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册综合 测试一、单选题1.世界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沿海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有机盐类,有利于海洋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2.下列活动不属于人们利用潮汐规律进行的是( )A.潮间带采集和养殖B.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C.利用海冰解决淡水短缺问题D.潮汐发电堰塞湖是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地震活动造成的山体崩塌物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垮塌。下图示意某地堰塞湖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造成图示地区形成堰塞湖的直接因素是( )A.地震 B.滑坡 C.寒潮 D.洪涝灾害4.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5.重庆市区秋冬季节多雾,下列因素与其关系不大的是( )A.水汽充足 B.风力强劲C.盆地地形 D.昼夜温差大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古生代、三叶虫 B.新生代第四纪、鱼类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中生代、恐龙7.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8.京津冀地区的十月份本应秋高气爽,但2018年10月该地区却出现了多次重度雾霾天气。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秋高气爽”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其原因是( )A.aA.a增强,c减弱 B.a增强,d增强 C.b减弱,c增强 D.b增强,d减弱(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a B.b C.c D.d(3)发生雾霾现象时,下列与大气能见度变差有关的是( )A.a减弱 B.b减弱 C.c减弱 D.d减弱9.太阳能资源受昼夜、季节、地理纬度、海拔等自然条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省区年降水量和城市分布图,太阳能热水器在该省区得到广泛推广。据此完成下题。推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地震。截至2017年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读下图,完成下题。此次地震( )A.震中位于四川省南部 B.伤亡人数较少是因为震级低C.会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D.九寨沟县各处的地震烈度相同11.读下图所示地貌景观,完成下列两题。(1)组成物质及起伏状态与其他三种明显不同的地貌景观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地貌景观④是( )A.河谷 B.河漫滩 C.冲积扇 D.三角洲12.下图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题。海水的密度(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13.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1)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铺设“可呼吸地面”之后,下列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2)下列属于水循环主要地理意义的是( )A.维持水体动态平衡 B.加速冰川融化 C.使水呈三态变化 D.使海平面上升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参考信息。下图表示某日某港口潮汐时刻信息。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A.潮汐形成只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B.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C.潮汐是深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D.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15.此日,大型船舶要进该港口卸货,为防止搁浅,合理的进港时间是( )A.6:00 B.11:00 C.16:00 D.21:0016.此日,某游客来到该港口附近的海滨游玩,在不同时刻拍摄远处同一岛屿,如下面图甲(浅滩未出露海面)、图乙(浅滩出露海面)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时刻是11:00前后 B.图乙时刻游客徒步登岛更便利C.图乙时刻是17:00前后 D.图甲时刻岛屿露出的面积大林地土壤的蓄水能力主要受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影响,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某山地海拔350—951米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和饱和持水量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 饱和持水量(t/km2)总孔隙 毛管控针阔混交林 59 45 4.62 50300常绿阔叶林 63 47 3.18 64800楠竹林 52 40 2.08 21200灌木林 73 56 7.79 78330017.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 D.灌木林18.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地表径流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 D.灌木林19.与灌木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关系最小的是( )A.成土母质 B.岩石风化速度快C.地表径流少 D.枯枝落叶多布拉风是指冷空气从山地或高原经低矮隧道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的一种剧烈大气运动,它会给所经之处带来严重灾害。下图为布拉风形成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0.下列关于布拉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布拉风主要发生在内陆干旱地区B.布拉风主要受夏季风影响C.布拉风风力强劲是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共同影响的结果D.布拉风在从山地向山麓移动的过程中气温会逐渐降低21.布拉风易形成于( )A.夏季的白天 B.夏季的夜晚C.冬季的白天 D.冬季的夜晚二、材料分析题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为不同下垫面太阳辐射吸收率统计表。下垫面 道路(沥青) 混凝土 砖 石吸收率(%) 80—95 65—90 60—80 65—80下垫面 土壤 沙漠 草 水吸收率(%) 60—95 55—85 74—84 90—97材料二:下面图甲示意某两个小区某时段的气温变化。小、区①建筑与道路的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率为74%,小区②建筑与道路的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率为64%,两小区其他条件相同。材料三:下面图乙示意某两个小区某时段的气温变化。小区③的平均风速为3m/s,小区④的平均风速为2.5m/s,两小区其他条件相同。(1)说出建筑与道路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率与小区温度的关系并简析原因。(2)根据材料三,说出风速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关系并简析原因。(3)简述该研究对气候炎热地区小区规划和设计的启发。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世界渔场形成的区域,一般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和河流入海口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故A项正确。2.答案:C解析:人们在海边进行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利用海冰解决淡水短缺问题,与潮汐规律无关。3.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比较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微小差异。读图中的等高线可知,堰塞体形成以前西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而形成以后,坡度变缓,这表明西侧发生了滑坡,形成了堰塞体,故选B项。4.答案:C解析:可紧急撤离受堰塞湖垮坝威胁的下游地区居民,而不是图示地区所有居民,A项错误;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垮塌,不宜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B项错误;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会引起下游洪涝灾害的发生,D项错误;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有利于减轻危害,C项正确。5.答案:B解析:雾的形成条件有:盆地(或河谷)地形,地形封闭;大气稳定,无风或微风;河流多,空气湿度大;冬季(或秋冬季节)多晴天,夜晚降温快;城市凝结核多。结合上述分析,风力强劲不利于雾的形成,故选B项。6.答案:D解析:仔细阅读题干材料,由于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恐龙最为繁盛,故选项D正确。7.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该煤层形成时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故排除选项A、B;森林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故选项C正确。8.答案:(1)D; (2)C; (3)B解析:(1)图中a为太阳辐射,b为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秋高气爽”的天气晴朗,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气温低,故昼夜温差较大。(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3)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9.答案:B解析:太阳能热水器一般安装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图中显示,①②两地降水较少,说明晴天较多,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最为合适,但①地位于沙漠地区,人口密度小,而②地城市较多,人口密度较大,市场需求量大,故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的是②地。10.答案:C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地震的震中位于四川省北部,A错误;此次震级为里氏7.0级,伤亡人数较少是因为震中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B错误;该地以山地地形为主,地质条件复杂,会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C正确;烈度与距离震中的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九寨沟县各处的地震烈度不相同,D错误。故答案选C。11.答案:(1)A;(2)A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①属于沙丘地貌,主要是由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②属于侵蚀地貌,主要是受风力侵蚀而成;③属于海蚀地貌,主要是由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④属于峡谷,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由此看来②③④属于侵蚀地貌,①属于沉积地貌,故答案选A。(2)读图分析可知,④是西藏怒江沿岸某地,中间为河流,两侧地势较高,属于河谷景观,故答案选A。12.答案:C解析:根据海水温度和盐度与密度的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密度越大,温度越低,盐度越大,即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故C项正确。13.答案:(1)B;(2)A解析:(1)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会使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即图中b增加,c增加;地表径流会减少,即a减少;d为植物蒸腾,受其影响小,基本没有变化。(2)水循环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着水体的动态平衡。1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潮汐形成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A错误;白天海水的涨落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为汐,B错误;潮汐是表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C错误;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如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态促使钱塘江大潮形成,D正确。故选D。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型船舶在进港卸货时,为防止搁浅,应选择在涨潮时且潮位较高时进港。读图可知,16:00是海水涨潮时,且17:00前后潮位为该日最高,因此16:00船舶进港卸货最合理,C项正确;6:00和21:00潮位较低,且为退潮时,11:00虽是涨潮时,但潮位较低,因此都不适合船舶进港,A、B、D项错误。故选C。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材料可知,与图乙时刻相比,图甲时刻浅滩被淹没,不是潮位最低时,11:00前后潮位最低,因此图甲时刻不是11:00前后,A项错误;图乙时刻浅滩出露海面,并且从岸边直接连到岛屿,潮位较低,此时游客徒步登岛更便利,B项正确;图乙时刻潮位较低,17:00前后潮位较高,C项错误;图乙时刻岛屿露出的面积较大,D项错误。故选B。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林地土壤蓄水能力主要受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影响,在四种林地类型中,楠竹林地的土壤毛管孔隙度最低,楠竹林地土壤蓄水能力最小,说明楠竹林的水土保持作用最小,C项正确。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由材料“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可知,土壤饱和持水量越大,产生地表径流的时间越晚。表中四种林地类型中,土壤饱和持水量最大的是灌木林地,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地表径流出现时间最晚的是灌木林,D项正确。19.答案:B解析:选项 分析 结论A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质地 ×B 岩石风化速度快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但岩石的组成物质大部分为无机物,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关系较小 √C 地表径流少会减小流水对地表有机质的侵蚀、搬运等作用 ×D 枯枝落叶多会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布拉风的形成与特征。布拉风形成的原因是较冷高原或山地与较暖海面的气压差,内陆干旱区距海较远且水域较少,不易形成布拉风,A项错误;布拉风是由于高原或山地气压较高,海面气压较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从高处向低处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空气同时受重力影响,风力强劲,B项错误、C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气温随海拔的降低而升高,布拉风在下降的过程中,温度会上升,D项错误。2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布拉风形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冬季的夜晚,山地或高原地区降温快,降温幅度大,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温暖的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最有利于布拉风的形成,D项正确。22.答案:(1)关系:相同条件下,建筑与道路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率与小区温度呈正相关。原因:太阳辐射吸收率低的建筑与道路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导致地面温度较低,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气温较低。(2)关系:风速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呈负相关。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风带走的热量越多,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强度。(3)小区应尽量使用太阳辐射吸收率较低的建筑材料:增加绿地和水体面积,以减少地面辐射量: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规划小区通风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解析:第(1)问,二者关系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原因可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角度分析。第(2)问,二者关系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原因可从风对温度的影响分析。第(3)问,该问可结合前两问的分析,从选取合适的铺装材料及改变风速两方面考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