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认识“弹、钢”等12个生字,发现“动词+名词”的结构特点,并拓展练说。2.能正确辨析和运用“园”“圆”等4组同音字。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4.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5.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6.背诵古诗《小儿垂钓》。7.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教学重难点1.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2.背诵古诗《小儿垂钓》。3.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弹、钢”等12个生字,了解“动词+名词”的结构特点。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了解同音字同音不同义的特点。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教师出示一组小朋友课外生活图,学生边看边交流每张图展示的是什么活动。2.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9个短语。(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短语。(2)指名读短语,教师相机正音。3.出示与短语对应的活动图片,理解活动内容,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知识。预设:这里的大多数活动学生都参加过,容易理解,但“唱京戏”“捏泥人”“滚铁环”这些活动,学生可能不太熟悉,教师可配以图片或小视频,让学生了解。京戏 也称“京剧”,我国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是我国的国粹之一。4.再读短语,把这9个课外活动的名称记下来,自由读,开火车读。5.单独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认读。预设:可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换一换、偏旁归类识字等。6.再读短语,说说这些短语有何共同特点。(1)出示填空题,请学生填空。( )舞蹈 ( )钢琴 ( )京戏( )围棋 ( )秋千 ( )泥人(2)仔细观察,说说发现。这些短语都是“动词+名词”结构,“练、弹、唱、下、荡、捏”都是动词,“舞蹈、钢琴、京戏、围棋、秋千、泥人”都是名词。7.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拓展类似构词特点的短语。预设:折飞机、踢毽子、拉二胡、织毛衣、剪窗花、编花篮、跳房子。8.结合生活,同桌互说,句式:我会 ,还会 。二、字词句运用1.出示“比一比,填一填”内容,观察发现每组的特点。(都是同音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2.小组成员共同探究每组字的用法。3.学生自主完成“比一比,填一填”中的4组练习,同桌之间相互交流。4.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区分这4组同音字的。5.巩固拓展。鼓励学生举例说说每组同音字还有哪些不同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小结。(1)“园”和“圆”。(2)“只”和“支”。“只”常用在小动物前面,如“一只鸡、一只鸟”,也可以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中的一个,如“一只眼睛、两只耳朵”。“支”多用于形容细长的东西,如“一支笔”,也可以用于队伍、歌曲,如“一支歌”。(3)“进”和“近”。“进”是一个动作,指向前移动或向里面去,与“出”相对,如“前进、进入、进出”等。“近”则是一个形容词,指距离短,与“远”相对,如“远近、附近、就近”等。(4)“带”和“戴”“带”表示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或像带子的长条物,也有随身拿着的意思,如“皮带、带领”等。“戴”指把某样物件加在头、面、颈、手等处,也有推崇和拥护的意思,如“戴帽子、戴手套、爱戴”等。小结:要正确使用同音字,最重要的是要区分它们的意思,根据意思来选用恰当的字词。6.课件出示3个句子,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露西玩。·老师一边说,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写。(1)指名读句子并交流:这3个句子有什么特点?(都含有“一边……一边……”这一关联词。)(2)教师指导:同学们,你们谁来说一说我们什么情况下才用“一边……一边……”呢?(“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表示两件事情是同时发生的,不分先后。)(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练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先自己练习,再说给同桌听,然后指名说句子。(4)请学生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四、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学生交流学习收获。2.自主交流写话作品,课后再尝试写话。第2课时课时目标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教学过程三、写话1.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一看。2.课件出示观察提示,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自己的玩具,为介绍自己的玩具做准备。(1)整体观察: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看上去是什么感觉?(2)玩法介绍:它怎么玩?好玩在哪里?说清自己的玩具独特的地方。提示: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玩具,如“雪白”“长长的”“胖乎乎”等。3.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的玩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介绍玩具的情况并适当加以指导。4.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去介绍自己的玩具。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及时加以纠正和补充。5.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建议,再次介绍自己喜爱的玩具。6.根据交流内容,明确写话要点。(1)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提示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中的小提示。(2)出示写话指导。①写之前,先想想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再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介绍它的样子,它是怎么玩的,好玩在哪里。能从某一方面来写即可。②在写作中,要注意分清详略,重要的内容详细介绍。另外,要注意“段前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等格式要求。(3)模板示例。①点明玩具:我最喜欢的玩具是( )。②介绍玩具的外形美/色彩美/形状美。③介绍玩法:我的玩具可好玩了!首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④抒发喜爱之情:这就是我的( )玩具,它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爱我的玩具,你最喜欢的玩具又是什么呢?7.出示写话示例,引导学生体会写话的格式,学习示例的写法。8.学生在方格纸上写话,教师鼓励学生多写几句,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9.大屏幕投影学生的写话稿,师生共同评议,教师从书写格式和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加以指导。10.学生修改写话作品,全班推选优秀写话作品,颁发“最佳小作家”奖状。4.同桌交流,互评。5.小组内练说。(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温馨提示:先小组内交流,举着自己的玩具,向同伴介绍它的样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可以介绍玩具的名字、样子、玩法等;准备全班汇报。听的同学认真倾听,有没听懂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提问。6.全班展示:小组推选代表到黑板前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全班同学共同评议,可以从“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是否讲清楚了玩具的样子”“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7.自主完善: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再次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要努力将玩具的样子说清楚。8.教师小结:我们不仅要清楚地介绍自己的玩具的样子,还要说清楚它好玩在哪里,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的玩具。【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创设“遇见”的情境,提出要给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好玩在哪里。学生跟着喜欢的动画人物走进课堂,兴趣盎然地说玩具,在同桌互说、组内交流中,最大范围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开口说话,与别人交流。通过“温馨提示”,指导学生说什么,怎样说,为接下来的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9.写一写它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写清楚这个玩具好玩在哪里。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1)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写完后读一读。(2).学生写话《我的玩具》,教师巡视指导,记录学生写话的情况。(3)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点评。(4)全班评议,评选“最佳小作家”,颁发奖状。(5)学生修改自己的写话,同桌互评。第3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2.背诵古诗《小儿垂钓》。3.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教学过程1.出示“展示台”中的词语和名言,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评。2.学生读一读第一张积累卡,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哪一类景物。3.读一读第二张积累卡,同桌之间说说对词语的理解。(1)说说这一组词语描写的是什么。(描写的是春景。)(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们补充在积累卡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3)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4.学习高尔基关于读书的名言。(1)读一读,记一记。(2)说说自己对这句名言的理解。预设:引导学生理解“阶梯”的含义。“阶梯”能让我们爬得更高,而书籍也能让每个人拥有更多的知识,也就能促进个人的进步、人类的进步了。二、日积月累1.板书古诗课题,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诗题的意思。小儿:小孩子。 垂钓:钓鱼。2.教师范读或播放古诗朗读录音,学生注意断句、重音。3.学生练习朗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4.理解古诗大意。(1)交流难懂的字词。【蓬头】 头发乱蓬蓬的。【稚子】 年龄小的孩子。【垂纶】 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 一种小草。 【苔】 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 向人打听。【应】 回应,答应。 (2)引导学生再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谁?他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小孩子坐在河边的草丛中学钓鱼。有一个路人向他问路,他招了招手,不敢答应,怕吓跑了水中的鱼儿。)5.熟读成诵。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再想象画面读。6.提出质疑。针对“路人借问遥招手”一句,小孩“遥招手”,是让问路人不要向他问路,还是示意问路人走近后他再告诉问路人路况?小组内自由讨论,教师不给出答案,学生自主探讨。三、我爱阅读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1)结合拼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在不懂的地方标上“?”,标出自然段序号。(2)边读边想:文章讲的是谁的什么事?2.请学生分别读课文的5个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交流、讨论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4.小组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1)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给他们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看见王二小,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不知道王二小是替八路军放哨的。)(2)王二小是怎样把敌人带入八路军的埋伏圈的?(他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降低敌人的戒心,顺利地把敌人带入八路军的埋伏圈。)预设:可通过动作示范让学生理解“顺从”的意思,帮助学生揣摩王二小的心理,从中体会出王二小的机智与勇敢。(3)为什么称他为“小英雄”?(他年纪小,很勇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他自己却牺牲了。)(4)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5.教师播放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出示歌词,让学生听完后交流自己的感想。四、课堂总结1.师生共同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2.读一读关于小孩的古诗,再背一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