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含解析)

资源简介

8.1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一、单选题
1.中医诊治的依据来源于临床望、闻、问、切四诊后的病情资料,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整体审察。中医学强调对疾病发展和病情衍变的过程在肌体上的反应等各种症状信息的获取,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具有因时调整治疗方案的优越性。中医诊治体现的思维方式是( )。
A.线性思维 B.发散思维 C.聚合思维 D.辩证思维
2.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C.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D.辩证思维在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3.漫画《看客》(下图)讽刺了一些人想问题、做事情( )

①没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缺乏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③不懂得物质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④不懂得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经了8次党政机构改革。党的二十大又接力奋进,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二十届二中全会,接过机构改革“接力棒”,深入研究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机构改革启示我们要( )
①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推动社会变革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
②坚持动态辩证思维,深度把握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④满足美好生活向往,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已经成为一些人标榜独立思考的口头禅。但是如果我们问他一句,什么叫作辩证地看待问题呢 很多人就会说,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义又要看到事物坏的一面。这只是非常浅显的辩证。辩证思维要求( )
①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
②承认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③承认认识是 人脑对事物的反映
④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将难以言状、千丝万缕的深深寂寞、万般无奈、无以排遣的离愁表达了出来。这首词( )
①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运用形象思维表达抽象情感
②利用因果逻辑和归纳推理,展示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③遵循整体性原则,通过构建萧瑟情境来烘托孤独心境
④通过运用类比推理增强读者对离愁情绪的理解与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一口钟,无论敲哪一边,它总是整体作响。人们只知道钟声洪亮、悠长,从来都不在意敲的是哪一边。经常被敲的那一边就不服气,它总想告诉世人,主人敲的是我,是我在响。为了证明这一点,在一个晚上它努力挣破了钟体,让其他钟片都落在地上,只有它仍悬挂着,它想让人们听到它的声音。但它没有想到,单独的钟片,无论如何敲打,也敲不出洪亮、悠长的声音。这则寓言说明(  )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②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它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一天晚上,小李问小王信不信神,小王迟疑了一会儿说:“既信又不信,半信半疑吧。”小李说:“信就是信,不信就是不信,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对两人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
①小王的观点错误,其违背了矛盾律一致性的要求
②小王的观点正确,坚持矛盾观,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③小李的观点正确,“信”与“不信”不能同真
④小李的观点错误,其违背了排中律明确性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外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度空间,也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我国在加速航天事业发展方面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我国成功实施载人航天战略( )
①用事实佐证了人类终有一天可以穷尽太空的奥秘
②表明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科学把握事物发展过程
③反映了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④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若想开店铺,我们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投资成本、店铺位置、经营品类、店铺规模等,然后将各部分因素综合起来确定最终实施方案。材料体现的思维方法是( )
A.类比推理 B.分析 C.综合 D.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11.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但经济落后,所以国家决定实施西气东输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要考虑多处气源联网互供、大型地下储气库、高质量管道、数字化管理等很多问题,还要考虑这个计划的未来发展。国家实施西气东输计划,从思维方法上说明( )
A.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思维,否认部分
B.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思维,排斥相对静态
C.辩证思维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只要坚持辩证思维,就能认清一切事物
12.思维方法作为理论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思维方法( )
①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
②规定着认识发展运行和转换的方向
③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
④行使着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它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在缓解东部能源紧张问题的同时,给西部发展开辟新路。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从思维方法上说明了( )
A.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思维,否认部分
B.只要坚持辩证思维,就能认清一切事物
C.强调动态性思维,排斥相对静态性思维
D.辩证思维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4.正确认识事物需要辩证思维,这是因为( )
①事物是由多要素构成的
②事物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属性
③事物总是以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相结合的方式而存在的
④事物的发展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近年来,数字技术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的新经济不断孕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也在快速变革传统职业、淘汰旧职业、创造新的职业领域。为此,国务院提出,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建立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加快职业标准开发工作,助力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从思维方法上看,动态更新职业标准说明( )
①“此”与“彼”之间的界限绝对分明、固定不变
②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的同时并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
③辩证思维强调层次性的同时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④辩证法从事物的运动、产生和消逝方面考察事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当前,要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要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杜绝靠浪费资源求发展的短期行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切实提高资源合理利用水平。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两会”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已经将可持续发展列为21世纪的发展战略。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当前和长远、人类和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用辩证思维动态性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合理性。
17.某市前几年利用当地资源兴办了一些小造纸厂、小制革厂等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给当地带来短暂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痛定思痛,当地政府在“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理念的指引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治理生态环境,同时还拒绝了可能给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外商投资。结果,反而因环境优美,该市又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知识谈谈该市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10个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旨在积极营造有利于消费升级的法治环境,便于人民群众安心消费、放心消费。以下是案例之一:邬某通过A公司经营的旅游App预定境外客房,支付方式为“到店支付”,订单下单后即被从银行卡中扣除房款,后原告未入住。原告认为应当到店后付款,A公司先行违约,要求取消订单。A公司认为其已经在服务条款中就“到店支付”补充说明“部分酒店住宿可能会对您的银行卡预先收取全额预订费用”,不构成违约,拒绝退款。邬某将A公司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退还预扣的房款。
(1)结合材料,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说明法官应如何对该案件作出正确的判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D: 辩证思维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依据题意,中医诊治体现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故D入选。
ABC:材料并未涉及线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故ABC不选。
故本题选D。
2.B
【详解】B:“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凸显了事物的运动变化,说明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B项符合题意。
A:材料未涉及事物的联系,A与题意不符;
C: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唯心主义观点,C排除;
D:材料未体现静态性,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
3.C
【详解】②④:漫画中,红色的人用脚踢倒身边绿色的人,于是,绿色人群一个挨一个倒下,但越往绿色人群队伍的后面,欢呼看热闹的越多,站在末尾的这个还表现出了嘲笑的样子,他不知道自己最终也会卷入其中、受到牵连。因此,从哲学上看,看热闹的人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缺乏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不懂得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②④符合漫画寓意。
①③:这两项均与漫画寓意无关,①③不选。
故本题选C。
4.C
【详解】②③:题干强调党和国家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推进机构改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这启示我们要坚持辩证思维,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②③排除。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不是推动社会变革,①排除。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④排除。
故本题选C。
5.C
【详解】①④: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事物,因此辩证思维要求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还要求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①④正确。
②③:承认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认识是人脑对事物的反映,这均属于唯物论的思想,不属于辩证的思维,②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6.B
【详解】①:李煜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运用形象思维表达了难以言状的千丝万缕的深深寂寞、万般无奈、无以排遣的抽象情感,①符合题意。
②: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词中没有运用归纳推理,②不选。
③:词中月如钩、上楼、梧桐深院,构成了一个整体,遵循了整体性原则,通过构建萧瑟情境来烘托孤独心境,③符合题意。
④: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词中没有运用类比推理,④不选。
故本题选B。
7.B
【详解】①:材料强调部分离不开整体,未强调整体离不开部分,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的关键信息在于“一口钟,无论敲哪一边,它总是整体作响”“单独的钟片,无论如何敲打,也敲不出洪亮、悠长的声音”,这强调的是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没有涉及关键部分,而且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④排除。
故本题选B。
8.A
【详解】①②:科学的思维是无矛盾性的思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由此可见,小王对神的观点是错误的,其违背了矛盾律一致性的要求。①正确,入选;②错误,排除。
③④: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因此,小李的观点正确,“信”与“不信”不能同真,③正确,入选;④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A。
9.C
【详解】①:“穷尽”对太空的认识,说法过于绝对,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无限性,①错误。
②④:我国在加速航天事业发展方面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成功实施载人航天战略,表明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科学把握事物发展过程,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②④正确。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具体事物的联系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0.D
【详解】A: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性质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他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者相似,材料没有体现类比推理,A不选。
B:若想开店铺,我们需要考虑投资成本、店铺位置、经营品类、店铺规模等各个方面的事情,这运用了分析,但是又需要将各部分因素综合起来确定最终实施方案,又运用了综合,B不选。
C:若想开店铺,我们需要考虑投资成本、店铺位置、经营品类、店铺规模等各个方面的事情,这运用了分析,将各部分因素综合起来确定最终实施方案,这运用了综合,所以题干即体现了分析,又体现了综合,C不选。
D:开店铺要先具体分析各方面因素,然后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最终实施方案,体现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D入选。
故本题选D项。
11.C
【详解】A:整体性的辩证思维是从认识事物的整体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也不否认部分,A错误。
B:动态性的辩证思维是,从认识对象的产生、发展过程上来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也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B错误。
C:“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短缺”,坚持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这个计划的实施,要考虑多处气源联网互供、大型地下储气库、高质量管道、数字化管理等很多问题”,坚持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考虑到这个计划的未来发展”,坚持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正确。
D: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有利于认清事物,但不是绝对的,D错误。
故本题选C。
12.A
【详解】①②③:思维方法在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在客观规律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工具和手段。因此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思维方法规范着人们认识发展运行和转换的方向;思维方法还具有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功能。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思维方法属于理性范畴。主观范畴,绝不能行使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这是最基本的科学思维常识,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3.D
【详解】A: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也不否认部分,A错误。
B:只要坚持辩证思维,就能认清一切事物,此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C: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也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C错误。
D: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说明辩证思维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D正确。
故本题选D。
14.A
【详解】①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别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各种层次、各个阶段以及个别属性,而且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趋势,这就需要辩证思维,①②正确。
③:事物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结合的方式存在,③错误。
④: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5.D
【详解】①:“此”与“彼”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对立双方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而不是界限绝对分明、固定不变,①错误。
②④:国务院提出,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建立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说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的同时并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法从事物的运动、产生和消逝方面考察事物,②④正确。
③: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的同时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③排除。
故本题选D。
16.①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②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前后发展的连续性。当代人的发展会影响和制约后代人的发展,当代人采取的某种发展战略决定了这种“影响和制约”的性质。
③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只有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发展道路,才能为后人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础。反之,则为后人的发展造成无穷的祸患。
④忽视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会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分析】背景素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考点考查:辩证思维的动态性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用辩证思维动态性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辩证思维动态性的有关知识→可联系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关键词②:当前,要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可联系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前后发展的连续性;
关键词③:要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杜绝靠浪费资源求发展的短期行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切实提高资源合理利用水平→可联系只有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发展道路,才能为后人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④:我们一定要从当前和长远、人类和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可联系忽视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会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17.坚持辩证思维,即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在处理经济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时,要贯彻执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分析】背景素材:某市治理生态环境;
考点考查: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某市”, 需要调用“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内容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该市原来的做法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经济利益,但是破坏了生态环境,后来该市转变做法,以其优美的环境吸引投资→可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辩证思维看待问题,坚持新发展理念。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材料分析。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18.(1)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法院审理该案要切实把握案情的真实性及对邬某生活和财产所造成的实际影响。②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准确把握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正确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案情作出正确的审判。③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把案情前后的因果关系统一起来进行考察分析,以保证案件判决的科学性。
【分析】背景素材: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考点考查:《法律与生活》、科学思维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说明法官应如何对该案件作出正确的判决。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关键词①:邬某通过A公司经营的旅游App预定境外客房,支付方式为“到店支付”,订单下单后即被从银行卡中扣除房款→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注重实事求是。
关键词②:法官在做判决时,应根据格式条款相关规定正确运用推理进行审判→可联系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关键词③:法官需要把案情前后的因果关系统一起来进行考察分析→可联系正确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