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 繁星【课前解析】关注作者:巴金(1904—2005年),本名李尧棠,中国当代作家。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关注文本:《繁星》一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前”“三年前”“如今”三个不同时段在三个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与感受。“从前”在家乡庭院纳凉时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三年前”在南京住所的菜园看繁星,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如今”在海上看繁星,觉得自己像小孩睡在母亲的怀里。时间在变,地点在变,“我”对繁星的喜爱却从不曾改变。关注结构:围绕观看繁星的三个不同的时间段,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第一幅图体现“密密麻麻”,第二幅图体现画面寂静,第三幅图体现动感。关注插图:课文插图体现了第三幅画面,为学生想象画面提供了帮助。【教学目标】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重点)3.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1.出示繁星图片,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文章《繁星》。(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二、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随文画出需要注意的字词。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作者在哪些地方看繁星的情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完成表格。全班分享交流:(板书:地点 家乡庭院 南京菜园 海上 时间 从前 三年前 如今)小结:课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在三个不同时段、三个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与感受。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抓住描写星空的语句,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想象画面:什么时候能看到繁星?(夜晚)你在晴朗的夜晚,看到了怎样的繁星?(观察插图)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绘看到的繁星?(密密麻麻)(板书:繁星的样子 密密麻麻)“密密麻麻”写出了星星的什么特点?(又多又密)想象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晴朗的夜晚,星星闪闪烁烁,像无数颗珍珠撒满了夜空。)2.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作者描写了繁星的什么特点?星群密布。(板书:星群密布)第2自然段除了描写繁星多而密的特点,还写出了什么特点?(微小、光明无处不在)为什么说星星“微小”,而“光明无处不在”?(虽然星星的光亮很“微小”,但因为星星很多,一群一群的,分布很广,所以“光明无处不在”,柔和清亮的光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宁静又温馨。)想象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星群密布的星空,星星用它柔和清亮的光照亮了夜空。)3.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哪些词句引起了你的注意?这些词语使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①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星也在动”,星星是半明半昧的,忽闪忽闪的,让人感觉它在不停地动。“它们是这样低”,因为海面很宽广,水天一色,所以星星显得很低。“摇摇欲坠”,星星那么低,又不停地动,就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板书: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想象画面:我仿佛看到了半明半昧的星星撒满夜空,好像孩子调皮地眨着眼睛。它们那么低,又在不停地动,摇摇欲坠。②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比喻句,写出了“星光闪烁”。想象画面:我感到星星离我更近了,还调皮地在我身边飞舞嬉戏。③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是一个排比句。“柔和”“静寂”“梦幻”分别从触觉、听觉、视觉来写,说明海上之夜令“我”产生了种种美感。④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从“星的怀抱”到“母亲的怀里”,表达了“我”对星空的依恋和热爱。想象画面:我看到星空辽阔无垠,星星仿佛在我的身边萦绕,带来光明和温暖,我仿佛睡在妈妈的怀抱中一样,温馨甜美。4.写法总结:作者细致入微地捕捉到繁星的样子,离当下越近,描写就越细致。读这样的文章,我们要充分发挥想象,想象文章描写的画面,去理解文意,去体会感情。5.整理积累文中描写繁星的词句。四、主题概括,布置作业1.主题概括。2.课堂演练。3.布置作业:仰望星空时,你有什么感受呢?课下和同学交流。【板书设计】4* 繁星时间 地点 繁星的样子从前 家乡庭院 密密麻麻三年前 南京菜园 星群密布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回答问题考虑不全面、不具体,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多写片段练习,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以求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提出预习的要求,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让同学能大胆地说话,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