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7.1 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整体设计 +课件45张PPT+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设计】7.1 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整体设计 +课件45张PPT+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课时设计(简案)
大单元课时设计(简案)
课题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道德修养: 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法治观念: 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健全人格: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自觉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责任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环节(问题/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设计意图
问题/任务一新知导入 读图感悟 教师引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小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而且“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教师根据学生对我国民族情况的了解,进行评价。 通过图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介绍我国多民族统一的情况,使学生对民族问题有初步了解。
问题/任务二民族大家庭 活动一:1.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各民族结成怎样的兄弟情谊? 小结: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2.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大家再想一想:你身边有没有少数民族的朋友?他们都来自哪里呢? 观察左图,思考:我国各民族是如何分布的? 知识点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3. 知识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活动二:1.材料分析 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山东重点援助喀什四县。“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援助资金50.95亿元,实施项目453个,带动对口四县6.1万人就业。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 于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建设,并无偿捐助资金物资3.7亿元,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 这则材料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小结: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民族平等的理解 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地位平等) 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民族团结理解 材料: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 思考: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民族团结? 小结: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民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教材认真程度,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民族分布情况,及时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归纳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使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知识拓展”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 通过组织学生研读国家对少数民族帮扶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归纳总结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效落实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习近平对于民族团结的描述,引导学生加深对维护民族团结的理解。
问题/任务三家和万事兴 活动一:国家统计局:上一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 思考: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归纳: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活动二:合作探究,分析理塘县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甘孜州幅员辽阔,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总投资664.57亿元,是我国涉藏地区装机和投资最大的水电站,是国家和四川省的战略能源项目。充分发挥了资金、技术、大量人流和物流等优势,带动了当地建材、交通、运输、种植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材料二:近几年来,理塘县全力推动改善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提高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普及健康知识,防控重大疾病,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持续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切实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城乡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和特困人员供养金的发放工作,有效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材料三:理塘县旅游资源独特,通过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保护并传承文化遗产,开发具有丰厚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依托“东西合作”平台,打造康南商贸中心,促进商贸业、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联动发展。通过物资交易促进县内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助力理塘县乡村振兴。 思考: 国家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经济方面: ①加大对扶贫的支持力度 ②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文化上: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活动三:少年有担当 围绕“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话题,同学们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还可以做些什么? 示例:①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②自觉拥护和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师根据学生对国家统计局数据材料,进行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结合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性总结 ,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及时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根据和总结问题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分析。 通过向学生展示国家统计局数据,使学生更科学的理解加快民族团结的意义。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一方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分析合作过程中,加深对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原则的理解。 通过组织“少年有担当”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目标检测 检测内容: 1.下列关于我国的民族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有( A ) ①我国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③各民族文化在融合中发展,逐步趋于和谐统一 ④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是( A )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平等、公平、合作、互惠 C.竞争、合作、双赢、互助 D.公平、统一、互助、和谐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共同繁荣。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因为 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使各民族融为一体 ③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享有各方面的权利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为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同心协力建设好美好家园,我国始终坚持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共商共建共享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互帮互助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5.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祖国的历史。实现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要求我们( C ) A.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C. 实行兴边富民行动,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发展 D. 保障民族自治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拓展性作业: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古迹、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族风情、传统节日和杰出人物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一节 促进民族团结
(统编版)九年级

九年级上册
1.踏上强国之路
2.创新驱动发展
富强与创新
民主与法治
文明与家园
和谐与梦想
3.追求民主价值
4.建设法治 国
5.守望精神家园
6.建设美丽中国
7.中华一家亲
8.中国人 中国梦
整体脉络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中华一家亲
和谐与
梦想
中国人 中国梦
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我们的梦想
共圆中国梦
单元结构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道德修养: 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法治观念: 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健全人格: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自觉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责任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考你:你能说出我国哪些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知导入
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
苗族
朝鲜族
蒙古族
新知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而且“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新知导入
活动一:民族大家庭
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各民族结成怎样的兄弟情谊?
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大家再想一想:你身边有没有少数民族的朋友?他们都来自哪里呢?
观察左图,思考:我国各民族是如何分布的?
大杂居
小聚居
相 互 交 错
知识点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观察图片
探究新知
1、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①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②大流动、大融居。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
(1)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探究新知
知识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探究新知
旧知回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
≠高度自治≠完全自治≠独立
自治地方人大、人民政府
≠居住
探究新知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山东重点援助喀什四县。“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援助资金50.95亿元,实施项目453个,带动对口四县6.1万人就业。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 于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建设,并无偿捐助资金物资3.7亿元,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
这则材料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探究新知
我国民族政策
材料一: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个民族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材料二: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现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材料三:2023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72周年纪念日。70年来,西藏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探究新知
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地位平等)
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权利义务平等)
如何理解民族平等?(平等的表现)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探究新知
民族平等
同等的社会地位
享有平等的权利
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探究新知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但在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却能享受高考加分政策,有人认为这违背了我国宪法的规定,你怎么看?
没有违背,由于目前少数民族教育还比较落后, 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分数给予适当照顾,不仅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机会和平等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同时对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缩短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注意:
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探究新知
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
思考: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
宝贵传统
发展、富裕、繁荣
公民义务
探究新知
民族团结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鄂温克族抗日骑兵队
云南各族同胞修筑滇缅公路
探究新知
张骞出使西域
文成公主入藏
昭君出塞
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探究新知
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探究新知
新闻链接: 脱贫攻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观看材料并思考:“脱贫攻坚”为什么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完成“脱贫攻坚”?
▲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大多数贫困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都集中在交通和基础设施等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道坎。2016年至2020年,五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560万人。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2019年上半年,云南宣布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三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2020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毛南族自治县宣布整族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48%。
▲2018年,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成为我国第一个整族脱贫的民族。
探究新知
【聚焦2021新疆两会】共话脱贫后5年过渡期 扶上马再送一程 托起稳稳的幸福
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自治区人大代表,墨玉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合木提·吾买尔江说,过渡期内要保障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实行“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让广大脱贫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探究新知
共筑民族团结
思考:
从古至今,为什么我们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张骞出使西域
左宗棠收复新疆
回民支队抗日活动
探究新知
重点知识讲解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民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探究新知
国家统计局:上一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
省市 全市(省)人均收入 城镇人均收入 农村人均收入
上海 72232元 76437元 34911元
北京 69434元 75602元 30126元
浙江 52397元 62699元 31930元
广东 41029元 50257元 20143元
新疆 23845元 34838元 14056元
西藏 21744元 41156元 14598元
贵州 21795元 36096元 11642元
甘肃 20335元 33822元 10344元
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活动二:家和万事兴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分析理塘县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甘孜州幅员辽阔,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总投资664.57亿元,是我国涉藏地区装机和投资最大的水电站,是国家和四川省的战略能源项目。充分发挥了资金、技术、大量人流和物流等优势,带动了当地建材、交通、运输、种植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材料二:近几年来,理塘县全力推动改善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提高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普及健康知识,防控重大疾病,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持续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切实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城乡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和特困人员供养金的发放工作,有效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材料三:理塘县旅游资源独特,通过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保护并传承文化遗产,开发具有丰厚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依托“东西合作”平台,打造康南商贸中心,促进商贸业、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联动发展。通过物资交易促进县内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助力理塘县乡村振兴。
探究新知
青藏铁路
经济方面: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贵州千户苗寨发展生态旅游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
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课堂笔记: 国家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经济方面:
①加大对扶贫的支持力度
②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西电东送
探究新知
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支持发展 教育
积极的就业政策
建立医保制度
探究新知
少数民族村寨被列为文化保护区
刘三姐歌谣入选国家级非遗
法律保护民族文化
文化上: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江华举办盘王节祭祀大典
探究新知
加快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做法
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方面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
民生方面
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文化方面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积极推进新型民族关系。
政治方面
探究新知
围绕“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话题,同学们打开了话匣子。
......
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与语言文字。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爱我们的祖国。
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还可以做些什么?
少年有担当
探究新知
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各种便利,我们青少年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①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②自觉拥护和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④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探究新知
板书设计
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大家庭
家和万事兴
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新型民族关系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
国家怎样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青少年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我国的民族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有( )
①我国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③各民族文化在融合中发展,逐步趋于和谐统一
④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A
课堂练习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是(  )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平等、公平、合作、互惠
C.竞争、合作、双赢、互助
D.公平、统一、互助、和谐
A
课堂练习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共同繁荣。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因为
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使各民族融为一体
③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享有各方面的权利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A
课堂练习
4.为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同心协力建设好美好家园,我国始终坚持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共商共建共享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互帮互助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D
课堂练习
5.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祖国的历史。实现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要求我们( )
A.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C. 实行兴边富民行动,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发展
D. 保障民族自治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C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措施,知道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作业布置
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拓展性作业: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古迹、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族风情、传统节日和杰出人物等。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整体设计大单元主题:和谐与梦想
一、教材内容分析与整合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分四个单元,第四单元的主题为“和谐与梦想”。本单元包括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和谐与梦想,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更好的理解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意义,明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做法,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及价值,自觉为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单元结构图如下: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学段对认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问题的集中关注,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问题入手,选择中华一家亲、中国人中国梦两个角度 ,采用对话的方式,力图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知道中国梦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一思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认识祖国统一和国家发展的承续,承接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在原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中涉及,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以“大单元”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摒弃每一课程单独教学的传统方式,按照大单元学习目标规划设计本单元的学习,组织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义,知道中国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并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课程标准分解 (一)第四学段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政治认同层面的内容有:了解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在法治观念层面的内容有:了解法律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在责任意识层面的内容有: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二)课程标准分解 学生学什么学生从现有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感知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发展等项目与自己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梦的内涵,理解自己己所处的时代主题——和谐与梦想,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理解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做一个自信中国人。学生学到什么程度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意义。(法治教育)2.认识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前提和基本保证,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法治教育)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革命传统教育)4.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理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革命传统教育)5.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国情教育)6.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情教育)7.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国情教育)学生怎样学体验式学习:通过让学生分享钱币上的文字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平等的原则;通过开展活动“掉队的小鸽子”,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问题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你心中的美好未来是什么样的”,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认识中国梦与每个人的关系。通过课上小组“怎样做自信中国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自信中国人的特点,树立民族自豪感。多媒体辅助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全国两会期间各民族的代表”,引导学生分析对比,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通过多媒体展示“三步走战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等,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多感官参与的过程中,更直观清晰的理解我国各阶段的发展目标。跨学科学习:通过多次出示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做好理解与识记,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实现了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三)第四学段学业质量描述 能够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能够结合实例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阐明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安(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部分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对较弱,对于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思考不深。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缺少反对分裂的相关生活经验,因此,对反对分裂的迫切性、必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学生对香港、澳门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两岸统一等问题关注不多。同时,九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还不能理性地、全面地看待社会发展,对国家快速发展的原因也了解不多,对中国梦的美好蓝图、实现路径、领导力量、理论指导等内容也没有深入系统的了解。青少年学生有自己的美好梦想,但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思考不多,需要引导他们将个人梦和国家梦有机结合,将自身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四、大概念大主题设计 本单元以“和谐与梦想”为题,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社会生活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和谐与梦想”,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政府认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中国梦的内涵,做自信中国人。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阶段“认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国梦”的集中关注,学生需要形成的核心素养是“了解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在法治观念层面的内容有:了解法律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据此确定:本大单元的大概念——“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圆中国梦”。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一)确定大单元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 1.道德与法治“课标”中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2.道德与法治教参的“单元首页”中的内容。 3.学情分析。(二)遵循“课标”分解和本大单元内容,根据学情分析,确定本大单元的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和方针,引导学生认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政治认同”核心素养2.增强爱国之情,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懂得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政治认同”核心素养3.感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懂得青少年所担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培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核心素养4.能辨别和判断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核心素养
六、学业评价 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学生能够理解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知识中国梦的内涵,了解自信中国人的特点。根据学生上课听讲、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程度进行评价。学生是否能做到认真听讲,课上积极思考,参与到课上的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耐心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教师观察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生和生活中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意义,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根据学生课上听讲情况,在分享好方法、贡献“金点子”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况进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提出的问题是否具备可行性,是否认真学习他人分享的“金点子”,是否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观察并结合学生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整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树立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意识,理解中国的发展目标,知道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为实现中国梦应有的责任。自觉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综合学生在班级和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进行评价学生能否在平时的生活中认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能否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活动,能否认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课后作业评价
七、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强调通过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来组织一个单元的教学,把单元内容结构化。据此,设计了以下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图。
八、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一)设计单元大任务首先,结合单元大概念“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圆中国梦”。然后参考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学业质量描述“能够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能够结合实例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阐明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安”,考虑到单元大任务本身也承载着评价的功能,经过推敲和思考,最终确定本单元大任务。即:认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义,为助推中国梦,你打算怎样努力奋斗?大任务聚集本单元内容,学生可以用第七课的“国华一家亲”中学到的知识,联系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向其他同学宣传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学生还可以用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中学习到的内容,教会其他同学认识中国梦的内涵及意义,自觉做自信中国人。同时,学生还能把自己规划的“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圆中国梦”向同学展示,学生在完成大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单元大概念。(二)创设单元大情境本单元的单元大情境是结合着单元大任务来进行创设的,是结合着新学期道德与法治开展的“和谐与梦想”活动来进行设计的。本单元创设出的大单元大情境是:在本学期结束阶段,学校开展以“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的关注国家发展活动,学生们以多种形式,围绕“怎样认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梦的内涵?怎样做自信中国人?”等内容准确参与活动。单元的大任务围绕和谐与梦想为题整理活动内容,大情境围绕大任务创设的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各种活动的大情境下围绕核心问题将大任务进行分解,设计成任务群,即不同主题的行动小论文,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准备行动的内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关注国家发展、热爱祖国的意识。
十、大单元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单元作业第1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古迹、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族风情、传统节日和杰出人物等。单元大任务:请以“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用你喜欢的方式(如音乐、绘画、写作、戏剧等),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第2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小组合作,以“妈祖文化与祖国统一”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与同学分享。第3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想一想,你将如何奉献社会、创造人生价值?第4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请你谈谈,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青年应该是什么样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