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反复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2、通过速读课文,抓关键词,学习快速准确的概括事件。3、学会赏析作者写景的句子,分析景物特征。4、通过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理解“闲人”含义,感受作者特殊的心境,感悟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理解“闲人”的含义,感受作者特殊的心境,感悟苏轼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三、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意境。2、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制作以“相约承天寺,寻访月中人”为主题的电子旅游宣传图册。教学过程一、任务情境: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文化旅游局为了能够打造更具人文特色的承天寺,多方式、多渠道的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参访,打造地方特色旅游名片。特委托我校制作一份学生视角下的“承天寺电子旅游宣传画册”。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承天寺进行研学活动,从而提高承天寺的知名度。二、任务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制作以“相约承天寺,寻访月中人”为主题的电子旅游宣传图册。三、课前准备:①教师发放旅游宣传画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旅游宣传册。②让学生课前在网络上搜索苏轼、张怀民、承天寺的相关资料。四、任务实施:任务一:诉说月下事,走进月中人任务二:庭中月空明,影中相伴行任务三:心中有皓月,何处不澄明任务四: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任务一:诉说月下事,走进月中人。活动1:反复诵读,初识文意。(设计意图:反复诵读,通过一步步探究最终完成配文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去疏通文意)①听范读,注意听字音、语调、语气、节奏、停顿等。②学生齐读,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再次齐读。③学生自读,将文章读通读顺读熟、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章内容。活动2:结合学习任务单,梳理文意第一步,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根据学习任务单中的要求,在文中进行圈点勾画完成环节一。第二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意,完成环节二。第三步、学生依据环节二,选择感兴趣的角色 (苏轼、张怀民),根据结合已经完成的表格,代入角色身份,讲述这个故事。(通过对话进行点评)第四步,小组合作讨论,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对任务单中所填内容进行加工修改。完成为旅游宣传册配故事简介的任务任务二:庭中月空明,影中相伴行。(设计意图:通过给旅游宣传册配插图的活动,分析析文中的人物关系、景物的特征。)活动1:(一)结合学习任务单完成下列问题①小组探讨,苏轼和张怀民 ,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在文中找出能够展现二人关系的字词句,填写在任务单中,学生各抒己见,小组整合本组的分析。②激趣共情:根据小组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小组分工,进行角色扮演,用自己的话将当时的情境展示出来,要求能够体现出二人之间的关系。(二)教师搭建支架,给出背景资料:①苏轼: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是在他生活的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苏轼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②张怀民:1083年贬黃州,初寓居承天寺 。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③张怀民和苏轼在同一时期做官,在元丰六年被贬谪黄州(比苏轼被贬晚三年),初到黄州时住在承天寺中。二人本就是知己好友,又因为先后被贬黄州,感情更加亲厚活动2: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文的景物描写,填写在任务单上,探索插画中所配的景物,应描绘出怎样的景物特征?①月色入户 ②庭下如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任务三:心中有皓月,何处不澄明(设计意图,探究作者的心境,闲人的含义,深挖本文中的精神内核)活动1、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根据关键词句勾画苏轼情感折线图,小组讨论探究造成他心情变化的原因。活动2: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要求:结合助读材料,进行思考,探究作者的“心境”和“闲人”的内涵,先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再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活动2 助读材料:(1)被贬路线?苏轼的坎坷一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次被贬:元丰二年(1079年),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被押解进京下狱,后谪贬黄州1。2. 第二次被贬:元佑四年(1089年),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出知杭州,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2。3. 第三次被贬:绍圣元年(1094年),新党得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4. 最后一次被贬: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北归,这些被贬的经历给苏轼的人生带来了深重的影响,使他心灰意冷,但也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乐观态度(2)观看视频活动3:①“梦回承天寺,寻访月中人”,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假设自己穿越时光,回到承天寺那个月夜,你和苏轼会进行怎样的对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沉浸在这个情景,在脑海中想象出这个画面,组织好语言,描述给大家听。②介绍上面的描述,再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自己从中学到了到苏轼哪些可贵精神品质 得到什么启发 将自己获得的感悟和启示,写出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并进行修改。为后期配文到旅游宣传册中做好准备。任务四: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设计意图:课后作业——运用前三个任务中积累的素材,完成电子旅游宣传图册的制作。)活动1:加工整理前三个任务中形成的文字素材,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精心修改后,再将电子文稿,录制成音频,完成为电子旅游宣传册配文、配旁白的工作。结合任务二中积累的素材完成插图的创作。活动2: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插图进行排版,在配以旁白,最终完成“相约承天寺,寻访月中人”为主题的电子旅游宣传图册。活动2:学生进行投票选举,挑选出最优秀的宣传册,报送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文化旅游局。课堂小结: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