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4.2 凝聚法治共识 (单元整体设计 +课件38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4.2 凝聚法治共识 (单元整体设计 +课件38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整体设计大单元主题:民主与法治
一、教材内容分析与整合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分四个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为“民主与法治”。本单元包括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民主与法治,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更好的理解新型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积极主动理性参与民主生活,理解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凝聚法治共识。单元结构图如下: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学段对民主和法治问题的集中关注,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问题入手,选择追求民主价值、建设法治中国两个角度 ,采用对话的方式,力图在一定程度上由对自我的认知,开启对国家政治生活的认识,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理解增强民主意识的意识,知道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并自觉尊法学法守法。这一思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的续写,承接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在原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中继续深入展开,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以“大单元”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摒弃每一课程单独教学的传统方式,按照大单元学习目标规划设计本单元的学习,组织引导学生认识民主和法治,理解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特点,并自觉践行法治。
二、课程标准分解 (一)第四学段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政治认同层面的内容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主,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在法治观念层面的内容有: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在责任意识层面的内容有:关心社会,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时政。(二)课程标准分解 学生学什么学生从现有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感知民主和法治等项目与自己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民主和法治的重要性,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民主与法治,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理解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明确走法治道路的原因,并自觉参与民主和法治生活。学生学到什么程度(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4)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认识基层民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6)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怎样学体验式学习:通过让学生分享“你心目中的民主”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通过开展活动“民法典编纂过程”的体验,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了解民主立法的科学性,同时也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主人翁意识。问题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追求民主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新型民主。通过课上小组“运用你的经验”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监督权的作用,能够正确行使监督权。多媒体辅助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良好的社会秩序”,引导学生分析对比,理解法治对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多媒体展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等,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多感官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民主选举的形式。跨学科学习:通过多次出示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做好理解与识记,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实现了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三)第四学段学业质量描述 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能够正确认识和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运用实际案例说明与生活相关的法律规定(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三、学情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大概念大主题设计 本单元以“民主与法治”为题,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社会生活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民主与法治”,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开启政治生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理解走法治道路的原因。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阶段“民主与法治”的集中关注,学生需要形成的核心素养是“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关心社会,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时政”。据此确定:本大单元的大概念——“追求民主价值,建设法治中国”。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一)确定大单元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 1.道德与法治“课标”中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2.道德与法治教参的“单元首页”中的内容。 3.学情分析。(二)遵循“课标”分解和本大单元内容,根据学情分析,确定本大单元的学习目标:1、①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主制度的探索,认同民主制度的建设是一个过程。感受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价值追求。认同民主是具体的,能够根据本国的国情看待民主实现的方式。 积极主动参与民主生活,培育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②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①能够区分中国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的差异。能够通过分析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典型事件,概括新型民主的本质。能够尝试用协商民主的方式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②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①知道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知道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特点,知道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能够举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作用。确认平等参与、尊重多元、学会协商、守法负责是民主意识的表现。②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六、学业评价 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学生能够理解我国追求法治的历史,明确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知道法治的重要性。根据学生上课听讲、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程度进行评价。学生是否能做到认真听讲,课上积极思考,参与到课上的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耐心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教师观察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生和生活中自觉关注社会、养成民主和法治意识,并自觉践行民主和法治。根据学生课上听讲情况,在分享好方法、贡献“金点子”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况进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提出的问题是否具备可行性,是否认真学习他人分享的“金点子”,是否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观察并结合学生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整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树立民主和法治意识,知道树立正确的民主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是每个公民为实现中国梦应有的责任。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综合学生在班级和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进行评价学生能否在平时的生活中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重要性,能否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民主和法治活动,能否认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课后作业评价
七、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强调通过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来组织一个单元的教学,把单元内容结构化。据此,设计了以下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图。
八、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一)设计单元大任务首先,结合单元大概念“追求民主价值,建设法治中国”。然后参考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学业质量描述“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能够正确认识和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运用实际案例说明与生活相关的法律规定”,考虑到单元大任务本身也承载着评价的功能,经过推敲和思考,最终确定本单元大任务。即:认识民主和法治的作用,为了树立民主法治意识,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进行民主法治倡议?大任务聚集本单元内容,学生可以用第三课的“追求民主价值”中学到的知识,联系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特点,向其他同学宣传树立民主意识的重要意义。学生还可以用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中学习到的内容,教会其他同学认识法治的作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同时,学生还能把自己规划的“民主与法治倡议内容”向同学展示,学生在完成大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单元大概念。(二)创设单元大情境本单元的单元大情境是结合着单元大任务来进行创设的,是结合着新学期道德与法治开展的“民主与法治宣传倡议”活动来进行设计的。本单元创设出的大单元大情境是:在本学期,学校开展以“认识民主与法治”为主题的宣传倡议活动,学生们以倡议的形式,围绕“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怎样参与民主生活?为什么走法治道路?”等内容准确参与活动。单元的大任务围绕参与民主与法治生活为题整理倡议,大情境围绕大任务创设的是开展倡议活动,在倡议活动的大情境下围绕核心问题将大任务进行分解,设计成任务群,即不同主题的行动倡议书,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准备行动倡议的内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树立民主法治的意识。
十、大单元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单元作业第1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以“民主”为话题,制作一期手抄报。单元大任务: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宣传活动,设计一些法治主题的相关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第2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查看新闻,了解社会召开的听证会情况。第3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查找资料,说说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律有哪些,归纳整理。第4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给当地政府建言,并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意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二节 凝聚法治共识
(统编版)九年级

九年级上册
1.踏上强国之路
2.创新驱动发展
富强与创新
民主与法治
文明与家园
和谐与梦想
3.追求民主价值
4.建设法治 国
5.守望精神家园
6.建设美丽中国
7.中华一家亲
8.中国人 中国梦
整体脉络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追求民主价值
民主与 法治
建设法治中国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参与民主生活
夯实法治基础
凝聚法治共识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道德修养: 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
法治观念: 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健全人格: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责任意识: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灵魂拷问:你和政府打过交道吗?你了解政府的职能吗?什么样的政府才是法治政府呢?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我们有所作为吗?
聊一聊:你眼中的县政府
新知导入
大家知道有哪些政府部门吗?
县公安局
县教育局
县民政局
县财政局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新知导入
活动一:法治政府
探究新知
运用你的经验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生活场景 应找的地方政府部门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交通管理部门
工商部门
教育部门
林业部门
民政部门
管理社会生活
政府的作用
食品检查
立案调查
脱贫致富
教育公平
火灾救援
提供公共服务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指挥交通
政府的作用、权力的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
政府的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①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②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
政府的工作原则:
政府
探究新知
时政热点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主体: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机关)




依据
宪法和法律
行使
权力(行政权)
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什么是依法行政(了解)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地位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要求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核心
如此耍“官威”:公职人员打人叫嚣“副市长才和我平级”!
2024年4月10日,供职于福州经开区税务局的公职人员常某某,因为春节假期出行时动手打人并出言不逊,被网友“送上”热搜。
事件中的被打者,是湖北省枣阳市一家酒店的老板。监控视频显示:事发时,常某某先是冲进前台,一脚踹在老板身上,引发肢体冲突,后来又在门外夹着脏话说道:“你算什么级别,枣阳市副市长才和我平级”。
事件的起因,是常某某一行想要退房,却忘了老板已经退过款,因此与老板发生冲突。常某的行为已构成殴打他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四十三条、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被处以警告处罚,并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结合材料,说说应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探究新知
①政府角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如何依法行政
②政府角度: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从公民角度,我们要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公民
欢迎全国各地的网友给“淄博烧烤”提建议
尊敬的书记您好,我是一名烧烤工作者,目前在河北经营一家烧烤店,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目前店面的生意一般,但是我在网络上看到淄博烧烤火爆的时候,我也很高兴,作为一名烧烤行业的工作者,我有个建议,现在淄博的烧烤很火热,现在很多外地人想去品尝,我觉得应该取消高铁票换旅游景点门票,可以用餐饮发票定额兑换景点门票,既可以增加税收,也可以带动旅游景点的发展,借助流量可以发展当地 特产及文化底蕴,及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如果形成规模,可以向其他城市形成旅游辐射,开通旅游专线。
领导留言板
探究新知
①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
②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
③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探究新知
全面依法治国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
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内涵:
地位: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活动二:厉行法治
探究新知
公民尊法学法
立法机关科学立法
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企业依法经营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厉行法治
……
★厉行法治都有哪些人参与?
探究新知
厉行法治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推进
厉行法治的要求
探究新知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国家机关
企业
事业
公民个人
探究新知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①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如何厉行法治?
探究新知
我守法,是因为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违法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
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守法”观点?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最低要求
对法律制度的认同
最高要求
对法律制度的认同
探究新知
探究与分享:从法治建设的角度,谈谈交警为什么要肩佩执法记录仪?
《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要求: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时,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客观、真实地记录执勤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据。
(3)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探究新知
二、厉行法治(怎么做)
(4)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①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③党和政府: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④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如何厉行法治?
探究新知
▲ “常回家看看立法”: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正式实施。其中第18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探究新知
德润民心
道德
法律
教化作用
规范作用
相辅相成
共同作用于
国家和社会管理
法安天下
探究新知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法律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道德对法治文化具有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探究新知
凝聚法治共识
厉行法治
法治政府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
依法行政的含义、要求及核心
怎样厉行法治?
总要求
公民
政府人员
国家宣传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这体现在( )
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②政府掌握着一切资源和权力
③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④人们对政府有严重的依赖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课堂练习
2.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  )
①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②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④依法行政的核心是防止权力滥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D
课堂练习
3.依法行政的目的在于依法治“官”、依法治“权”,用法律制约和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执法人员,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要实施问责。这表明( )
A.政府执政必须符合法律程序
B.我国各级政府都做到了依法行政
C.依法行政要求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
D.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D
课堂练习
4. 上海“市民云”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便捷度,其APP升级版开通试运行“一网通办”频道,目前已有200余项政府服务项目可实现“掌上办”“指尖办”。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
①“掌上办”“指尖办”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②“一网通办”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居民和企业单位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
④“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现了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课堂练习
5.关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在我国,依法治国比以德治国更重要
②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规范社会成员行为
③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④我国应当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总结
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作业布置
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拓展性作业:给当地政府建言,并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意见。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课时设计(简案)
大单元课时设计(简案)
课题 4.2 凝聚法治共识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道德修养: 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 法治观念: 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健全人格: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责任意识: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教学环节(问题/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设计意图
问题/任务一新知导入 聊一聊:你眼中的县政府 灵魂拷问:你和政府打过交道吗?你了解政府的职能吗?什么样的政府才是法治政府呢?建设法治政府,需要我们有所作为吗? 大家知道有哪些政府部门吗? 提示: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进行评价。 通过组织学生“聊一聊”活动,引出本节话题。
问题/任务二法治政府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思考:政府的作用、权力的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 归纳:政府的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工作原则: ①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②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活动二:时政热点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思考: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活动三:材料分析 如此耍“官威”:公职人员打人叫嚣“副市长才和我平级”! 2024年4月10日,供职于福州经开区税务局的公职人员常某某,因为春节假期出行时动手打人并出言不逊,被网友“送上”热搜。 事件中的被打者,是湖北省枣阳市一家酒店的老板。监控视频显示:事发时,常某某先是冲进前台,一脚踹在老板身上,引发肢体冲突,后来又在门外夹着脏话说道:“你算什么级别,枣阳市副市长才和我平级”。 事件的起因,是常某某一行想要退房,却忘了老板已经退过款,因此与老板发生冲突。常某的行为已构成殴打他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四十三条、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被处以警告处罚,并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思考:结合材料,说说应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小结:①政府角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政府角度: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教师根据学生对政府各部分职能的了解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时政热点材料进行分析,结合对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的回答,及时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能否认真阅读材料,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科学合理性,进行评价与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能否认真归纳总结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情况,进行归纳点评。 通过组织学生“运用你的经验”,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政府各部门职能,另一方面,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政府的作用、权力的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时政热点”分析归纳,从而更系统的理解依法行政的地位、要示和核心,有效落实本节课的重要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对材料进行研读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任务三厉行法治 活动一:名言赏析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 思考:厉行法治的内涵?地位? 小结:内涵: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地位: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活动二:1.探究分享 厉行法治都有哪些人参与? 小结: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观点分析 (1)我守法,是因为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2)我守法,是因为违法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 (3)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 (4)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守法”观点? 小结: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材料分析: 《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要求: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时,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客观、真实地记录执勤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据。 探究与分享:从法治建设的角度,谈谈交警为什么要肩佩执法记录仪? 小结: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4.笔记区:如何厉行法治? ①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③党和政府: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④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活动三:材料分析: “常回家看看立法”: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正式实施。其中第18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思考: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小结: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法律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道德对法治文化具有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教师根据学生能否理解和赏析名言,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四种观点进行分析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能否更好的理解材料和回答问题,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归纳整理厉行法治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研读材料的情况,结合对道德与法治关系的理解,进行及时评价。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名言赏析活动,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积累,另一方面,使学生理解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通过组织学生对交警系统相关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理解厉行法治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 通过“笔记区”环节有效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通过组织学生从法律和道德关系角度,分析归纳,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目标检测 检测内容: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这体现在(C ) 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②政府掌握着一切资源和权力 ③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④人们对政府有严重的依赖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 D ) ①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②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④依法行政的核心是防止权力滥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3.依法行政的目的在于依法治“官”、依法治“权”,用法律制约和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执法人员,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要实施问责。这表明( D ) A.政府执政必须符合法律程序 B.我国各级政府都做到了依法行政 C.依法行政要求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 D.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 上海“市民云”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便捷度,其APP升级版开通试运行“一网通办”频道,目前已有200余项政府服务项目可实现“掌上办”“指尖办”。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D ) ①“掌上办”“指尖办”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②“一网通办”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居民和企业单位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 ④“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现了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关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D ) ①在我国,依法治国比以德治国更重要 ②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规范社会成员行为 ③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④我国应当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③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拓展性作业:给当地政府建言,并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意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