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 观潮【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关注结构:课文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关注描写:课文由静态到动态展开对大潮的描写。在潮来之时,作者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其景象,词句极具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衬托了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重点)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重难点)5.读《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读熟课文。2.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引导: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视频中的钱塘江大潮,你会用哪个词语呢?(指名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观潮》。(板书:观潮)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认真朗读课文,随文强调文中极易写错的字。2.学写字。指导:“顿”左右同宽;“崩、震、霎”上扁下长,上收下放。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其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中心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找出词语:天下奇观。【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从全文层面了解文章的结构,找到本文的中心句。】2.思考:“观潮”“天下奇观”中两个“观”意思一样吗?题目“观潮”的“观”意思是“看”,“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是“看到的景象”。3.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圈画关键词语,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圈画:江潮还没有来 从远处 潮来了 再近些 浪潮越来越近 潮头奔腾西去潮来时是由远及近的顺序,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通过圈画的关键语句“江潮还没有来”“潮来了”“潮头奔腾西去”,我们可以把它的时间顺序概括为——“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总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潮来前的景象,再写潮来时的景象,最后写潮去后的景象,表现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景色。4.梳理课文脉络,归纳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四、课堂演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背诵第3、4自然段。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火车读词语: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用上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深入学习,想象画面过渡:课文围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一中心句来写,那么,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呢?小组合作:默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圈画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集体分享,想象画面。☆ 潮来前1.作者写潮来前的钱塘江用了“横卧”,想一想,这个词有什么作用?“横卧”一词写出了江的宽阔,又带有一种动感。2.作者登上钱塘大提,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作者看到了钱塘江、江面、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小山,以及堤上的人山人海。引导: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预设:我仿佛看到很多人站在堤岸上,抬着脚,仰着头向东望去,都在等着潮来。这时候江面上一点儿风都没有,很平静,江面很宽,一眼望不到边。(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此问题的设计直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过渡:潮来之前,江面平静,等待的人群翘首东望。大潮马上就要来了。(板书:平静)☆ 潮来时描写潮来时,作者从声音、形态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写,我们依次来看看文中的句子。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提问: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预设: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板书:远 像闷雷滚动)追问:从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潮水来势凶猛。想象画面: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潮水正凶猛地奔涌而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提问: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预设: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出现了一条白线”。(板书:近些 响声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教师:大潮离我们越来越近了!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提问:那条白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预设: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板书:长、粗、横贯江面)教师:大潮的气势越来越大了!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提问:再近些,大潮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预设: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板书:再近 白色水墙)教师:大潮的气势排山倒海!想象画面: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一堵高高的银白色水墙,而且这堵墙横跨整个江面,宽达几千米。我深深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那排山倒海的气势。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提问:浪潮越来越近了,这时候的大潮是什么样子的?预设: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板书:更近 千万匹白色战马)理解“犹如”的意思——好像、仿佛。教师: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是什么感受?生:万马奔腾的场景,气势壮观。6.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提问:这句话中有一个四字词语写出了大潮的声势浩大,是哪个词语呢?预设:山崩地裂。(板书:山崩地裂)交流:生活中你听到过什么声音可以用“山崩地裂”来描述?试着说一说吧!教师:“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当海潮奔腾涌来时,有如山崩地裂似的壮观气势叫人惊叹不已。想象画面:读了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那潮涌的声音就像一架飞机从我头顶上飞过时发出的声音一样,震耳欲聋!作者描写的大潮的画面是不是很壮观?一起读一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再一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潮去后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大潮退去了,江面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漫天卷地地涌来、风号浪吼的江面。(板书:余波涌来,好久才恢复平静)提问:大潮已过,而余波未平,你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来?预设: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交流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总结:学完课文,你知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了吗?(板书:天下奇观)浪潮高,声音响,气势大,余波久……三、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结构梳理,主题概括。2.方法归纳。“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①结合重点语句展开想象。②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③结合图片内容展开想象。3.课堂演练。4.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2)做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观讲述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体现了以人为本。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讲解,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通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好地帮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