结构
功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