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核心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问题: 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意义。[教材史料]1.阅读教材第三目“学思之窗”,想一想,为什么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思路引导:在百年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谱系,都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激励、支撑下,结合新的历史任务、时代特征而建构、生发出来的,是源与流的关系。2.思考点:想一想,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思路引导:①要有担当责任的勇气和敢于实现梦想的决心。②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主题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务一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一目,完成填空)1.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1)地位: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主要内容主线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 “五位一体”总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力量 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任务二 合作探究材料 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摘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中国梦的主要途径。(2)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借鉴哪些历史经验。[结论] (1)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依靠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认清国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坚定不移地发展综合国力。[检测反馈] 中共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这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解析:C 根据材料可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C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尚未完成,中共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其中第一阶段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排除B项;“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能够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但不能由此得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排除D项。※二、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任务一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二目,完成填空)1.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1)地位: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3)内容①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③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时代课题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历史意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通过: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2)意义:科学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明确提出确立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任务二 合作探究材料一 如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所孕育的新思想,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话,那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世界进入了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方位的变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的开启,都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具有必要性。——摘编自陈锡喜《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根据》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重大意义。[结论] (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世界进入了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的开启。(2)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深化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检测反馈]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国际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反动力量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中国和平发展愿望与世界霸权主义妄图阻止我们发展之间的矛盾解析:C 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选C项。三、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任务一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三目,完成填空)1.时间:2022年10月。2.地位: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3.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4.中共十八大召开十年来经历的三件大事(1)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3)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5.提出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二 合作探究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擘画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路线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哪些理论构成。(2)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识并指出其相互关系。[结论]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程中逐渐培育、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当代中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和内在动力,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根据。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检测反馈] 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俱进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D.中国共产党坚守为民初心解析:D 从材料中的1948年9月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改变,故选D项;材料中是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为民初心,不是变,所以没有体现与时俱进,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人民的范围,所以没有体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排除C项。[知识框架]1.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B.市场经济、希望工程、“三个代表”C.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D.中国梦、“四个全面”、“五位一体”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2014年,习近平首次提出“四个全面”,2015年2月,习近平明确将“四个全面”定位为战略布局,D项正确;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2.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 )A.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B.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材料“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适应了这一矛盾的变化,故选B项。3.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B.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C.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解决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解析: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故选A项;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排除B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C项;科学发展观解决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排除D项。4.1956年的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则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又发生了转化。矛盾变化主要源于(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发展变化B.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调整C.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D.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探索解析:D 据材料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而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即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探索促使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故选D项;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变化,都是社会主义社会,排除A项;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它们一脉相承,排除B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应国内形势变化的需要,而非国际形势,排除C项。5.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学习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行不通;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和平发展理念;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