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二课堂速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二课堂速测(含解析)

资源简介

(16)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二课堂速测
基础检测
一、种群内普遍存在着变异
1.种群
(1)概念:生活在 的 生物的全部个体。
(2)特点:一个种群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个体组成,彼此可以相互交配进行生殖;种群的不同个体间普遍存在着变异,其中 为自然选择的前提,形成适应的前提。
2.基因座位
(1)概念:一个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
(2)若具有2个等位基因的座位数是n,则可以产生 种基因型。
二、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具有生存和繁殖的优势
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但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导致了生物与 、生物与 的斗争,在斗争中生存下来的个体即为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
三、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条件
1.适应: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活方式使该生物适合 下生存和延续,是生物特有的一种现象。
2.人工选择
项目 内容
选择对象 普遍存在的变异个体
选择标准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手段 挑选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 ;经连续数代选择
选择结果 人类所需要的变异被保存下来,微小变异积累成为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新的品种
3.自然选择
(1)概念:自然界中的物种,其个体之间普遍存在变异,有些性状有利于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存活和繁殖,另一些则是 的。性状特征有助于其生存的个体较之没有这种特征的个体,能繁殖出更多的后代。
(2)作用过程

a. 表面上是选择适应环境的性状,本质上是选择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c.变异是 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4.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
(1) :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
(2) :在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3) :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
5.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
(1)内容: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 、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
(2)影响因素:突变、 、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
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地球上的生命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1)进步意义: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的 和适应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界具有重要意义。
(2) :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
2.20世纪30年代,关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
分子水平。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个体不是进化的单位, 才是进化的单位。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发生变化的过程。
4.新物种的形成
(1)异地的物种形成方式(渐进的物种形成方式)
①特点:经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 ,时间长,是一个渐变过程。
②过程
种群两个种群遗传组成出现差异新物种
(2)同地的物种形成方式
①特点:不经过 ,时间短,是一个骤变过程。
②过程:二倍体植物二倍体配子四倍体(新物种)
a.物种形成的标志:产生 。
b.同地的物种形成是在一次 生殖过程中形成的。
小试牛刀
1.在“601”药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有利于适应白雪皑皑的环境。下列关于适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用进废退是适应的来源
C.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
D.生物的种类从古至今是一样的
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4%,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 )
A.18%、82% B.36%、64% C.57%、43% D.92%、8%
4.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51%,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该群体中R的基因频率为( )
A.0.09 B.0.3 C.0.7 D.0.49
5.从…种群中随机抽取1000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800只、160只、40只。该果蝇种群中,A与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88%、12%
B.80%、20%
C.82%、18%
D.86%、14%
6.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突变和自然选择等条件下,一个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1中黑体果蝇所占比例为4/9。若让F1的果蝇再随机交配一代,则F2中B基因频率约为( )
A.5/9 B.2/3 C.4/9 D.1/3
7.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地雀物种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著名实例。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遗传变异 D. 生殖隔离
8.马和驴虽然能够交配,但是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着( )
A.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 C.交流障碍 D.交配障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可遗传的变异是适应的来源,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答案:C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为78%,某基因的频率=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所以A基因的频率=18%+1/2×78%=57%,a基因的频率为43%。
4.答案:B
解析:红花为51%,白花为1-51%=49%,故r=0.7,则R=0.3
5.答案:A
解析:由题意中,该种群中,AA=800只,Aa=160只aa=40只,因此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800×2+160)=(1000×2) ×100%=88%,a的基因频率是(40×2+160) (1000×2) ×100%=12%。故选:A。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由题意可知,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突变和自然选择等条件下,一个果种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1中黑体果蝇所占比例为4/9,则Bb个体占4/9,BB个体占1/9,bb个体占4/9,则B基因频率为1/3,b基因频率为2/3,若让F1的果蝇再随机交配一代,则F2中B基因频率约为1/3×1/3+2/3×1/3×2=1/3,D正确。
7.答案:C
解析:A、过度繁殖产生大量后代,这是自然选择的基础,不能形成新物种,A错误;
B、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能形成新物种,B错误;
C、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可以使微小的有利变异在后代中积累,不能形成新物种,C错误;
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8.答案:A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例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交配,但是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两个物种,A正确。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