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2)》说课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2)》说课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什么是周长(2)》说课
目录
说教材分析
01
说学情分析
02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03
说教法、学法
04
说教学过程
05
说板书设计
06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什么是周长”是新北师大版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5页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教材先通过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让学生体会“周长”是绕着“边线”一周的长度。接着出示小蚂蚁沿着树叶边线爬一周的环节,进一步体会什么是“一周”,使学生逐步感知到周长的含义。再用量一量的活动,更深地认识到周长来自于生活。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学生情况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通过美术课也应该明白“边线”的含义,因此,我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在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个学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让学生多说、多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主动探索而不是单一的老师传授。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实物与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
1
3
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
会简单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
2 教学目标
1.什么是周长。 2.能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
学法指导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以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共同交流为主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01020304教法选择实践操作,探求新知小结归纳,拓展深化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深入探究 ,加深理解 当堂训练,共同提高010305020406激 趣 导 入
探 究 新 知
练 习 巩 固
研 讨 归 纳
教学过程
05
探究新知
一条小路环绕着一个小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
240+410+200+190+560=1600(米)
算法一:
240米
560米
410米
190米
算法二:
190+410=600(米)
560+240=800(米)
600+800+200=1600(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公园的周长是1600米
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120 米
120 米
120 米
86 米
124 米
110 米
90 米
75 米
75 米
75 米
75 米
100 米
120×3=360(米)
(110+90)+(124+86)=410(米)
75×4+100=400(米)
巩固练习
1. 笑笑在动物园里沿着右面这条路走了一周,她一共走了多少米?
[教材P47 练一练 第3题]
(170+230)+(140+160)+200=900(米)
2.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7 分米
15 分米
8 分米
22 米
36 米
26 米
18 米
8 厘米
8 厘米
5 厘米
5 厘米
9 厘米
[教材P47 练一练 第4题]
17+8+15=40(分米)
18+22+26+36=102(米)
8×2+5×2+9=35(厘米)
8+5+8+5+9=35(厘米)

3.估一估,量一量。
[教材P47 练一练 第6题]
估计 测量
作业本封面的周长
课桌面的周长
你的鞋底的周长
3.课堂总结
4.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设置梯度练习,分层作业
什么是周长(2)
板书设计
求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各边的长度总和,计算时能简算就简算。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们喜欢的灰太狼走进课堂,通过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食物作为切入点,给学生提供可观察、可思考的资料。为枯燥的学习增添趣味色彩。从中引出封闭图形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周长,从而明确周长的概念。再通过量一量,数一数,总结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以及有方格纸的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在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周长的概念,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擦安于数学活动的空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