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多样的文化——人教2024版七上双减作业本(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多样的文化——人教2024版七上双减作业本(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1.运用图文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主要语言及特点
2.运用图文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三大宗教及分布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理解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广西大学是国家 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校内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学生,其中玛丽来自美国,她每个周末都去教堂做礼拜,阿卜杜勒来自沙特阿拉伯,他常去学校附近的清真面馆吃牛肉面,多吉次旦来自中国西藏,常见到他诵读经书。
1.根据材料推测,玛丽、阿卜杜勒和多吉次旦这三位同学所在国家的人民主要使用的语言依次是( )
A.英语、汉语、阿拉伯语 B.阿拉伯语、汉语、英语
C.英语、阿拉伯语、汉语 D.阿拉伯语、英语、汉语
2.根据材料推测,玛丽、阿卜杜勒和多吉次旦这三位同学信奉的宗教依次是()
A.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基督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藏传佛教
C.藏传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基督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
3.谷爱凌夺得 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接受采访时,她流利的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其中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它们分别是( )
A.汉语、英语 B.法语、汉语 C.汉语、俄语 D.汉语、西班牙语
4.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是中国向世界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机构。目前我国在其他多个国家设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B.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C.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 D.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5.关于世界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 B.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汉语
C.非洲中部和北部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D.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大洲之首
6.看图片猜人物。他最有可能(  )
①是白种人 ②说阿拉伯语 ③信仰基督教 ④来自发达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下列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有(  )
①汉语 ②日语 ③德语 ④英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下列有关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B.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
9.下列关于世界的人口、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全球最高 B.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C.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稠密 D.佛教是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10.下列对亚洲四种传统民居(图)的分布、特点及其设计目的匹配,正确的是( )
A.①--北亚--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B.②--南亚--终年高温--冰屋--利于降低室内温度
C.③-东南亚--全年气候干燥--土坯筑造--节省成本
D.④--西亚--终年炎热干燥--茅草屋--利于抵御台风
“千脚落地房”是云南省像像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房屋需要立大量的木柱为基。如图为该地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千脚落地房”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全年降水丰富 B.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C.地势起伏较大 D.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
12.建造“千脚落地房”时,少动土石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地震频次 B.保留建筑风格
C.节省建筑材料 D.保持坡体稳定
13.我国某海岛面积较小,岛上多见水库。传统民居屋檐下有用当地盛产的毛竹制作的管道装置,用于收集雨水。80年代后,海岛兴起一种独特的平顶屋,屋顶周边砌有围墙。图为该海岛上的平顶屋照片。海岛上(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河流难以形成
C.水库主要用于养殖 D.毛竹用于挡光
14.“A”形茅屋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传统民居,因其外形酷似字母“A”而得名。图(a)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气候资料图,(b)为“A”形茅屋景观图。“A”形茅屋的外形设计主要是考虑(  )
A.保暖 B.防风 C.防潮 D.排水
15. 阅读图文
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各国共享国际经济合作带来的丰硕成果。
材料二 “义新欧”中欧货运班列铁路运输路线。
【交通桥梁】 一列列奔驰不息的中欧班列,构筑起世界联通新桥梁。从中国到欧洲的铁路运输时间是海运所需时间的一半,运输成本是空运的1/4。
(1)中欧班列从义乌出发到巴黎,沿途降水量变化规律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2)中欧班列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大动脉。借助中欧班列,荷兰、德国的“跨境奶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荷兰、德国乳制品发达的气候原因是:荷兰、德国受来自  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以  气候为主,其特点是  ,畜牧业发达。
【文化桥梁】 中欧班列不仅促进亚、欧两地货物的流转,还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每年大量具有鲜明“中国元素” 的货物运往欧洲,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
(3)中欧两地人文风俗差异大。中国多数居民属于黄种人,信仰佛教、道教等;欧洲西部居民以  种人为主,多信仰 教。
“簿馕”的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南亚及中东地区。“薄馕”外皮为金黄色古代称为“胡饼”“炉饼”。“簿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大都烤制呈圆形。下图示意世界“薄馕食俗”分布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簿馕食俗”分布区的地理特征是( )
A.气候寒冷,热量条件差 B.地表的河流、湖泊众多
C.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 D.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2.“簿馕食俗”分布区的居民主要信奉(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3.“簿馕食俗”分布区的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所在波斯湾地区盛产的矿产资源是( )
A.石油 B.煤矿 C.金刚石 D.铁矿
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房屋远看像船底,称为船形屋。读图,结合文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4.该传统民居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潮湿闷热 C.冬冷夏热 D.寒冷多雪
5.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新疆维吾尔族 C.海南省 D.宁夏回族自治区
比较法是认识地理事物的重要方法。在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时,同学们搜集到如图两幅聚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6.有同学认为,甲图所示大部分区域气候干旱。图中能够支持该同学观点的信息是(  )
①有大面积沙漠 ②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 ③距海遥远 ④河流稀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有同学发现,两图所示区域聚落的分布特点很相似,都主要分布在(  )
A.中纬度地区 B.沿海地区 C.河流沿岸 D.气候炎热的地区
8.同学们对影响两地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展开讨论,其中影响因素与区域搭配合理的是(  )
A.甲区域——地形 B.甲区域——水源 C.乙区域——航运 D.乙区域——光照
9.自然环境不影响聚落分布,而且影响区域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以下传统民居,与甲图所示大部分区域气候特征相适应的是(  )
10.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地是世界最大半岛,居民主要通用语言是________,大多信奉______,对应的宗教建筑是_____(甲、乙、丙)图。
(2)C地居民大多信奉_________(宗教),对应的宗教建筑是_____(甲、乙、丙)图。E地是_____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3)D地是世界最大平原____________,人口分布_____________(稠密或稀疏)。
1. 喜欢旅游的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的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以高原为主
②以沙漠景观为主
③气候湿热
④动植物种类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 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如图中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 探究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的影响。
(1)通过图一藏袍的原料可以看出当地农业以_________业为主。藏袍早中晚不同的穿法适应了当地气温_________的特点。
(2)图二的烤馕是__________地区各族群众喜爱的主要面食。因其水分含量少,在________的气候下能存放很久,便于人们游牧长时间携带。
(3)图三中的建筑形式是___________,多出现于________(平原或山区),需考虑________等因素。
(4)综上所述,人们衣食住行的地区差异主要受当地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
核心巩固
1.C 2.B 3.A 4.C 5.B 6.A 7.C 8.D 9.C 10.A 11.C 12.D 13.B 14.D
15. (1)先减少后增加 海陆位置 (2)大西 温带海洋性 全年温和湿润 (4)白 基督
素养提升
1.C 2.C 3.A 4.B 5.C 6.D 7.C 8.B 9.D 10. (1)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乙 (2)基督教 甲 黑色 (3)亚马孙平原 稀疏
自我超越
1. B 2.C
3.(1)畜牧业 日较差 (2)新疆 干燥 (3)吊脚楼 山区 坡度、坡向 (4)气候、地形
自我超越
素养提升
核心巩固
核心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