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标·定向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特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定位学习任务1 中古时期的西亚一、阿拉伯帝国1.建立7世纪初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世纪中期 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统治(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政治 稳定 (1)最高统治者③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2)下设各部大臣,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经济 繁荣 (1)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商人在东到④、西到②、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 (2)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①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 灿烂 辉煌 融合⑤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⑦、印度的⑥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智选:①巴格达 ②西欧 ③哈里发 ④东亚 ⑤东西方 ⑥数字 ⑦造纸术【微思】(1)它伴随着阿拉伯大军的新月旗帜和弯刀,跃入了更广阔的天地,你知道这是描述的世界哪一宗教吗 提示:伊斯兰教。(2)观察课本“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阿拉伯在传统亚欧非贸易中处于什么地位 提示: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扩张:(请正确连线)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政治 (1)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2)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经济 (1)经济繁荣:15—16世纪,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垄断商路: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微思】(1)观察课本“15—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提示: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影响东西方贸易。(2)阅读课本“史料阅读”,思考奥斯曼人对君士坦丁堡的劫掠说明了什么 提示:战争对人类以及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图解】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 【辨析比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1)上古时期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2)中古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3)跨越古代和近代的奥斯曼帝国。学习任务2 中古时期的南亚和东亚一、印度1.笈多帝国(1)建立:4世纪初,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2)统治: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政治 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宗教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1)建立:13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2)统治宗教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中央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 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微思】4—13世纪,印度先后经历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统治,这一时期印度的主要宗教是怎样演变的 提示:笈多帝国将印度教作为国教;德里苏丹国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二、日本1.社会发展: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2.大化改新背景 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概况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结果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3.幕府统治(1)背景政治 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经济 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社会 贵族和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形成武士集团(2)建立: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3)特点:①②③(填写正确序号)①天皇没有实权 ②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③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 ④佛教成为日本的国教(4)结束: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微思】(1)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面对学习样板,日本进行了什么活动 提示:大化改新。(2)观察课本“日本武士(绘画作品)”,思考日本武士集团的形成对12—19世纪日本政治体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提示:实行幕府统治。【图解】日本的幕府统治借图发挥·幕府统治是日本庄园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幕府统治下天皇没有实权,掌握实权的是幕府的将军和地方上的大名。三、朝鲜1.新罗: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2.高丽(1)建立: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2)统治政治 中央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经济 推行土地国有选官 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文化 学习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3.朝鲜(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建立 14世纪末③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统治 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明朝大将②、朝鲜大将①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智选:①李舜臣 ②邓子龙 ③李成桂【微思】中朝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在16世纪中朝人民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是什么 提示:反抗日本侵略,并取得了胜利。【图解】古代朝鲜的发展主题一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项目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建立 8世纪中期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统治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对外 来文 化态 度 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方式,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作用 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精要点拨】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1)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一定程度阻碍了东西方贸易,但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思考】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说明古代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重要的贡献,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有哪些 (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成就。(2)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传播到东方。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情境探究】 史料一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之城),并宣布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造成清真寺,大教堂旁也出现了4座伊斯兰尖塔。史料二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帕特农神庙被改为教堂。为了抹去异教的历史,许多雕刻被污损了。后来雅典又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基督教堂随之被改为清真寺,寺旁还设置了尖塔,雕像遭到进一步污损。——《永久的辉煌·雅典卫城》解说词探究 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征服者对征服地区文明的态度有何不同。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伊斯兰之城”“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造成清真寺”[自主作答]提示:态度:一是破坏原有的文明;二是吸收原有的文明。启示:征服未必要以破坏和摧毁为代价;不同文明可以和平共处,既有利于政治稳定,也有利于保存优秀文化。主题二 中古时期的东亚文明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古时期中华文明对东亚文明的影响 1.途径:各国派学者或使者来华学习。 2.内容政治 学习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引进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经济 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推行土地国有制,加强国家对土地和农民的控制,以此扩大国家税源文化 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各民族国家文字教育 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儒学教育机构思想 儒家思想渗透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中,衣食住行都受中华文明的影响 3.特点:中华文化宽容、开放,在广泛吸收、融汇外域文化的基础上更显其博大恢弘,同时,中华文化又以强大的力度向外辐射,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独特魅力。 4.影响:形成以中华儒家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促进东亚经济文化的交流。 【思考】唐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思考唐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影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而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2)大化改新建立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实际上是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移植。(3)仿效唐律颁布律令。(4)中国的建筑、服饰、货币、文字等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情境探究】 史料一 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史料二 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探究 据史料一、二,概括中国对朝鲜和越南产生的影响。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史料一“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史料二“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自主作答]提示:朝鲜仿效中国的土地制度,越南仿效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题组一 阿拉伯帝国1.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地点是 ( )A.亚历山大 B.麦加C.麦地那 D.巴格达【解析】选C。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故选C。亚历山大、麦加均不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排除A、B;巴格达是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排除D。2.(2022·锦州高一检测)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是在 ( )A.8世纪中期 B.9世纪中期C.10世纪中期 D.11世纪中期【解析】选A。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故选A,排除B、C、D。 【补偿训练】 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后经过征服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它就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解析】选C。由“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后经过征服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可知该国家是阿拉伯帝国,故选C。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与题干内容不符,A、B、D不符合题意。3.在亚、非、欧三大洲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的是 ( )A.古埃及商人 B.古希腊商人C.古罗马商人 D.阿拉伯商人【解析】选D。在亚、非、欧三大洲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的是阿拉伯商人,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故选D。古埃及商人、古希腊商人和古罗马商人都与题干的描述不符,排除A、B、C。【拓展延伸】正确认识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1)他们重视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2)注重保护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化;(3)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4)有力地推动了西欧文化的发展。题组二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4.它曾经灭亡了拜占庭帝国,它曾经为西欧的文艺复兴作出了传承的贡献,它到了近代遭到了几乎所有列强的入侵。它是 ( )A.清王朝 B.奥斯曼帝国C.蒙古帝国 D.阿拉伯帝国【解析】选B。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故选B。A、C、D不符合“灭亡了拜占庭帝国”,排除。5.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其首都是 ( )A.亚历山大 B.罗马C.伊斯坦布尔 D.巴格达【解析】选C。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曾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故选C。亚历山大位于埃及,罗马位于意大利,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排除A、B、D。 【补偿训练】 下列对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的表达正确的是 ( )①宗教领袖②国家和军队的主宰③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④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选B。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与奥斯曼帝国苏丹无关,排除④,其他组合项符合史实并与题意相符,故选B。题组三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6.(2022·营口高一检测)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其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区,此国家是 ( )A.孔雀王朝 B.奥斯曼帝国C.笈多帝国 D.德里苏丹国【解析】选C。笈多帝国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故选C。孔雀王朝是古印度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奥斯曼帝国是奥斯曼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德里苏丹国是13世纪初由突厥人在印度建立的国家,排除A、B、D。7.(2021·北京合格考)依据下图学习笔记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 ) 646年,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12世纪末,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A.奥斯曼帝国 B.印度C.日本 D.高丽【解析】选C。据笔记中的“大化改新”“幕府政治”可知该国是日本,故选C。奥斯曼帝国、印度和高丽没有出现“大化改新”“幕府政治”,排除A、B、D。 【补偿训练】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 )A.促成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最高统治者改称“天皇”C.出现了武士集团D.日本进入了幕府政治时期【解析】选C。大庄园的出现使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力,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了保护财产豢养武士,出现了武士集团,故选C,A、B、D与题干无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