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表达效果。2.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所抒发的强烈感情,并揣摩诗人的巧妙构思。3.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 激发学生对周总理崇高而亲切形象的缅怀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 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周总理崇高而亲切形象的缅怀之情。教学难点:饱含深情、入情入境地朗读教学方法:朗读、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声情并茂,语气沉重地说道:“同学们,1976年1 月 8 日 , 那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日子,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老师展示周总理的遗像)当这一噩耗传来,山川静默,花草垂泪, 江河呜咽,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人们怀着无尽 的哀思,创作了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篇,而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 里》在众多诗作中脱颖而出。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感人至深 的诗。”二、整体感知为了让大家更真切地体会诗歌的朗读韵律以及周总理伟大的精 神品质,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1、“同学们,请用一句话谈谈你心目中的周总理。”预设:学生甲:“周总理是一位无私奉献、胸怀天下的好总理。” 学生乙:“周总理是一位智慧超群、目光远大的好总理。” 学生丙:“周总理是一位关爱民众、不辞辛劳的好总理。”学生丁:“周总理是一位为了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2、朗读指导 预设:情感基调:这篇作品整体应饱含深情,充满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与追思。朗读时要怀着崇敬、悲痛且真挚的情感。语速与节奏:开头部分节奏稍缓,语速适中,营造出一种寻觅、 呼唤的氛围。在描述周总理曾经工作和出现的场景时,适当加快语速, 增强情感的推进。结尾部分可以放慢语速,加重语气,突出对周总理 的无尽思念。语调:整体语调应较为低沉,尤其是在表达悲伤和思念的语句中。 但在回忆周总理的功绩和精神时,语调可以适当上扬,展现出对周总 理的赞美与敬仰。重音:描绘总理工作场景和贡献的词语,如“革命征途”“建设 工地”“海防前哨”等应重读,强调总理的辛勤付出。多次出现“周 总理,你在哪里”,要重读“周总理”和“哪里”,突出寻找的急切 和对总理的牵挂。停顿:在逗号、句号处自然停顿,给听众留出情感消化的时间。在一些抒情强烈的地方,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可 适当延长停顿,增强情感的张力。第9节朗读指导示范(课件出示)“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 —理—”这部分要读得深情且急切,“深情地呼唤”几个字语速放 慢,声音拉长且加重,突出对周总理的强烈思念。“广场回音:‘呵,轻些呀,轻些’”这里的语气轻柔,仿佛在 小心呵护着某种珍贵的东西,语速稍慢。“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这几句 语速适中,语调平稳,表现出周总理为国家事务忙碌不停的形象,同 时也流露出对周总理工作的敬意。朗读整段时,要饱含深情,将对周总理的怀念、崇敬之情充分展 现出来。三、合作探究,品味诗歌创设情境:同学们,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深情的诗歌,去追寻周总理的足迹。 (学生饱含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学生活动: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问题1: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周总理在不同场景中的身影,这些 场景包括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自然场景,以及中南海、政治局 等工作场景。这些不同场景的选择和描绘有何深意 预设引导:同学们想想,自然场景广阔而宏大,工作场景严肃而 重要,作者这样安排是不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展现周总理的伟大 比如 自然场景可能象征着周总理的精神如同天地般广阔,工作场景则直接 体现他为国家和人民的辛勤付出。解析:作者选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自然场景,是为了 以广阔无垠的自然象征周总理伟大精神的无边无际和永恒存在。高 山的雄伟展现其崇高的品质,大地的广袤体现其包容的胸怀,森林 的生机寓意其带来的希望,大海的辽阔象征其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 格局。而中南海、政治局等工作场景的描绘,则直接展示了周总理 为国家事务兢兢业业、日夜操劳的奉献精神。例如,中南海这个场 景让人联想到周总理在国家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和责任担当。问题2:诗歌中多次重复呼喊“周总理,你在哪里 ”以及对周总理 工作场景的想象描述,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情感传递上起到了怎样的作 用 预设引导:大家回想一下,不断的呼喊是不是让我们更能感受到 作者寻找周总理的急切心情 而对工作场景的想象是不是让我们更 加怀念周总理的奉献精神 就像我们非常想念一个人时,会不停地呼 唤他,也会回忆他曾经的点点滴滴。解析:诗歌中多次重复呼喊“周总理,你在哪里 “极大地增强 了情感的张力和感染力。这种不断的呼喊,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周 总理的极度思念和急切寻找之情,让读者能切身感受到作者内心的 痛苦和不舍。而对周总理工作场景的想象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读者 对周总理奉献精神的认知和怀念,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感同 身受。比如,想象周总理在政治局忙碌工作的场景,能让我们清晰地回忆起他为国家发展付出的心血。问题3:从整首诗歌来看,作者通过对周总理的寻找和怀念,最 终想要传达给读者怎样的深层情感和主题 预设引导: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不仅仅是在寻找周总理的身影, 是不是更在寻找周总理所代表的那种精神和品质 这种情感和主题 是不是对我们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解析:从整首诗歌来看,作者通过对周总理的寻找和怀念,最 终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深层情感和主题是对周总理伟大精神和崇高品 质的敬仰与传承。作者不仅仅是在怀念周总理这个人,更是在呼唤 和追寻周总理所代表的为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 神。这种情感和主题启示我们要以周总理为榜样,心怀国家和人民, 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当面临困难和抉择时,应想到周总理的精神,坚定信念,勇 往直前。四、诵读诗歌,领悟情感1、个人朗读邀请几位准备充分、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个人朗读,展示对 诗歌的理解。2、 男女分读男生朗读奇数段落,女生朗读偶数段落,感受不同性别在情感表 达上的差异。3、 小组朗读,配乐展示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朗读诗歌的第2-3、4-5、6-7节。第8节由老师朗读。第1、9节则由全班同学齐读。学生自由分组, 每组进行小组朗读,互相配合,展现团队协作。教师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五、总结,布置作业1、总结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饱含深情的诗 歌。在这堂课中,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过高山、大地、森林、 大海,去寻找周总理的身影。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周总理那无 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敬爱。周总理一生为了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他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 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通过这首诗,我们也明白了,一个伟大的 人物,即便离开了我们,他的精神也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 代又一代的人。而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高山、大地、 森林、大海,让我们的情感有了寄托之处。作者用深情的呼唤和真挚 的寻找,将对周总理的怀念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告诉我们,在写作 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法来抒发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希望同学们能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努力学习,传承周总理的精 神,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歌,进一步体会其中的情感。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心中的周总理,以及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模仿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表达对自己敬爱之人思念的小选寸 o六、板书设计高山——崇高伟大 大地——深厚根基 森林——荫庇呵护 大海——广阔胸怀七、知识点清单通过《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需要学习和掌 握的课外阅读的一些解题方法。1. 情感主旨类 解题方法:仔细品读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和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的用词和 语气,思考作者为何这样表达,从而把握文章所传达的对周总理的深 切怀念与崇敬之情。例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 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停息……’”通过这样 的描写,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周总理永不停歇的革命精神的赞颂和怀 念。2.写作手法类 解题方法:留意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反复(“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多次重复)、象征(山川大地等象征周总理的精神无处不在)等,分析 其作用和效果。比如:反复手法强化了情感的表达和追寻的急切;象征手法让周 总理的精神更具普遍性和永恒性。3. 词句理解类 解题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思考其在文中的语境和所起 到的作用。像“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这些 描述,展现了周总理忙碌的工作状态,体现他为国家事务尽心尽力。4. 诗歌朗诵类解题方法: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体会情感的起伏变化,从而 确定朗诵的语气、语调、重音和停顿。比如,在表达强烈思念和呼唤时,语气应加重,语速稍快;在描 绘场景时,语气可稍缓,营造出画面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