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4.2 以礼待人 单元整体设计 课件(共41张PPT)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4.2 以礼待人 单元整体设计 课件(共41张PPT) 教案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二节 以礼待人
(统编版)八年级

八年级上册
1.丰富的社会生活
2.网络生活新空间
走进社会生活
遵守社会规则
承担社会责任
维护国家利益
3.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4.社会生活讲道德
6.责任与角色同在
7.积极奉献社会
8.国家利益至上
9.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10.建设美好祖国
5.做守法的公民
整体脉络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社会规则
做守法的公民
维护秩序
遵守规则
法不可违
善用法律
单元结构
社会生活讲道德
尊重他人
诚实守信
以礼待人
预防犯罪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道德修养: 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法治观念: 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
读图片,谈感受
新知导入




重点问题
1. 礼的含义及表现?
2. 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
3. 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活动一:待人礼为先
探究新知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请列举关于“礼”的成语、故事或名人名言等。
知书达理
礼仪之邦
礼义廉耻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扬雄
敬贤礼士
礼尚往来
友情提示: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探究新知
语言文明
探究新知
仪表端庄
探究新知
举止文明
探究新知
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探究新知
几个同学一起讨论对文明小区的期望。
我希望人家能够做到把垃圾分类后放入垃圾桶。
小区内,机动车要低速行驶,不鸣笛。
邻里之间应该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
思考:你对文明小区的期望有哪些? 说一说文明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对人有礼是如此的重要,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作为一名礼仪之邦的公民,我们应感到自豪,可是看了下面一组照片,我们会引以为豪吗?
您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中国的形象。
探究新知
为什么在类似迎送外国国家元首等重大国事活动中需要三军仪仗队?
三军仪仗队主要担负迎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
认识三军仪仗队
探究新知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探究新知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①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探究新知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为什么要以礼待人?
笔记区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活动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探究与分享
古代有一位书生进京赶考,因路不熟,眼见天色已晚却找不到客栈。忽然见前面有位老人,他催马向前大声问道:“哎!老头,多远才有客栈?”老人转身看了看,心中很是不悦,斥道:“无礼。”书生以为是“五里”,连声谢都没说,便扬鞭策马径直走了。走了大约五里路,并不见客栈。又往前走了五里路,仍不见客栈踪影。此时书生想:莫非是老头骗我?他自己嘟囔着“五里,十里”,忽然意识到,十里,岂不是失礼?五里,恐怕就是无礼。于是骑马回转,找到那位老人,恭敬地道歉:“老人家,请恕小生刚才无礼!请问多远才有客栈?”老人转嗔为笑:“附近没有客栈,你且去寒舍暂住一宿再赶路吧。”
(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探究新知
礼貌用语大搜索:
见面语的表达 如:
感谢语的表达 如:
道歉语的表达 如:
告别语的表达 如:
早上好、下午好、您好、很高兴认识您、请多指教、请多关照
谢谢、劳驾了、让您费心了、实在过意不去、拜托了、麻烦您
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请多包涵
再见、欢迎再来、祝您一路顺风、请再来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探究新知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探究新知
1.旅游前、旅游中,多做攻略、多学习,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禁忌。
2.入乡随俗,多观察。
3.想一想自己应该怎么做。
4.尊重当地的风俗,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按秩序排队。(行动)
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到国外旅游时,应该怎么办?
探究新知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
衣着整洁、得体、朴素、大方,不得穿奇装异服,不得穿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时装。男女同学都不许烫发、染发,不得化妆。不得穿拖鞋、高跟鞋 。男女同学一律不得佩戴任何饰件 ,要适时理发,经常梳洗,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
探究新知
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探究新知
方法与技能
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
容貌整洁。
男生头发要短而干净,修剪好指甲。女生头发要梳理有型、洁净美观,不能披头散发。青春是自然的美,无须化妆,如果化妆也要自然淡雅。
1
探究新知
服装整洁、美观、大方。
要符合民族习惯,不穿奇装异服;要与年龄、性格、气质相协调,适合社交场所。参加文艺晚会等演出活动,衣着可适当鲜艳些;参加重要集会,则要深沉庄重些。
2
举止规范。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与他人打闹;与人交谈时语调亲切温和;在交往中,注意站姿、坐相,举止得体,体现行为美。
3
探究新知
练一练
练习微笑要领:上下两颗门牙轻轻咬住筷子,露出上面八颗牙齿,嘴角高于筷子的高度,筷子两端不碰到嘴角上下嘴唇。
探究新知
以礼待人
待人礼为先
做文明有礼的人
1、含义及表现
2、重要性(个人、社会、国家)
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智慧光芒。以下对应不合理的是(  )
A.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B.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C.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友谊需要精心养护
D.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A
课堂练习
2.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理财……带有强烈互联网思维的产品不断涌现。微信、移动支付、移动订餐等功能性服务也不断诞生。这告诉我们( )
A.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沟通无极限
B.网络世界很精彩,网络世界很无奈
C.网络交往很诱人,网络内容都精彩
D.网络内容真精彩,无所顾忌任我游
A
课堂练习
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由此可见(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程度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③文明有礼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
④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课堂练习
4.“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以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①用语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②文明的语言能让人感到温暖,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③和气的态度能避免竞争
④只要举止文明,就可以广交朋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5.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下列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这箱书太沉了,能劳驾您帮忙抬一下吗
B.这事儿是我不对,大家的批评我包涵了
C.你们不用再送了,就到这里,请留步吧
D.不好意思,我有事得先走一步,失陪了
B
课堂总结
同学们,“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愿大家常怀感恩,面带微笑,将礼内化于心、外化与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作业布置
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拓展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规划自己的“一日常礼”。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课时设计(简案)
大单元课时设计(简案)
课题 4.2 以礼待人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道德修养: 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法治观念: 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
教学环节(问题/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设计意图
问题/任务一新知导入 读图片,谈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感受情况,作出评价。 通过美观的含义图示,激发学生对礼仪的感受。
问题/任务二待人礼为先 活动一:请列举关于“礼”的成语、故事或名人名言等。 示例: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扬雄 活动二:友情提示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活动三:观点辨析 几个同学一起讨论对文明小区的期望。 甲:我希望人家能够做到把垃圾分类后放入垃圾桶。 乙:小区内,机动车要低速行驶,不鸣笛。 丙:邻里之间应该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 思考:你对文明小区的期望有哪些? 说一说文明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提示:(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活动四:三军仪仗队主要担负迎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 为什么在类似迎送外国国家元首等重大国事活动中需要三军仪仗队? 小结: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列举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三名同学的观点辨析情况,及时做出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进行评价。 通过组织学生列举关于“礼”的成语以及对礼的体现、主要表现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通过组织学生对学生甲、乙、丙三位同学观点进行评析,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问题/任务三做文明有礼的人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 古代有一位书生进京赶考,因路不熟,眼见天色已晚却找不到客栈。忽然见前面有位老人,他催马向前大声问道:“哎!老头,多远才有客栈?”老人转身看了看,心中很是不悦,斥道:“无礼。”书生以为是“五里”,连声谢都没说,便扬鞭策马径直走了。走了大约五里路,并不见客栈。又往前走了五里路,仍不见客栈踪影。此时书生想:莫非是老头骗我?他自己嘟囔着“五里,十里”,忽然意识到,十里,岂不是失礼?五里,恐怕就是无礼。于是骑马回转,找到那位老人,恭敬地道歉:“老人家,请恕小生刚才无礼!请问多远才有客栈?”老人转嗔为笑:“附近没有客栈,你且去寒舍暂住一宿再赶路吧。” 思考:上述材料启示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小结: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礼貌用语大搜索: 见面语的表达: 感谢语的表达 道歉语的表达 告别语的表达 活动二:读图谈启示 启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活动三: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 衣着整洁、得体、朴素、大方,不得穿奇装异服,不得穿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时装。男女同学都不许烫发、染发,不得化妆。不得穿拖鞋、高跟鞋 。男女同学一律不得佩戴任何饰件 ,要适时理发,经常梳洗,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 活动四:方法与技能 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 容貌整洁 服装整洁、美观、大方 举止规范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探究与分享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回答以及礼貌用语大搜索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读图识图理解情况,作出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作出评价。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态度谦和、用语文明的重要性。 通过组织学生对图示的赏析,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做文明的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践行。
目标检测 检测内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智慧光芒。以下对应不合理的是( A ) A.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B.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C.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友谊需要精心养护 D.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理财……带有强烈互联网思维的产品不断涌现。微信、移动支付、移动订餐等功能性服务也不断诞生。这告诉我们( A ) A.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沟通无极限 B.网络世界很精彩,网络世界很无奈 C.网络交往很诱人,网络内容都精彩 D.网络内容真精彩,无所顾忌任我游 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由此可见( B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程度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③文明有礼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 ④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以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 ) ①用语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②文明的语言能让人感到温暖,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③和气的态度能避免竞争 ④只要举止文明,就可以广交朋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下列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B ) A.这箱书太沉了,能劳驾您帮忙抬一下吗 B.这事儿是我不对,大家的批评我包涵了 C.你们不用再送了,就到这里,请留步吧 D.不好意思,我有事得先走一步,失陪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拓展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规划自己的“一日常礼”。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整体设计大单元主题:遵守社会规则
一、教材内容分析与整合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分四个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为“遵守社会规则”。本单元包括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遵守社会规则,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更好的在维护秩序,遵守规则,培养尊重、礼貌和诚信的道德品质,让自己成为“守法的公民”。单元结构图如下: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学段对社会规则、道德、法律等问题的集中关注,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问题入手,选择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讲道德、做守法公民三个角度 ,采用对话的方式,力图在一定程度上由秩序、规则、道德与法律的认知,进一步理解规则的作用,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做守法的公民。这一思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继走进社会生活后,由学生融入社会过渡到遵守社会规则,承接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在原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中继续深入展开,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以“大单元”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摒弃每一课程单独教学的传统方式,按照大单元学习目标规划设计本单元的学习,组织引导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中要遵守道德与法律,做守法的公民。
二、课程标准分解 (一)第四学段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道德修养层面的内容有: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团结同学,宽容友爱;在法治观念层面的内容有: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健全人格层面的内容有:能够自主调控自身的情绪波动,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课程标准分解 学生学什么学生从现有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感知秩序、规则、道德、法律等项目与自己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秩序、规则的重要性,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 ——遵守社会规则,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在社会生活是自觉做到尊重、礼貌和诚实守信,做守法的公民。学生学到什么程度1.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2.了解社会规则的主要类型,理解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3.理解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了解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需要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4.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5. 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6.阐明诚信的含义,知道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理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具体要求。7. 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8.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10.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学生怎样学体验式学习: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观察图片,交流感悟”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活动“运用你的经验”,既调动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同时也激发学生认识社会规则保护社会秩序的实现。问题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等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秩序和规则意识。通过课上小组“情境分析”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多媒体辅助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伟人事迹”和“身边的劳动者”,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理解尊重他人要学会欣赏他人。通过多媒体展示“猜一猜”、“法律法规知多少”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多感官参与的过程中,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跨学科学习:通过多次出示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做好理解与识记,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实现了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通过有效引用历史典故,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典故内容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三)第四学段学业质量描述 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能够正确认识和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运用实际案例说明与生活相关的法律规定(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三、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对规则的认识主要集中于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如按时完成作业、尊敬父母、排队购物等。对为什么遵守规则、是不是所有规则都是反映人们的意愿、规则能不能修改等问题,他们尚未形成完整认识。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如何帮助学生从规则的产生、规则的运行、规则的改进等角度深刻认识规则,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规则,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八年级学生情绪易变,做事容易冲动,同时,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往往不拘小节,这样极易产生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和解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大概念大主题设计 本单元以“遵守社会规则”为题,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初中新生活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遵守社会规则”,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遵守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自觉做守法的公民。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阶段“秩序、规则、道德与法律”的集中关注,学生需要形成的核心素养是“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团结同学,宽容友爱;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据此确定:本大单元的大概念——“讲究社会道德,做守法的公民”。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一)确定大单元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 1.道德与法治“课标”中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2.道德与法治教参的“单元首页”中的内容。 3.学情分析。(二)遵循“课标”分解和本大单元内容,根据学情分析,确定本大单元的学习目标:1.①对规则的社会功能具有高度认同感,认同社会生活、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三者密不可分。认同要通过制定和遵守合理规则妥善处理好彼此间的利益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由观,认同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在正确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感受诚信做人做事的美好,树立诚信价值观。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养成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 能够积极参加社会诚信建设,为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③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2.①正确认识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等关系,发展辩证思维能力。锻炼自己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能力,做到自我约束、自我主宰,自觉遵守规则。既能有技巧地维护规则,又能根据社会变化情况参与改进规则。②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③认识在社会生活中失信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提高辨别能力。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3.①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了解社会规则的主要类型,理解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理解社会规则与自由的辩证统一关系。了解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需要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②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阐明诚信的含义,知道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理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具体要求。③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六、学业评价 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社会秩序、社会规则、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根据学生上课听讲、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程度进行评价。学生是否能做到认真听讲,课上积极思考,参与到课上的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耐心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教师观察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生和生活中正确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做守法公民。根据学生课上听讲情况,在分享好方法、贡献“金点子”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提出的问题是否具备可行性,是否认真学习他人分享的“金点子”,是否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观察并结合学生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整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和道德与法治意识,知道遵守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自觉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综合学生在班级和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进行评价学生能否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知道规则的重要性,能否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遵守社会规则,能否认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课后作业评价
七、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强调通过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来组织一个单元的教学,把单元内容结构化。据此,设计了以下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图。
八、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一)设计单元大任务首先,结合单元大概念“讲究社会道德,做守法的公民”。然后参考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学业质量描述“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能够正确认识和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运用实际案例说明与生活相关的法律规定”,考虑到单元大任务本身也承载着评价的功能,经过推敲和思考,最终确定本单元大任务。即:搜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或相关案例,并制定整改措施,为此你打算做哪些宣传呢?大任务聚集本单元内容,学生可以用第三课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中学到的知识,联系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的内容,向其他同学宣传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学生可以用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中学习到的内容,教会其他同学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可以用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中学习到的知识,向同学们介绍违法和犯罪知识,以及如何善用法律。同时,学生还能把自己整理的“整改不良行为”向同学展示,学生在完成大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单元大概念。(二)创设单元大情境本单元的单元大情境是结合着单元大任务来进行创设的,是结合着新学期道德与法治开展的“遵守社会规则”活动来进行设计的。本单元创设出的大单元大情境是:本学期,学校开展以“杜绝不良行为,做守法的公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学生们以简报的形式,围绕“怎样遵守社会规则?怎样尊重他人?怎样以礼待人?怎样诚实守信?怎样尊法守法?”等内容参与活动。单元的大任务围绕遵守社会规则为题制作宣传简报,大情境围绕大任务创设的是开展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的大情境下围绕核心问题将大任务进行分解,设计成任务群,即不同主题的宣传简报,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准备行动计划的内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自觉树立规则意识。
十、大单元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单元作业第1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我们每天应遵守的规则。单元大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整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或相关案例,并针对不良行为制定整理措施,写成总结报告。第2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关注新闻,了解近年来曾改进过的规则,了解其目的。第3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以“尊重”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第4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规划自己的“一日常礼”。第5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反思自己在诚信方面的不足,并制定改进方案。第6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以”法不可违“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第7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查找身边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归纳整理之后,与同学分享交流。第8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关注新闻,了解一些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案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