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核心素养】
1.了解东晋兴亡的具体史实,掌握南朝政权更迭及南朝政治发展的基本状况(时空观念)
2.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了解南北方人民对江南地区的开发,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
【知识梳理】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政治特点: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3.祖逖等人北伐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结果如何 西晋与北方政权的多次交战,有怎样的影响
(1)成果:东晋初期,朝廷多次北伐,在祖逖等人的努力下,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2)结果: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有的统帅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些内耗最终导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
(3)影响: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4.东晋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西晋末年,祖逖流亡江南,为恢复中原,他自行招募军队,渡江北伐。船到中流,他站立船头,慷慨激昂地击楫说:我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复返!跟随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志感动。
二、南朝的统治
1.王朝:420—589年,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
2.政治表现:宋是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里,社会比较安定;梁武帝统治后期政治日益败坏,大规模叛乱长时间无法平息,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思维导引南京是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南朝时期,“江南之为国盛矣”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南下移民和南方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2.研读史料,概括东晋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实行精耕细作和多种经营
手工业 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商业 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思维引导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虽然得到开发,但仍落后于北方地区。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课堂训练】
1.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沈约《宋书》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2.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被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都定都于(  )
A.长安 B.建康 C.洛阳 D.平城
3.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推行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经验,使“民勤本业”的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B.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地区引种
C.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D.北方民众南迁推动生产技术传播
4.“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东晋时期门阀士族显赫一时、权倾朝野,有时甚至可以与皇帝平起平坐的景象。这里的“马”是指(  )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懿 D.司马衷
5.据估计,截至南朝初年,南渡人口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为江南农业的迅速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材料主要说明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环境与气候条件优越 B.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C.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D.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
6.三国两晋南北朝是青瓷制造迅速发展的阶段,产地主要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常见器物有碗、盘、盆、壶、灯、香炉等日用品。其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自然条件很优越
7.观察“春秋战国至清朝时期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据此推断,图中南方人才比重超过北方的主要原因为(  )
A.南北分裂结束 B.边疆有效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 D.北民大量南迁
8.《宋书》中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9.“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社会变革与制度革新 B.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
C.承上启下与走向统一 D.割据纷争与民族交融
10.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六《温水注》中称:交州(今两广地区)“火耨耕艺,法与华同。名白田,种白谷,七月大作,十月登熟;名赤田,种赤谷,十二月作,四月登熟;所谓两熟之稻也……米不外散,恒为丰国。”这段史料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  )
A.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B.农业实现精耕细作
C.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往往要依赖多方面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一一摘自班固《汉书》
材料三: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
——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哪一治世局面?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10 BBDBC CCDDB
11.(1)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储备。
(2)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3)现象:北民南迁;原因: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安定;影响: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或答促进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4)因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改进;统治者的政策;劳动力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