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科学六上第15课 杠 杆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六上第15课 杠 杆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15 杠 杆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
1.一根硬棒被用来撬重物时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
2.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 ;承受重物的点叫 ;起支撑作用的点叫 。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杆秤利用了 的原理。
4.游乐园的小朋友玩的跷跷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 。
二、判断
1.所有杠杆的支点都在杠杆的中间部位。( )
2.只要使用杠杆就可以省力。( )
3.滑梯、跷跷板、指甲刀都是常见的杠杆。( )
4.杆秤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其中提绳是支点,秤砣是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 )
三、选择
1.下列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运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剪刀 B.转笔刀 C.跷跷板
2.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 的平衡原理制成的。( )
A.斜面 B.杠杆 C.轮轴
3.小红和小婷玩跷跷板,两人体重相同,若小婷要把小红跷起,则两人距跷跷板支点的距离( )
A.小红的远一些
B.小婷的远一些
C.一样远
4.如图,一位重40千克的人站在跷跷板某一位置时,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 由此可估测球的质量约为( )
A.20千克 B.40千克 C.60千克
四、连线
将下面杠杆各部位与对应的名称用直线连起来。
五、综合
1.杠杆平衡:如图所示,已知点O为支点,未挂钩码时,调节杠杆使杠杆水平平衡,将阻力点确定在杠杆尺的一端,动力点在另一端。分别在两侧挂一定数量的钩码,想办法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实验中每个钩码质量一样,杠杆尺上每格长度相等)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阻力点钩码 个数(个)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动力点钩码 个数(个)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分析记录表,将你发现的杠杆尺平衡的规律写下来: 。
2.如图,操作者手的位置不变,如果把相同的松子放在松子钳的①、②或③处夹开,操作者感觉到用力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15 杠 杆
一、1.杠杆 2.动力点 阻力点 支点 3.杠杆 4.杠杆
二、1.× 2.× 3.× 4.√
三、1. B 2. B 3. B 4. A
四、
五、1.表格略 动力×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2.①的位置离支点最远,操作时最费力;③的位置离支点最近,操作时最省力;②的位置居中,用力也适中。这是因为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相同时,阻力点距离支点越远,杠杆越费力,否则越省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