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美—小小志愿者传播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美—小小志愿者传播美》

资源简介

《家乡美—小小志愿者传播美》
一、活动背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段文明、润泽心灵。家乡开封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开封学子宣传家乡,做家乡文明的传承者和守护者,为家乡“创文巩卫”出一份力责无旁贷。
我们选取“家乡美——小小志愿者传播美”这一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小学生的视角,设计家乡志愿者活动,将课内外相结合,意在通过开展服务家乡的公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家乡变化,能主动地向身边人分享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热情,培养公益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增强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激发家国情怀。
二、活动目标
1. 价值体认:通过参观学习,资料收集,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感受家乡美好,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家国情怀。
2. 责任担当:树立“我是家乡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在不同主题的服务活动中传承和守护家乡的美好,宣传家乡,服务家乡,让公益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问题解决:通过实地考察、查找资料、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学习讨论等方法,积极参与体验、探究、实践活动,用行动“传播家乡美好”。
4. 创意物化: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实践活动,运用简单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展示,更好地服务活动之中。
三、 活动指导方法
“传播美”是活动的主题,家乡有哪些美好需要同学们去传承和守护呢?这是一个宽泛的选题,活动中以分组设立活动主题的形式,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再以这些经验和成果,带动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家乡志愿服务活动的选题、设计、组织、反思、总结的全过程,从而获得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认识和体验。本主题安排4+X的教学方式,即:“4”指“选择主题”“方案设计”“问题交流”“成果评价”四个课时,“X”指校内外实践活动——即根据活动主题设计不同类型的、多元化的实践与体验活动。这样的安排层层递进,以社会服务为主,兼顾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等学习方式,对于实现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活动准备
1.对学生进行开课前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的理解,以及他们想参与哪些公益实践活动。
2.活动启航“印象开封最美的家”。活动前组织学生走进“开封文化大客厅”参观,帮助学生了解家乡,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五、活动过程
围绕《家乡美—小小志愿者传递美》这一主题,设计了一套活动方案,包括课题生成阶段,方案制订阶段,问题交流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主题生成课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家乡,感受志愿者的风采,激发学生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的向往,提出开展活动的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进行筛选、归纳,把问题转化成有研究价值的主题,主动参与设计小组活动,明确小组活动任务和活动步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观看视频《八朝古都开封》宣传片,交流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家乡热爱。
2.观看志愿者视频和图片,引出本次关注的话题。
(二)交流讨论,确定主题
1.明确本次活动主题。作为一个家乡的一员,同学们也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为家乡的美丽出一份力,那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就定为“家乡美——小小志愿者传播美”。
2.小组讨论,预设围绕主题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活动。
学生活动要围绕“小小志愿者为家乡传播美”的理念设定活动领域,要设计符合年级特点的活动。
3. 交流筛选,归纳主题。出示筛选原则,明确应该如何梳理问题,提炼选题,根据学生提出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归类筛选,将同一类型的活动规划在一个活动领域里。
筛选原则:有无活动价值;合并相似相近的活动主题;所选活动自身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范围;要符合“小小志愿者传播美”这个主题的活动。
4.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同学们的筛选合并,将各小组提出的11个活动总结归纳在4个活动的领域内。(由于“传播美”志愿者活动这个主题涉及面比较宽泛,因此,引导学生将想开展的活动进行删选归类很有必要,根据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并结合身边资源,我们将同学们提出的活动归纳在“文明、文化、关爱、环保”四个领域。)
文明——进行文明礼仪服务,传播文明之花。
文化——了解家乡历史和文化,做家乡文化的传承人和守护者。
关爱——奉献爱心,关爱他人,做爱心小使者。
环保——关注家乡环境,做环保宣传员。
(三)组建小组,选出组长,明确分工。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他们选择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主题选择小组,使他们能在适合的领域施展自己才华,充分发展特长。
(四)拓展与延伸(布置实践作业)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引导他们讨论研究出第一次活动准备去哪里开展什么活动,和他们一起联系活动地点,指导他们和活动地点人员进行沟通,确定活动日期。通过这个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更激发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
第二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 方案制定课
活动目标:
在研究活动中获得有关志愿者服务的知识,指导学生根据“家乡美”活动主题的需要制定活动计划。学会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并学会完善修订活动方案。
活动过程:
(一)回顾导入,学生汇报小组准备开展第一次活动的内容
预设汇报内容:
(二)根据主题活动,设计活动方案
1.初次设计,各小组讨论设计活动方案。
2.修改方案,体现不同的活动主题。
3.小组汇报,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4.修改活动方案,完善表格内容。
(指导要点:深入各组,一对一指导,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活动的领域不同,方案中制定的内容也要有所不同。)
(三)实践演练 掌握技能
1.模拟活动情境,进行演练。
预设场景,参加启动仪式,当志愿者。
(1)练习志愿者服务队进场礼仪,同学们进行互评。
(2)练习互相戴红领巾,礼仪队站姿训练,提出你的建议。
2.预设各小组活动场景,交流讨论。
(四)教师总结
活动方案是活动的蓝图,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制定计划、完善计划,提高了规划能力。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我们还预设了一些情景,进行交流,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活动了,在活动中践行“小小志愿者为家乡传播美”的理念,让家乡更美好。
第三阶段:活动反馈阶段 —— 问题交流课
活动目标:
反思自己在前一阶段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活动中的困惑,探讨解决困难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分享与交流,学会借鉴和分享,形成团结合作,掌握志愿者服务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展示交流,提出问题。
1.回忆前一段各小组活动,欣赏活动中的一些花絮。通过回顾前期成果,引起学生交流的话题。
2.组内分享交流,整理阶段性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确定本次分享内容,提出活动中的困惑或遇到的困难,寻求解决的方法。
(二)学生讨论如何解决,教师指导。
1.分组汇报活动过程,交流小组的体验、感悟,提出问题和困惑。
2.同学们提出困惑:
针对采访时,不知道问哪些问题合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宣传的内容行人不感兴趣提出困惑。
改进方法:采访前要根据活动方案,制定采访计划,可以结合前期收集资料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列好采访提纲。
做宣传时,要注意宣传对象的选择,不同的宣传对象,宣传的内容不同,可以进行年龄和人群划分,更重要的是设计形式多样的宣传内容,让服务对象容易接受。
3.各小组结合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交流讨论,进行活动实施方案的修改。
(三)活动提升和扩展。(课外实践作业)
通过共同分析,找到解决办法,激发学生再次活动的热情,接下来就请各小组带着重新制定的活动方案再次去实施,相信你们的活动会开展的更加有声有色。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 成果汇报课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指导学生将视频、图片和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能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展示分享,在小组交流时,对自己和同学的活动情况做出客观评价。
活动过程:
1.回顾活动,激起学生互相学习的热情。
播放前期学生活动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交流活动过程中难忘的经历,谈谈自己活动体会。
2.小组讨论,选择汇报的内容和形式。
分小组讨论自己的活动过程,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用调查报告、活动小报、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活动中的亮点、收获、成果。
3.展示实践成果,交流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报,用多种形式展现活动过程,分享收获和成果,及时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互动评价。
4.活动延伸。(布置实践作业)
小组探讨,围绕主题的四个方面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使各小队活动更加丰富,学生能有更多的学习活动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