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时间: 课时:1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方法;品尝文中富有诗意、
饱含情感的语句。
2.学习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概述大量的人和事,使文章深刻之美的写法。
3.把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文学性,把握大事通讯和人物通讯的区分,理解报道中所蕴含的
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方法;品尝文中富有诗意、饱
含情感的语句。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概述大量的人和事,使文章兼具宏阔和深刻之美的写法。
理解并传承中国人民在抗疫行动中的精神品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 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后经研究表明,新冠病 毒2019年9月或已在意大利传播。随即世界进入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时代。2020年5月,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国为什么能经受住艰苦 卓绝的历史大考 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带给我们哪些永恒的财富
我们一起走进《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去寻找答案。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工作通讯的写作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报道的方法。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任仲平”他是一群人的新闻理想,是一 张报纸的社会责任。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 年创办。署名“钟华论”的文章聚焦重要思想、重大事件、重要节点发声定调,彰显了新华社 评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受众称其“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思想深度,还有人性温度”“写出了 人民心声”。
背景介绍:是他们,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国经受了一
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创造 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新闻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 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 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三、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一(时间:4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概括各部分内容,并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二:(时间:4分钟)
1、课文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2020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 重大战略成果这一历史事件,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报道的。
2、文章是以时间为顺序选材的吗 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课文请分析一下中国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四 、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认真阅读《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内容,标出知识点,找出自己的疑惑点 阅读五步法:一读、二划、三找、四梳理、五总结。
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一
部分 关键句 标题
导语 2020年的中国抗疫,在……上写下悲壮雄浑的篇章。 举国抗议,悲壮雄浑
领导力、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引领武汉挺过疫情。 国家力量,挺过疫情
二 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制度优势,八方支援
三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中国精神,力量之源
四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须牢牢坚守的价值取向。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五 科学防治贯穿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的始终。 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六 总结、反思抗疫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七 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 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八 号召全国人民坚定信念……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前进。 重焕生机,展望未来
精讲点拨二
拟标题 角度层次 报道特点
(一)沉着应对,挺过疫情 领导层面 【 顺 序 】 由宏观到具体,由内因到外因,突 出了我们国家抗疫成功的主要因素。 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场伟大的 抗疫斗争。
(二)制度优势,八方支援 制度层面
(三)中国精神,力量之源 精神层面
(四)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理念层面
(五)与疫同行,科学防治 手段层面
(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反思层面
(七)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全球层面
(八)磨砺奋起,展望未来 未来层面
2、文章从不同角度来安排每一部分的内容:除导语外,其余八个小节,围绕抗疫主题,分 别从党中央的领导、制度优势、人民、价值取向、抗疫方法、经验总结、全球抗疫与展望未来 等八个角度展现中国抗疫的过程和结果。其次,文章又从国家到个人,从武汉到湖北到全国, 从卫生防疫部门到全国各行各业,从疫情暴发到艰难抗疫,从全国胜利到全球联合抗疫等方面, 客观地、多层次地重现了2020年中国人民艰难抗疫的全过程。
小标题
角度
六、课堂总结,构建知识树。
1、国 家力量,挺过疫情——获胜总结
2、制度优势,八方支援——胜利保障
3、中 国精 神,力量之源——灾难意义
4、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价值 取 向
5、理性抗疫,科学防治——防控方法
6、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抗疫反思
7、全球抗疫,团结合作——大国担当
8、新生中国,扬帆远航——展望未来
(1)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作者信息及文本知识,对文章内容进行 了简单的梳理。
(2)思维导图
在民族
复兴的
历史
丰碑上
(3)板书设计
作者、写作背景、新闻通讯 小标题
七、整理知识,理解记忆。
1、国 家力量,挺过疫情——获胜总结
2、制度优势,八方支援——胜利保障
3、中国精神,力量之源——灾难意义
4、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价值取向
5、理性抗疫,科学防治——防控方法
6、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抗疫反思
7、全球抗疫,团结合作——大国担当
8、新生中国,扬帆远航——展望未来
新闻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 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 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当堂训练:完成微写作“长征精神”在今天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时间: 课时:2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方法;品尝文中富有诗意、 饱含情感的语句。
2.学习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概述大量的人和事,使文章深刻之美的写法。
3.把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文学性,把握大事通讯和人物通讯的区分,理解报道中所蕴含的 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方法;品尝文中富有诗意、饱 含情感的语句。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概述大量的人和事,使文章兼具宏阔和深刻之美的写法。
理解并传承中国人民在抗疫行动中的精神品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 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后经研究表明,新 冠病毒2019年9月或已在意大利传播。随即世界进入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时代。2020年5 月,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国为什么能经受住 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 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带给我们哪些永恒的财富
我们一起走进《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去寻找答案。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阅读课文,体会文本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2、梳理文章脉络,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报道的方法。
三、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一(时间:4分钟)
1、作为事件通讯,必须具备真实性,本文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2、赏析下列句子,分析本文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
(1)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27)
(2)“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 一个攻击点上。”(29)
(3)每一个生命奇迹,都源于永不放弃的努力。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理念: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45)
(4)不管是108岁的老人,还是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医务工作者绝不放弃每一个 生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力……(49)
(5)“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74)
(6)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二:(时间:4分钟)
1、本文传达的价值理念是什么
2、概括文章的艺术手法。
3、概括文章主旨。
四、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认真阅读《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内容,标记出知识点,找出疑惑点。
阅读五步法:一读、二划、三找、四梳理、五总结。
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一
1、准确的数据、精确的数字。详尽的时间节点。举大量真实事例。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抗疫期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景, 无数热血儿女奔赴武汉和武汉人民一起战斗。②此句为对称句式,“从来不是”加强语气,突 显了全国一盘棋的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③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团结 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风。
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名句的使用使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高度赞扬 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这些语段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最有说服 力的文明标尺彰显了“救民于水火”的责任与担当与“不抛弃,不放弃”的大爱。
引用诗句,增强文章的典雅厚重之感,更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互帮互助,携手前行带来温暖 与力量。
化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寒冬象征着困境,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阻挡不了”说明困难总会过去,希望必将 到来,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
精讲点拨二
1、对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对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对文化精神的热情礼赞、对命运与 共的真诚愿望、对人民品格的歌颂赞美、对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2、1.全景视角,立体式的内容呈现2.材料丰富,数据翔实3.语言生动隽永,富有表现力 4.点面结合
3、本文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 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思路清晰,内容全面,高屋建瓴, 气魄宏大。
六、课堂总结,构建知识树。
(1)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解。
(2)思维导图
文本 主 旨
(4)板书设计
真实性与文学性
价值理念、艺术手法
>对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对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 >对文化精神的热情礼赞 >对命运与共的真诚愿望 >对人民品格的歌颂赞美 >对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九 、整理知识,理解记忆。
新闻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 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 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十、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结合本单元其他五篇文章的学习,探讨: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 在内涵上是怎样一脉相承的
篇目 精神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团结、真诚合作、致力于民 族发展大业的政党。革命领袖高瞻远瞩,有胆识、有 魄力、有信心,能够让我们的国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长征胜利万岁》 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信念坚定,具有不畏 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大战中的插曲》 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别了,“不列颠 尼亚”》 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祖国统 一的保障。
篇目 精神
《县委书记的榜 样——焦裕禄》 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公而 忘私,鞠躬尽瘁的公仆精神。
《在民族复兴的历 史丰碑上——2020 中国抗疫记》 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与战争年代革命者的革命精神一脉 相承的。共产党员、基层干部、白衣战士、志愿者、岗位坚守 者、八方驰援者,他们在疫情期间,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 梁”,体现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万众一心、众志 成城的团结精神,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担当意识,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仁爱之心,命运与共、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他们 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体现了新时代广大中国人民对革 命精神的继承发扬。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