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3.8《网络新世界》 教学设计(共3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3.8《网络新世界》 教学设计(共3课时)

资源简介

《网络新世界》
了解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知道网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掌握网络安全和文明上网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能够正确看待网络游戏,避免沉迷其中。
认识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网络世界的精彩。
学会在网络中保护自己,遵守网络规则,文明上网。
正确看待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掌握避免沉迷网络游戏的方法。
理解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3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情境模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与网络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教学内容、案例分析、讨论问题等。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如卡片、纸条等。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
收集自己或身边人使用网络的经历和故事。
第一课时:网络世界初体验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网络世界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人们通过网络进行购物、学习、社交、娱乐等各种活动的场景,以及网络在科技、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展现网络的神奇和丰富多彩。
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示了哪些与网络相关的内容?你对网络有什么了解?”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网络新世界。
(二)初步了解互联网
讲解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简单通信工具到如今的全球信息网络,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演变和发展。
展示一些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详细介绍这些应用的具体功能和优势,让学生感受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互联网的应用?这些应用给你带来了什么便利?”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三)感受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上网经历,包括上网的目的、做过的事情等。每个小组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学习、娱乐、社交等。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代表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讲述互联网如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提供信息、娱乐、社交、学习等方面的便利。同时,展示一些案例,说明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如网上购物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使购物更加便捷;在线教育让学习更加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交网络让人们能够与远方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等。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等。
(四)了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介绍互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农业、科技、医疗、警务等。详细讲解互联网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作用,如农业领域的智能灌溉、科技领域的远程协作、医疗领域的远程诊断、警务领域的智能监控等。
展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包括一些实际案例和数据,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互联网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成果。
提问学生:“你认为互联网在未来还会有哪些新的应用?这些应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望互联网的未来发展。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的概念、发展历程、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广泛应用。
强调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和便捷高效,让学生感受到网络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身边还有哪些互联网的应用,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网络安全我知道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引导学生思考:“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网络安全。
(二)初步了解网络规则的重要性
展示一些因不遵守网络规则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如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详细讲述这些案例的经过和后果,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遵守网络规则的危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当事人错在哪里,以及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每个小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法律、道德、技术等。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代表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如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信谣不传谣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网络规则的重要性,强调在使用网络时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学会网络自护的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如收到陌生网友的信息、被邀请见面、遇到不良网页等,让学生讨论应对策略。每个情境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情节和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应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境进行讨论,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法。小组讨论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多种可行的方案。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代表可以通过表演、讲解等方式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总结网络自护的方法,如增强自护意识、避免泄露个人隐私、慎重网上交友、远离不良信息等。同时,展示一些网络自护的小贴士,如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定期更改密码、不与陌生人共享个人信息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网络自护的知识。
进行一些互动活动,如网络安全知识问答、案例分析等,加深学生对网络自护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自愿遵守网络规则
展示一些遵守网络规则的正面案例,如文明上网、传播正能量、保护网络环境等。详细讲述这些案例中人们的具体行为和做法,让学生感受到遵守网络规则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为构建网络文明出谋划策。小组讨论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行动方案。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代表可以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如倡导文明上网、举报不良信息、参与网络公益活动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遵守网络规则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做文明的网络小达人。同时,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刑法》等,让学生了解网络行为的法律底线。
引导学生签订网络文明公约,承诺在今后的上网过程中遵守网络规则,文明上网。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规则的重要性、网络自护的方法以及遵守网络规则的意义。
强调网络安全需要我们共同维护,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布置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份网络安全手抄报,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手抄报可以包括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自护的方法、遵守网络规则的意义等内容。
第三课时:网络游戏的是与非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玩网络游戏吗?为什么?”
展示一些网络游戏的图片或视频,包括一些热门游戏的精彩画面和玩法介绍,让学生感受网络游戏的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游戏对我们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二)辨析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别从利和弊两个方面讨论网络游戏的影响。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游戏进行分析,探讨游戏对玩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代表可以结合具体事例和数据,阐述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如结识好友、开发智力、放松身心等是网络游戏的好处,但沉迷游戏、影响学习、损害健康等是网络游戏的弊端。同时,展示一些相关的资料和案例,如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为 “网络游戏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为 “网络游戏弊大于利”。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探究自律上网防沉迷网络游戏的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避免沉迷网络游戏,如严格限定上网时间、选择健康有益的游戏、制定网络使用约定书、寻求替代性爱好等。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代表可以介绍小组提出的方法和建议,并说明如何实施这些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自律上网防沉迷网络游戏的方法,如自我反思法、设定目标法、寻求监督法等。同时,展示一些防沉迷网络游戏的技术手段,如防沉迷系统、游戏时间限制等,让学生了解科技在防止沉迷网络游戏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上网计划,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和活动,避免沉迷网络游戏。
(四)总结全课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游戏的利与弊、自律上网防沉迷网络游戏的方法。
强调网络游戏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它。
鼓励学生养成健康使用网络的生活习惯,享受安全、健康的网络生活。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游戏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网络新世界
网络世界丰富精彩、便捷高效 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
第二课时: 网络新世界
学会保护自己,注重网络安全
不伤害他人,注重网络道德
第三课时: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网络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和自律能力。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沉迷程度较深,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在讨论和情境模拟活动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关注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